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096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米罗斯的维纳斯》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朱河中学:张向文
一、导语:
美,可以说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她伴随着人类文明一起成长,像一本生动的教科书。那么到底什么是美呢?怎样才算美呢?“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是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美;更有甚者,失去双臂的维纳斯的雕像在人们的眼里也是美,这是为什么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日本作家清冈卓行的文章《米洛斯的维纳斯》,看他在文中是怎样揭示美的!
二、解题:
①、维纳斯是古罗马神话中的爱神、美神和丰收女神,传说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将象征美丽的金苹果判给了维纳斯。
②、雕像于1820年在希腊米洛斯岛上被发现,因其双臂残缺,给世人带来无限的惋惜,人们为了区别于维纳斯的其它塑像便将其称为“米洛斯的维纳斯”,或者“断臂的维纳斯”。
③、这尊维纳斯的雕像被法国人购得,现收藏于举世闻名的罗浮宫,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并称为“罗浮宫三宝”。
三、发现美:
1.人们都说维那斯美,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直接描述她的美的语句。
看完了作者的描述,从雕像本身,我们还可以看到:(幻灯片展示)
2.整体上看,她的表情和身姿是那样的庄严崇高而端庄,又是那么地优雅,流露出年轻女性特有的柔美和妩媚、纯洁与典雅。她可以说是美的典型。
四、 想象美:
这样一位芳华绝代的女神,这样一尊端庄柔美的雕像,如果不是双臂已断,一定会让人产生一种“浑然完美”之感。但是偏偏雕像的双臂失去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我们正处于富有创造力和想像力年龄的同学们更不例外,那么,就请同学们为美丽的维纳斯复原她的双臂吧。
(或手捧鲜花,或者拿着书在阅读,或者高举火把,或者拿着象征智慧的苹果……)
★ 其实课文的第5段还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很美的设想。读一读。
这各种设想让维纳斯的美一次又一次地映亮了我们的眼睛,但是日本著名作家清冈卓行却认为不能替维纳斯加上双臂,并且认为“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两条已经失去的胳膊的方案”“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甚至说对这些方案“怀着一腔的怒火”。对此,同学们有何感想呢?
五、品味美:
只是,我们在评价他人的观点之前,也很有必要倾听、尊重、肯定对方的观点。倾听是一种艺术,尊重是一种修养,肯定是一种风度,而在全面地了解了他人的观点后进行有针对地评价,更是一种智慧。
㈠、倾听作者的声音
◆ 面对米洛斯的维纳斯,作者在文章的第一段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是什么呢?
“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㈡、尊重作者的思考
◆ “失去双臂”已经够让我们遗憾了,作者却还认为双臂是必须要失去的,这是为什么呢? 请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谈一谈。
⑴维纳斯作品本身被一种“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出神入化地烘托着”,才如此秀美迷人。
——创作者无意让维纳斯失去双臂,而双臂的偶然失去却成就了艺术的美。
⑵维纳斯的美在于它“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得完整的偶然追求”。
——特殊的形体美上升为普遍的、完整的艺术美。
⑶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于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或者可以说,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
——神秘的艺术内涵,无穷的艺术暗示。
⑷“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地精美绝伦。”
——无尽的艺术高度。
由直观的、特殊的形体美上升为神秘的、普遍的艺术美,维纳斯舍弃了受限制的“有”,留下了空白,让欣赏者有更多的想象,收获了不尽梦幻的“无”,赢得了艺术的完整。
概括: 存在 失去 美
有 无 完整(艺术)
对于美,从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对于艺术创作而言,形体中某一部分的空白不等于艺术的空缺, 有时恰恰相反,形体中的空白会铸就“艺术的完整”;作品中舍弃一些东西,却能让欣赏者得到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享受创造美的愉悦,让一件艺术作品获得更久远的生命力。
维纳斯的完整,是加入了我们的艺术创造后成就的完整。原来清冈卓行之所以认为维纳斯“必须失去双臂”,是对读者的艺术想象的尊重啊!
◆ 在分析了为什么“必须失去双臂”之后,清冈卓行又提出,维纳斯失去的“只能是双臂”,他为什么这么说呢?
1、手是人与外界联系的重要媒介物。通过手可以与外界产生多种可能的联系。手的失去让这多种联系都成为了可能。
2、手的失去留下了更多可能,更多暗示,可以让欣赏者有无尽的想象,从而创造出艺术的美。(我们总不至于想到她的双手正提着一件耐克或者香奈儿品牌的衣服吧。我们的想象是结合了维纳斯的生活的。)这种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美就是一种由空白而达成的艺术效果。
㈢、肯定作者的观点
◆ 因为尊重作者的思考,所以我们更进一步地明确了作者的观点。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作者的观点是以什么名义提出的。
以艺术的名义 (可以看出,作者对维纳斯的欣赏就是一种艺术的审美活动。)
展开全文阅读
◆ 其实,在中国艺术理论中也有 “空白艺术”之说,也是主张以对象的空缺来赢得更多的可能,赢得更多的想象与思考,赢得完整。如:
①贾岛诗《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诗歌题目为“寻隐者不遇”,但我们确分明能从诗中感觉到隐者的存在,这是为什么呢?)
真可谓“不着一字,而尽显风流”,如果将诗改为“遥见此山中,岭前石上坐”,则成村夫俗语。
②诗意如画,画中也可以孕育出诗意——“踏花归来马蹄香”
人们常说明末朱耷的画,画中无水却让人感觉到满纸江湖。请根据画面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鱼得水则活,朱耷的画能让人在鱼的灵动中感受水的灵秀与澄澈。
③在欣赏高雅音乐时,乐章间不鼓掌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礼节,乐章间保持宁静既可以保证一部宏大作品的整体性,又能够保证我们欣赏思绪的连续。
思考: 此时,同学们应该对作者的观点有了更深的感受,请问,作者是不是真的反对给维纳斯加上双臂呢?
反对给艺术作品本身加上双臂,而希望在欣赏者的想象中给她加上无数双臂。
归纳:
维纳斯失去了双臂,却留下了无数双臂的可能,让每一个邂逅她的人都能根据自己的意愿为她创造出合乎自己想象的双臂,让人们享受了对她的双臂进行再创造的愉悦。
面对米洛斯的维纳斯,清冈卓行主张保持形体的空缺,也正是对我们艺术再创造能力的肯定。
六、拓展美
幻灯片展示: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展翅的胜利女神》
当然,与“米洛斯的维纳斯”并称为“罗浮宫三宝”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也是美的,现在就请同学们结合这两部作品,任选其一,以文学的笔触想象其美的所在。
可以说,无论是对完整的喜爱,还是对空白的喜爱,都是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在美好上有我们理想的影子,在空白中有我们对美好的不懈的追求。我们不必因为偏爱美好而对空白感到遗憾,甚至否定空白;也没有必要因为在空白中发现了美而刻意破坏完整。
七、小结:
事物的美在于它能带给人一种对美的追求,对美的创造的愉悦。
要看到,在清冈卓行的心中与我们心中都有着一种对美的追求。清冈卓行大可不必“一腔怒火”,我们也不必满怀不平。毕竟生活中有无是相对的,但只要我们有着对美的追求,学会了在生活中、艺术中发现美,创造美时,我们就会发现,月圆是画,月缺是诗。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米罗斯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湘夫人》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选修)
下一篇:
新考题下的诗歌鉴赏(教师中心专稿)(教师中心专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