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458
标签:
教学论文
高二教学论文
黑暗中的希望(人教版高二必修)
——谈鲁迅的小说《药》的几处描写
邢台市第一中学 宁晓伟
鲁迅的小说《药》通过贫苦农民华老栓买蘸着革命者鲜血的人血馒头给儿子治病,这一发人深省的事件来暴露群众的愚昧、麻木,同时也指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脱离群众的弱点。小说中的夏瑜是一个革命者,他的斗争带有强烈的悲剧色彩。他的革命主张没有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他的牺牲也没有赢得群众的同情,甚至他的母亲对他的死不以为荣,反而感到羞愧。但夏瑜的死并非毫无影响,小说的第四节,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影响和些许的希望。
华大妈和夏四奶奶两个失去儿子的母亲在清明节这一天,给儿子上坟,在坟地相遇,小说是这样描写的:“这一年清明分外寒冷;杨柳才吐出半粒米大的新芽……”
以前读这一段时,只觉得这是乍暖还寒的季节,天气清冷,春寒料峭,并没有什么深意可言,可是,细心的读者会发现,那“半个米粒大的新芽”,尽管细微、渺小,甚至微不足道,但毕竟是新芽,春天虽然还没有来,但孕育了一冬的杨柳在吐芽,长叶,难道不给我们带来一些希望吗?而下文华大妈和夏四奶奶的交流更印证了我的想法。
两位饱经风霜的母亲,都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华小栓吃了蘸过革命者夏瑜鲜血的人血馒头死掉了,华大妈一家损失了所有的积蓄,也没能挽救儿子的性命,儿子的死使这个破碎的家庭雪上加霜。夏四奶奶的儿子被杀了,母亲来给儿子上坟,又唯恐被人发觉,她带着羞愧的颜色,她不理解儿子的所作所为。华夏本来是一家人,而身患痨病的小栓偏偏吃要拯救他一家、解放中国的夏瑜的鲜血做成的药,这是一幕何等令人心痛的悲剧,两位年轻人生前互不理解,两位母亲也互不理解,而如今,经历了切肤之痛的两位母亲在坟地邂逅相遇,华大妈“生怕她伤心到快要发疯了,便忍不住立起身,跨过小路,低声对她说:‘你这位老奶奶不要伤心了——我们还是回去吧。’”华大妈跨过小路,这是两位母亲试图沟通的“一跨”,华夏两家有可能理解的“一跨”。虽然这条小路相隔并不遥远,但它阻隔着两位母亲的心,使贫苦的群众之间有了一道屏障,而这道屏障需要用善良、真诚和理解拆掉。华大妈用她的善良跨过了这一步,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希望,人与人之间并非不能沟通,革命者的母亲更应该得到人们的同情和尊重,尽管华大妈不懂得这一点,但善良的人帮助善良的人,给了我们温暖和希望。
第三处描写就是夏瑜坟头的花。文章这样写到:“华大妈跟了他指头看去,眼光便到了前面的坟,这坟上草根还没有全合,露出一块一块的黄土,煞是难看。再往上仔细看时,却不觉也吃一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花也不很多,圆圆的排成一个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齐……”花环的出现暗示尽管黑夜慢慢,但革命后继有人,革命者不会因遭受挫折而消沉,那红白相间的花环就是对死去的烈士的最好的纪念,也是对后死者的激励。
我每次读《药》都带着沉重的心情,内心的压抑,常常让人不能自已,当读到作品的最后一节,沉重的心情似乎有了一些缓解,内心的压抑似乎减轻了一点,那是作品中的一点亮色带给我的心里感觉。引用鲁迅先生的两句话作为结束语“苟活着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标签:
教学论文
高二教学论文
黑暗中的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诗经《鹿鸣》(语文版高二必修)
下一篇:
鲁迅小说《药》人物取名的深刻内涵(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