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773  
标签:教学论文 高二教学论文
巧用对联激兴趣进入课堂提效率(粤教版高二选修)
 巧用对联激兴趣  进入课堂提效率

——浅谈对联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宁夏中卫中学  杨中华 

对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文学艺术的结晶、是汉语特有的辉煌。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的知识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有很重要作用。我认为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精华的对联具有极强的艺术概括力和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它以凝炼、短小、富有哲理与个性见长;讲究合辙押韵和平仄对仗;易诵易记,深受人们的喜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时、巧妙、恰当、合理地引用对联,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对健康的思想品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加深理解阅读材料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一.巧妙引用对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学生们在课堂上接受了有限的对联艺术熏陶,无形中会唤醒他们更强的求知欲望。他们在生活里就会有意无意地关注找寻相关联语,并品评玩味。这样一来,课外阅读不再是指令性的任务与苦差事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了一个较好的契合点“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学生还会把好的联语拿来与师生共享。从而使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落实到了实处,真正的素质教育有了质的飞跃。如用“真情奏表呈圣君,真挚孝心存心间”作为《陈情表》的导语。此联两句高度概括了李密先尽孝后尽忠的思想。可让学生找此联与作者有什么联系?当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后,再适时的点拨此联与课文内容有何联系,以此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浓厚兴趣。 

    学生在这种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对优秀的对联大都能过目不忘当场背诵。这不仅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品精髓,理解作家个性特点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而且还延伸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内涵,也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受益非浅。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干。所以,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紧张繁忙的学习看成快乐益智的享受。

二.适时运用对联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师恰当的不失时机的运用对联,会产生高度概括言简意赅的艺术效果。能产生以少胜多,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魅力。对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更好地领会作品精髓起到积极的诱导效果。有些对联却对过去的生活、历史上的名人做出了精确的概括,且形式短小,合辙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如果用“青山含悲声声泪,声声呼总理;碧水长歌字字血,字字哭忠魂。”作《周总理你在哪里》开场白,用以介绍背景,营造气氛,一下子就把学生们的思绪拉入到那难忘的一九七六年,取得了一锤定音的效果。并用“千秋青史,不忍归去;寸草春晖,难报恩来。”作课文的穿插,展现人民对周恩来的着恋爱戴之情。“寸草春晖”让学生油然回忆起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的诗句,扩大了作品的容量,让学生理解人民对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是何等的热爱。时间距离拉近了:新世纪的学生终于体会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人民大众的情感。政治抒情诗歌教学终于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以情传情,以情感人不再是空话。

三.恰当运用对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主要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长能力的过程。恰当运用对联艺术可促进学生主动接受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学过程不应该是学生单纯的接受知识的过程,而应该是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积极亢奋还是被动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在伴随着语文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必须为我们语文教师所关注。只要适当使用对联诱发兴趣,激起学生主动求知的波涛,学生就会积极在对联艺术中感受文学的张力和生活的引力等,这样一来,不仅增强了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习效率。学习《赤壁赋》时,我用对联对苏轼及这篇文章作了这样的引子:“看赤壁如此多娇,引无数先贤竞绘描。”引用言简意赅,高度颂扬了政治家的伟大气势和非凡抱负,对学生加深理解“理解课文起到统领的作用。 

    四.合理运用对联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优秀的对联能潜移默化地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使之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能提高其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使他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并积极吸收热爱之。如在学习《藤王阁序》一文时,用对联“诗文纵倾一气成,才气横溢千古颂”作为导语,强调“诗文”、“才气”两词,指导学生在行文理解中体会王勃才华出众令人叹服的特点,以进一步理解其人其事,定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这副对联的运用对突破教学难点,强调教学重点起到了桥梁作用,使学生理解立意、选材、组织材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我们也不会因为学生的年龄关系难于理解作者用意而感到苦恼。教师教得舒心,学生学得开心。教与学双边活动配合默契。 


展开全文阅读
    用“非常之观在于远处险峰;博达之学在于深思慎取。”作为《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导语,以展示作者治学处世的人生态度。这富有哲理启迪的对联将会成为同学们行身立志的行为准则,成为他们的人生信条。学习《石壕吏》这一课时,开始不介绍作家,仅对“安史之乱”的史实作必要的交代。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板书对联:“歌吟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以引起学生的注目,形成悬念——何忧?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待欣赏完课文后,才回头评价作家。也许不用平价,此对联已经高度的总结评价了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诗人。在“总”和“仍”字上稍加点拨,学生们豁然开朗,兴味盎然。对“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所留下的空旷、寂寥和茫然画面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诗人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可以不失时机的板书郭沫若先生在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撰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者;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学生们的灵魂经受了洗礼,情操得到了陶冶。他们也许还不能说出许多大道理,但对文章已经非常熟悉了。 

    综上所述,对联不仅承载着先人的智慧,承载着古代的文明,还饱含着祖辈的高尚情操。恰当的将对联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作品艺术特点的概括能力和审美能力。的确,把对联艺术有选择的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有趣、实用,深受学生欢迎,同时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大力倡导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强化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把对联艺术引进语文课堂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语文教学的领域,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应该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标签:教学论文 高二教学论文 巧用对联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等待散场》教案(粤教版高一必修)
下一篇: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