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834  
标签:教学论文 七年级教学论文
轻松练兵场之照应篇(人教版七年级)
 

【温馨解说】

照应,是一种前有所呼,后有所应的结构手段。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后的几个句子、几个段落、某个句子和某个段落意思相同,写的是同一件事,我们就说它们相照应。合理而巧妙的照应,不但能使文章结构严谨,而且能强化某些关键的内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或某种启示。

    常见的照应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开头和结尾相照应。如《行道树》的开头“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与结尾“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首尾呼应。运用倒叙写的文章,很多都是首尾照应,如“记叙顺序篇”中的选文《十年》。

二、正文和标题相照应。文章中点题和解说题目内涵的句子都与标题相照应。如《爸爸的花儿落了》的结尾“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前一句点题,与标题相照应。

三、行文中互相照应。

1.伏笔与它暗示的内容相照应。

2.某个细节在文中反复出现,前后照应。这个反复出现的细节可以是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语言,可以是某种景物,也可以是某个时间、地点、人物。如《落难的王子》一文中,“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一句反复出现三次,前后照应

3.设问与释疑相照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自然段:“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在叙述了伯父的几件事例后,用“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一句解开疑惑,与开头的提出的问题相照应。

4.关键词语相照应。即能够表现主题或显示结构的某一词句在文中反复出现,相互照应,相互补充,多为议论抒情句。

要准确判断文章的前后内容是否相照应,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1.相照应的内容可以是句与句、段与段,也可以是句与段,比如伏笔与照应。 

2.相照应的内容可以是两处,也可以是多处。

3.相照应的内容,后文可以与前文字句相同或相近,也可以是前文意思的再现、延续、

深化,或者是对前文的回答、解释。

    然后,我们就可以这样去给句(段)找照应处:首先理解原句(段)的意思,再在其上文或下文去找与之意思相同、写的是同一件事的句(段)。

【快乐演练】

3.5米长的微笑

戚祥浩

那时,我在镇上一所小学任教,一个小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几乎没见过她笑。

     我去过她家,是一座低矮且昏暗的黄泥屋,她的父亲总不在家,问起她的母亲,她的眼圈立即红了。她的成绩一般,上课不声不响,下课总第一个冲出教室,家长会时,唯独点到她的名字没有家长起来响应……周末又再次来到她家,她总有个监护人吧,我决定耐心地等。

    临近中午时,她动手淘米、生火,动作娴熟。她边忙手中的活,边抬头看我,忽然说:“老师,您还不走,中午要饿肚子的。”我有些恼怒:“老师不会在你这里吃,但一定要等到你爸爸。”她显然紧张了,吞吞吐吐地说:“我爸爸不会回家吃饭的,老师您还是先回去吧。”我更加恼怒了,她分明淘的是两个人分量的米。

    一个瘦小衰老的男子进来时,她轻轻喊了声,爸。男子见到我,愣了愣,竟径直离开家门,小跑着消失在远处。我吃惊得合不拢嘴。

    我不再对她抱希望,同学当中那几个调皮的男孩,却对她有了兴趣,喊她“苦瓜脸”、“腌菜头”。尽管我一再制止,她的眉头还是锁得更深了。

    可有一天在校门口,我忽然发现她在笑,从那个路岔口拐到校门口,才3.5米远的距离,她笑着走过来,脑袋侧在一边,似乎没有瞧见我,径直从我身边走过。然而,那天的课堂上,她仍旧沉默,课间如过去般一个人将脑袋趴在桌子上。

    我有些不解,多日后,我在校门口又一次意外地撞见她,她侧着脑袋,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的灿烂。她从我身边经过时,我忍不住叫住她,问她为什么这么高兴?她显得很意外,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了。循着她的目光望去,竟发现她的父亲正站在不远处,身边有两副担子,她的父亲显然也发现了我,却垂下脑袋假装没看见。

    那天下课后,我留住了她,严厉地批评她:“你是不是觉得你爸在校门口摆摊很丢你的脸,你路过校门口时怎么不喊他声‘爸’,你每天第一个冲出教室是不是也因为这,你知道不知道你这样做其实很伤你爸爸的心?”她紧紧地咬住嘴唇,眼泪一个劲地淌下,过了半天,她像下了很大决心似的开口,“我爸爸他不会说话,我爸爸在校门口摆摊,我早点回去是为了做好饭等爸爸。”我呆住了,想起她路过校门口时的微笑,那微笑一定是在喊,爸爸。

    我将声音放柔,对她说:“老师错怪你了,但你也要想一想,你爸爸这么辛苦,他最想看到的是你能取得好成绩呀!”

    她拼命地点头。从那以后,她的成绩果真直线上升,从班里的后几名窜到前几名。尽管她还是沉默寡言,可由于她的出色成绩,同学们都常围着她请教问题。她的脸上也渐渐地有了笑容。

    又一次家长会,每个优秀生都要上台发言几分钟。那天,她拿着事先准备的稿子战战兢兢地走上讲台,声音发颤,“以前不认真学习是看到爸爸工作辛苦,想早早出去挣钱,让爸爸轻松点……本来这次家长会我叫爸爸一定要来,可爸爸始终不肯,他怕别人知道他不会说话,会因此小瞧我,可我要说一声,爸爸,我爱您!”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这才明白,她父亲为何一再躲避我,他只是不希望女儿活在他的残疾阴影里,他是何等卑微而伟大的父亲,而她,总为父亲想得多一点,这么小那么懂事,那天盼望我早点回去,定是为他父亲保守“秘密”。他们父女间的脉脉温情路,没有理由不让我泪流满面。

(摘自《名言》2008年第8期)

1.写出与下列各句相照应的句子。


展开全文阅读
① 下课总第一个冲出教室  

                                                                                

② 家长会时,唯独点到她的名字没有家长起来响应 

                                                                            

2.选文中哪两句话为画横线的句子埋设了伏笔?请在文中画上横线。

3.选文中画浪纹线的句子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用婴儿交换小羊羔

(美)穆里尔•巴士曼

当我们最小的妹妹出生时,我的弟弟6岁,我8岁。在那之前,我总是以“大姐姐”自居,而我的弟弟总被当作“小宝宝”。 

  妹妹的到来令我俩惊奇万分。在那些日子里,不再有人担心我们的姐弟之战,也没有专家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所房子里的新孩子。可是,我们有贤明而又慈爱的祖父母。 

  小婴儿的出现使我又激动又兴奋,我喜欢抱着她,帮助妈妈照料她。但是,弟弟的感觉却与我完全不同。他只是飞快地看了她一眼,然后就离开了。他宁愿回到自己的房间里独自消磨一个晚上。当我走到他的房间试图让他与我一起做游戏时,他也是把脸转到一边,看着别处。 “他们为什么要弄来那个小孩子呢?” 

  那天晚上迟一些时候,祖父过来看那个新生婴儿。他抱着她对我弟弟说;“你知道吗?她很像我喂养的那只温顺的小羊羔。我得经常喂它食物,好好照顾它,就像你妈妈照料这个小婴儿一样。”

  弟弟小声嘀咕了一句:“我宁愿要那只小羊羔。”虽然很低,但已足以让祖父听到。 

  虽然在我看来,我的祖父当时已经很老——至少已经50岁,我想,他的听力很好。他听到弟弟低声咕哝的那句活了。 

  “好吧,”祖父说,“如果你宁愿要一只小羊羔,也许我们可以做一笔交易。我给你一天的时间考虑,如果你明天仍然愿意与我交换,我们就成交了。” 

  我看见祖父冲着妈妈眨眨眼睛,不过也许是我弄错了——祖父从来不对任何人眨眼睛。 

  祖父离开之后,妈妈问弟弟,是否想要她为他读书上的故事。他在妈妈身边蜷缩着躺下,她为他读了很长时间。 

  他一直在看着那个婴儿。当妈妈去拿一片尿布的时候,她让他抱着他的小妹妹。妈妈回来时,弟弟正轻轻地抚摸着小婴儿那一头乌黑光滑的头发。他握着她的小手时,她则抓着他的手指。 

  “妈妈,瞧!她正抓着我的手呢!”“当然,她知道你是她的大哥哥。”妈妈微笑着说。他把小婴儿又在怀里多抱了几分钟。当到了该就寝的时间时,他似乎高兴一些了。祖父果然遵守诺言,在第二天晚上如约来到我们家,把我的弟弟喊到面前,对他说,“噢,你决定用婴儿与我交换一只小羊羔了吗?” 

  我的弟弟似乎很吃惊,他没想到祖父仍然记得那个契约。 “①她现在值两头小羊羔了。” 

  祖父对这个违约的行为似乎感到很吃惊。他说他必须仔细考虑一下,明天晚上会再来商讨这件事。 

  第二天是星期六,我和弟弟多半时间都待在家里,看婴儿洗澡,看她睡觉,抱她,逗她。那天,弟弟抱了她有3次之多。晚上,当祖父来看我们并且把他叫过去谈话的时候,他看起来忧心忡忡。 

  “你知道,我今天一整天都在考虑我们订下的那份有关用婴儿交换小羊羔的契约,你的要求实在太令人为难了。不过,我想那个婴儿也许值两只小羊羔的。我想我们可以达成交易。” 

  弟弟稍稍犹豫了一下。“她现在又长了整整一天了,②我想她值5头小羊羔了。” 

  祖父看起来很震惊,他慢慢地摇了摇头。 

  “我得回家去,把你的提议再认真地考虑考虑。也许,我还得与我的经济人商量一下。” 

  过了一会儿,祖父离开了。弟弟似乎闷闷不乐。我想让他和我一起玩游戏,可是,他走进妈妈的房间,把那个婴儿搂在怀里抱了很长时间。 

  星期天,祖父在下午很早的时候就来了。他告诉我的弟弟,他来得有些早了,因为如果他要围捕5只小羊羔,而且还要为婴儿准备一个房间,那么他就必须早一点开始。 

  弟弟深吸了一口气,直视着祖父的眼 睛,发表了一个声明:“③这个婴儿现在值50头小羊羔!” 

  祖父不相信似的看着他,摇着头:“恐怕我们得撕毁协议了。我不能用50只小羊羔去交换一个小婴儿。我想你只好自己保留她,并且帮父母照料她了。” 

  弟弟转过脸,我看见了他脸上轻松的笑容。而同时,我确信自己真的看见了祖父在向妈妈眨眼睛。 

(摘自《文苑•经典美文》2008年6B)

1.选文中哪一句与画横线的句子相照应?请在文中画上横线。

2.请将与“他把小婴儿又在怀里多抱了几分钟”相照应的句子画上浪纹线。

3.选文中画浪纹线的3个句子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3.5米长的微笑》

1.此题考查伏笔与照应。①我早点回去是为了做好饭等爸爸  ②本来这次家长会我叫爸爸一定要来,可爸爸始终不肯,他怕别人知道他不会说话,会因此小瞧我。这两组照应句均为前一句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后一句照应伏笔,解开悬念。 

2.此题考查伏笔与照应。伏笔是“男子见到我,愣了愣,竟径直离开家门,小跑着消失在远处。”和“她的父亲显然也发现了我,却垂下脑袋假装没看见。”

3.此题考查题文照应。文中画浪纹线的句子在结构上起点题、与文章标题相照应的作用。

《用婴儿交换小羊羔》

1.此题考查细节照应。与画横线句相照应的句子是:“而同时,我确信自己真的看见了祖父在向妈妈眨眼睛。”

2.此题考查细节照应。与此句相照应的句子是“那天,弟弟抱了她有3次之多。”和“可他走进妈妈的房间,把那个婴儿搂在怀里抱了很长时间。”这3句话中,“抱婴儿”的细节反复出现,相互照应。

3.此题考查照应的作用。这3句话在结构上是照应关系。它们的作用是:在内容上推动情节发展,表明弟弟对婴儿的态度越来越亲近,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结构上使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标签:教学论文 七年级教学论文 轻松练兵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如何更好地将写作教学贯彻到阅读教学中去
下一篇:轻松练兵场之“详略”篇(人教版七年级)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