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499  
标签:教学论文 高二教学论文
建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语文审美能力(人教版高二必修)
 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儿童时代错过了的东西,到了少年时期就无法弥补,到了成年时期就更加无望了。这一规律涉及孩子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美育。”我们的教材,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还是说明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我们有必要而且有条件培养学生语文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即美感能力,是审美心理过程的一种能力,主要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想像、审美鉴赏等。评议审美能力的培养也应从审美感知力、审美想像力、审美鉴赏力等三个方面进行。

一、培养审美感知力

审美的“感觉是我们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而且,它又是整个结构所依靠的基础。”(帕克《美学原理》)审美感知是审美想像、审美鉴赏的基础,培养审美能力,首先要培养审美感知力。这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是作家审美感知力的外化形态。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透过抽象的文字,去感知作家融注于字里行间的独特感受,从而以现作家所展示的现实美。这里的现实美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荷叶,突出其“碧”;写荷花,突出其“红”,红绿相间,交相辉映,互为衬托,色彩达到饱和度,产生令人心醉的强烈美感。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中写冬天的济南:天空是响晴的,气候是温暖的,小山如水墨画,河水是蓝水晶;朱自清《春》一文中,草是“软绵绵”的,“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花是“赶趟儿”,风如“母亲的手”——多么生动、清新、可爱!这是常人难以捕捉的美。

艺术家“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罗丹《艺术论》)。这自然是渗透着作家主观情思的“人化的自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中反映的自然美,从而提高学生从司空见惯的不凡事物中发现美的能力。

社会美的内容更加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中鞠躬尽瘁的周恩来,《最后一次讲演》中面对反动派的枪口拍案而起的闻一多,《刘胡兰慷慨就义》中“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十七岁女共产党员刘胡兰……这是优秀人物崇高的精神美。平凡小事也能体现美:魏巍《我的老师》一文中体现的人性美,朱自清《背影》一文中体现的父子亲情美,鲁迅《社戏》中平桥乡间淳朴的风情美……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中的社会美,更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感知课文的文学美

课文是作家思维的产物,只有深入课文之中,才能发现其中蕴藏着的美——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等等。这些美的发现,必须从整体去细读、感受、玩味,才能探寻到含蓄隐蔽的艺术内涵。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描写鲁达三拳痛打镇关西的语言:“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提起拳头来就眼眶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细细玩味,小说从打者和被打者双方写,从鲁达一方写打的部位,从郑屠一方写打的感觉。第一拳打歪鼻子,从味觉方面写;第二拳打出眼珠,从视觉方面写;第三拳打中太阳穴,从听觉方面写。这三拳描写,既写出鲁达的义愤填膺,怒不可遏,又写出了郑屠色厉内荏,丑态百出,更写出了久遭压抑的正义的伸张,横行嚣张的邪恶的惨败,使人扬眉吐气,痛快淋漓。这正义的美感来自语言美。

《我的叔叔于勒》记叙了菲利浦夫妇对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如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就依次为:赶于勒→盼于勒→躲于勒。然而小说并没有这么做,而是从“盼于勒”写起,因为于勒在美洲赚了钱,甚至拟定了如何使用于勒的钱。接着插叙“赶于勒”,因为于勒“行为不正,糟蹋钱”,占用了哥哥“应得的那一部分”家产。最后写“躲于勒”,一家人在游船上发现于勒一副穷困潦倒的样子,发财的美梦破灭了,而且害怕被人知道,特别是怕女婿知道了,干脆一躲了之。小说把“赶于勒”插在“盼于勒”和“躲于勒”之间,情节起伏跌宕,扣人心弦,突出表达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小说呈现出摇曳多姿的结构美。

《钱塘湖春行》一诗,白居易凭借一双慧眼,选取了西湖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孤山寺、贾亭、白堤,并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水面初平、云脚低垂、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西湖初春蓬勃的景象淋漓尽致。诗人创造出优美的意境,令人流连忘返。

文章本身的文学美还不止这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感知它,并在不断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一、培养审美想像力

审美想像是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对已有审美意象的再现和创造,是一种新的审美境界。审美想像力依据不同的层次,可从训练联想和想像两方面入手。

审美联想是审美想像的初级形式,可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审美想像是审美主体在联想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具有新颖性、独特性。二者的训练往往可以综合在一起的。于漪老师教《春》时,引导和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像,值得借鉴。于漪老师设计了一些问题:“我们一提到春天,你们想一想看,会不会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用彩笔不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我们曾经学过一些绝句,现在我问一问大家,杜甫的绝句中是怎样描绘春天的?……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这篇散文,其中写春天的内容可多啦!……我们读的时候想一想,朱自清在这篇文章中,是怎样写这些春天的景物的?他写的春天的景物——姿态啊,气息啊,声音啊……我们想到没有?看到没有?现在是怎样的大好春光?你每天背着书包上学的时候看到了哪些春景?鸟儿是怎么叫的?花儿是怎么开的?杨柳是怎么吐絮的?”这些提问,可以使学生回忆起以前所学的诗文,让学生在脑海里浮现出春意盎然的现实画面,再现春天的现实美。艺术美和现实美两相对照,相映成趣,可以让学生理解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把春天的现实美上升到形象生动的审美意象奠定基础。


展开全文阅读
教学中仅仅再现课文中所描述的形象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想像,才能准确领悟作品的审美意象的内涵。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并列用了九个名词,是九种不同的事物,只有进行创造性的想像,使每个单一的形象组合起来,才产生新的审美意象:一个漂泊天涯、孤单惆怅的游子形象。

二、培养审美鉴赏力

“鉴赏力它就是理解力的一部分,品德或功能”(缪越陀里《论意大利诗的完美化》),所以鉴赏过程是一种理性活动,但又总是伴随着情感和想像。如教《白杨礼赞》,必须把课文中所写的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白杨树的外在形态、内在精神,以及白杨树与华北抗日军民的关系等有机地联系起来,把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高度地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于去对具体的字、词、句、段、语、修、逻、文,进行理性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这样才能全面而准确地了解文章的主题,真切地把握作家的写作意图和当时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与作家沟通,产生共鸣。这样才能真正鉴赏作品的美。

培养鉴赏力首先要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其知识宝库。只有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才能读懂鲁迅的作品,只有了解外国的历史和风土人情,才能读懂外国作品。在此基础上,审美鉴赏力的培养大致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人物性格的分析

分析人物性格,首先要注意分析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言为心声”。孔乙己的“窃书不能算偷”的个性化语言活画出一个自命清高、迂腐的老夫子的形象;其次是对人物的动作、外貌、心理活动的分析。第三是对典型环境的分析。

2、对主题思想的分析

主题思想的揭示归纳,要以课文为基础,结合写作的时代背景、作家的创作意图、作家特殊的社会经历等,特别是一些运用象征手法的作品。高尔基《海燕》的主题思想只有结合时代背景才能准确地把握。

3、对艺术风格的分析

对艺术风格的分析鉴赏,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较好。如高尔基《海燕》一课后附有郑振铎的《海燕》片断,通过比较,深情激昂的风格与清闲明快的风格显而易见。

4、对言外之意的领悟

言外之意,主要体现在一些委婉语言、双关语和戏剧的潜台词中。准确领悟言外之意,才能正确理解作品的主旨。

总之,培养学生语文审美能力,应从审美心理入手,由审美感知开始,经过审美想像这个中介,进入审美景深的殿堂。构筑起完整的审美心理结构,才有可能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标签:教学论文 高二教学论文 建构审美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基因工程(人教版高二选修)
下一篇:热爱生命(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