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5148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人教版高二选修)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安徽凤阳中学 连德兰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体会归有光散文特色。

2、咀嚼文中语句,学会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

咀嚼品味法 、朗读体会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的亭台楼阁无数,然而能够载入史册,流传千古的,往往是因为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黄鹤楼是美的,因为它有“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慨叹;醉翁亭是美的,因为它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情趣;滕王阁是美的,因为它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趣。项脊轩虽是一间不起眼的小阁子,但《项脊轩志》却成为经典名篇,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项脊轩,进一步品读这篇课文,了解其中真味。

二、回顾上节课内容,进入本节课学习

上一节课我们已初步了解了这篇课文的大意,“项脊轩志”名为记物,实是记人。

这篇课文的文眼是——(学生齐答),轩中可喜的事有——(学生齐答),可悲的事有——(学生齐答)。

[板书]:修轩、读书;分家、疼儿、探孙、相爱。

三、品读可喜部分

1、自由散读,用笔圈画出能体现作者可喜之情的词语。并用简练的词语概括两件事中的“可喜”之情。

2、请同学读修葺以后的:

①你认为哪些词语或句子体现了作者可喜之情?

明确:修轩:“不上漏”“洞然”“增胜”。

读书:“偃仰啸歌”“万籁有声”“小鸟啄食,人至不去”“风移影动”。

②说说你是用哪两个词概括的?

修轩:原来可怜可悲可叹的南阁子,变成了可爱可喜可亲的项脊轩,体现了作者对项脊轩的“喜爱”之情。

读书:体现作者自得其乐,轩中环境的珊珊可爱。

板书:喜爱、自得

③生读修葺以后内容。

3、听录音,注意语气、语调、语速的处理。

4、齐声朗读,语气语调没有太大的起伏,但“喜”之情饱含其中。

5、学法小结:

刚才我们一起体验到作者在项脊轩中的可喜之情。我们是通过品读那些表现生活细节的词句来体验到作者的情感的。下面也请同学们用品味词语,品读细节的方法来体验鉴赏文章可悲部分。

四、品读可悲部分

1、讨论可悲部分的细节,并用最简练的词语概括这些细节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或周围事物某一细微特征所进行的具体而细致的描绘。

(四大组分别讨论四件事,四人一小组进行。发言同学要体现小组意见,然后由大组内的其他小组补充。)

(1)分家: 

①学生回答细节:墙、犬、客、鸡。

随着墙的出现变化,原先井然有序的大家庭已土崩瓦解,可以想象,原先整洁宽敞的大家庭被分割成许多块,看上去不顺眼,走起来不顺当,听起来不顺耳。甚至可以想象诸父分家分财产时,你争我夺的情景都有可能出现。这一切怎能不叫作者伤心悲痛怨恨?然而,面对这一切,作者只能是“无奈”。

②能否用一简练的词语概括作者的情感?

板书:悲怨

③朗读:“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体会“矣”饱含的复杂情感。

(2)疼儿:

学生回答细节:“某所,而母立于兹”“以指扣门扉”“儿寒乎欲食乎”。

补充:评论要知人论世

要将人物放到当时的背景中去理解。原本问寒问饥,关爱子女,乃是天下慈母共有的心肠,这样的母爱有否与众不同之处?

也许我们认为母亲对子女的照顾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在以往的封建大家庭中,子女的生活琐事一般有专门的保姆或奶妈负责,无需母亲操心,这与现在有所不同,而归母一听孩子哭泣,就来嘘寒问暖,可见归母对孩子的关爱到了无微不至的程度。      

②为何“余泣,妪亦泣”?

作者八岁丧母,很早就失去了母亲的爱抚和关怀,老妪讲述完母亲对姐姐的疼爱,自然会想到自己小时候也同样享受这般母爱,可如今母亲早逝,而母亲的遗踪却处处可见(“先妣常一至”、“某所,而母立于兹”)母亲亲切的话语还响在耳边(“儿寒乎,欲食乎?”),这一切都引起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思念。至于老妪,“先妣抚之甚厚”,同学们可以设想一下,两人相对而泣,那是一个多么撼动人心的场面!

③用一简练词语概括作者对亲人的情感。

板书:思念

(3)探孙:幼年的作者缺少了母爱,而少年的他却得到了谁(祖母)的疼惜,这是一种怎样的疼惜?(学生找课文)

①学生回答细节:三句话:“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疼惜、宠爱、明责暗赞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阖门

——忧虑、关切、喜悦、伤感(怕自己见不到)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勉励、期待(望孙取得功名、光宗耀祖)

关心疼爱看似责备实是赞赏、殷切期望、热情激励。

两个动作:疼爱、欣喜又急切。

②学生朗读三句话。

③学生讨论:想到这一切作者为何是“长号不自禁”?

家道败落,祖母的全部希望(从何看出?)                      

过去:象笏是一件官宦人家才有的东西,其为象牙制成,可见归有光的祖上为官不小,在朝堂之上面向皇帝陈说国事,是归家当年的荣耀,而此时的归家已经出现了衰败和离析的局面。 

此时:                    


展开全文阅读
轩“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学生查找课文) 

 ——这个并非官宦人家子弟读书的地方充分暴露了归家的败象。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於厅。”              

 ——这里表明这样一个日益败落的家庭已经到了叔伯之间各人顾各人的程度了。 

明确:

归家这样一个家庭当然渴望有一个能够支撑门户、重振家声的人物出现,所以,归有光肩上的期望之负是很重的。

提示:那么,他实现了祖母的期望了吗?——科场不利按照常规,象归有光如此出色的人才是应该得到命运之神的青睐的,至少,象我们今天一样,到了十七八岁就应该上个大学,可是,18岁(写作此文的时候)的归有光并没有中得科举,象许多高考失利的孩子,一再补习,直至35岁才中举,也就是他妻子去世后两年,即补写这篇散文后两年才中举,其后二十余年,到60岁才中进士,接连八次科举失利,我们理解这篇散文中归有光的内心伤痛,有必要联系这整个的经历。(联系自己父母、亲友、老师的期望,因为高考而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的压力) 

④学生回答。

作者对祖母的思念更多了一层歉疚。祖母对自己的殷切期望如在昨日,可自己苦读寒窗,却屡试不第,辜负了祖母的期望,重振家业的希望更是渺茫,这种怀念内疚之情交融在一起,怎能不“长号”?

⑤用简练的词语概括作者对祖母的情感。

板书:内疚

(4)相爱: 

①学生回答细节“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述诸小妹语” 

这是第三点不易言明的伤痛——痛失爱妻的成年                         

补充:其夫妻之情在当时有否特别之处,联系我们所学的课文进行思考。

在封建社会中礼教盛行,特别是宋明时期,那些封建士大夫即便是夫妻相处也有很多的繁文缛节,男尊女卑,丈夫总是高高在上,女子却要受到许多的约束。如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四婶没有自主权,只能看鲁四老爷的脸色行事;曹禺《雷雨》中的繁漪虽然没病却只能服从丈夫周朴园被迫吃药。归夫妇的情感在当时是非同一般的,他们俩人无话不说、两情无猜、琴瑟相和,可以“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不受约束,身心自由,可见其平等、和谐的夫妻关系,非同一般的恩爱。

归纳:

遗憾的是半途中其妻撒手西去,人生中的一点亮色转瞬即逝,其时,归有光29岁,刚刚步入中年,中年丧妻,人生之大不幸归有光又占其一,这是对归有光的又一次沉重打击。站在庭院中,看到妻子生前亲手栽种的枇杷树,亭亭之树已长成,而亭亭之人已逝去,怎么能不感慨万千呢?--

②体会“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亦亭亭如盖矣”中的“矣”所饱含的情感。(树长人亡,物是人非。)

③用简练的词语概括作者对妻子的情感。

板书:悲恸

④齐读。“庭有枇杷……”再次体会悲恸之情。

3、听录音“然余居于此……”可小声跟读,注意把握“悲”的基调,注意语速语调的把握。

4、齐读“然余居于此……”读出细节中的悲情。

五、小结

作者紧紧抓住项脊轩里悲欢离合的日常生活琐事,通过细节描写,用清新淡雅之笔,表达了“多可喜,多可悲”。这也是归有光散文的基本风格。

项脊轩,一个不起眼的小阁子,却关联着家庭盛衰,凝聚着三代人的亲情。轩的空间有限,情的延伸无限。这就是《项脊轩志》之所以被历代评论家推崇的根本原因。

板书:多可喜、多可悲

六、介绍历代名家评《项脊轩志》

(清)姚鼐:“此乃太仆最胜之文”

(明)王士祯:“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清)方苞:“不俟修饰而情辞并得”

(明)王锡爵:“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怛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七、布置作业:扩展阅读《寒花葬志》

( 历代名家对归有光的评价,在他的《寒花葬志》中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 (ruo)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从“平常细节,情真意深”的角度写一篇关于《寒花葬志》的鉴赏短文,字数:400—500字四、小结:                  

     面对项脊轩,睹物思人,而亲人一个个离他远去,物是人非,而深情难忘,这怎么不叫归有光无限伤心?他又哪里还有心去再一次地修复那个阁子呢?          

     幼年时缺失母爱、少年时有负众望、成年时痛失爱妻,这就是归有光的内心世界,是一种深沉的、难言的、不尽的悲伤,而始终蕴含其中、铭刻于心的是母子、祖孙、夫妻之间深情,这就是他“难言的伤痛,不老的亲情”。项脊轩则是所有这一切的见证。

阅读此文,我们所见的不仅是项脊轩这样一所小房子,更是作者的情感历程,他的内心世界,一个活生生的人!                     

板书:

项脊轩志

归有光

缺失母爱的幼年(母子情)

难言的伤痛—— 有负众望的少年(祖孙情)——不老的亲情

痛失爱妻的成年(夫妻情)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汉字的结构——方块的奥妙(人教版高二选修)
下一篇:垓下之战(鲁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