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638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激活我们的诗情(苏教版高一必修)
自主目标
1.通过诗歌的写作训练,活跃思维,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诗歌的写作训练,了解写作诗歌的一般特点,掌握多种表达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方法指津
诗是一种言志抒情的艺术,以强烈的抒情,高度的集中,精练而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语言精练、含蓄,跳跃性大,富于音韵美。
中学生诗样年华,富于激情、富于幻想,思维活跃,联想丰富,对生活中所见所闻,大至国家民族,小至一草一石,等等,往往会涌出一连串遐想,这便是丰富的诗歌源泉,是中学生学习写诗的良好基础。
学习写诗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构思要新颖
学习写诗,首先要有诗兴,诗兴来自你对周围事物的“多情善感”,即让生活拨响你的心弦,触发你的灵感,打动你的情怀,于是你这位诗歌爱好者便有了诗兴,有了写作诗歌的冲动,你就可以进行诗的艺术构思:确定诗的主旨,展开想像和联想,选取意象,形成诗的艺术境界,这也就是诗的孕育过程。诗的构思要新颖,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真实的感情,切忌人云亦云。郭沫若1920年在日本留学时写的《炉中煤》,把祖国比作“年轻的女郎”,把自己想像为炉中燃烧得通红的煤块,通过巧妙的构思,抒发了自己眷恋、热爱、献身祖国的真挚而炽热的感情。当代诗人舒婷在1979年祖国结束十年动乱,开始复兴时写的《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以新颖的构思,以物我交融的手法,新鲜的意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过去贫穷落后的忧伤、沉痛之情,今天即将腾飞、前程光辉灿烂的赞美之情及自己愿把一切献给祖国的激情。这两首诗都是表现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因构思新颖,立意深刻而独特,想像奇特,成为了新诗中的名篇。表现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诗作不胜枚举,有的因缺乏新颖的构思,千人一面,万人一腔,读来就会让人感到平庸。所以学习写诗,要努力做到构思新颖,立意深刻。
二、要善于想像
诗人艾青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使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想像像飞翔的彩翼,使诗人的心灵飞向高山大海,超越时空,使他心与物通,“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人通过想像和联想,把各自游离的事物进行组合、搭配而产生意想不到的奇特、新颖、独创的新形象,构想出神奇的景象,写出来便成为诗人笔下意味隽永的诗句。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两句诗,以“水从天上来”的奇特想像,描写了黄河奔腾而下,滔滔入海的雄伟气势。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两句诗,由浩瀚长江,滚滚东流,联想到千古风流人物,如东流江水,一去不返。诗人通过巧妙的联想,把雄伟的万里长江和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联系起来,构成了飞动而雄伟的艺术形象,创造了旷远、深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悠远而深沉的感慨之情,为全词奠定了豪迈的基调。当代诗人桑恒昌写的《黄河入海口遐想》这首诗,写黄河的一滴水:
唐古拉山的腮边,
消融的
天酿地造的
那一滴,
经八万崎岖,
茹五千冬夏
终于
在太阳诞生的地方,
长成大海。
这里,诗人巧妙的联想,神奇的想像,使他“思接千载,精骛八极”,把自己的主观情意倾注在“那一滴”水的描写中,创造了诗中那一滴水的艺术形象。这形象悲壮而雄奇,内涵丰富而深刻,这是何等伟大的一滴黄河水啊,他是黄河儿女的象征,是悲壮的中华民族的历史的浓縮,是英勇不屈、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新的历史时期民族振兴的形象表达;诗人深远的联想,奇妙的想象,使诗的意境雄浑壮阔,表现了诗人的胸襟怀抱,悠思遐想。
写诗要善于展开想像,想像愈新奇,诗愈有味。想像不要拘泥于现实,但也不是胡思乱想,要做到情意与想像之物交融,符合艺术的真实。
三、要善于选取意象
选取意象,是诗歌构思的一项重要内容。意象是什么呢?意象是诗歌中蕴涵诗人主观情意的形象,即诗人在写作时,把自己的主观情意巧妙地寄寓于客观的物象之中,使意与象紧密融合而创造的“物我同一”的艺术形象。有首题为《笋》的诗只一句话:“伟力在于冒尖……”这里的“笋”,就是一个饱含诗人情思的意象,它不是自然的笋,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将笋冒尖的特点人格化了,感情化了,成了蕴涵丰富的意象,读者由此意象可联想到敢于领先,敢于担风险,勇于创造的人或精神,也可见到作者对冒尖精神的推尊和对敢于冒尖者的赞美。再看沈尹默的《月夜》:“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并没有靠着。”诗人巧妙地选取了“霜风劲吹”,“月光朗照”,“我和大树并立”这几个鲜明有力的意象,构成了一幅鲜明的画面,含蓄地表达了一种自我独立的精神。同学们初学写诗,可从写三言两语的诗句起步,有了诗兴,构思时,选取一两个生动有力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真挚的感情。
展开全文阅读
诗常用众多的意象组合,构成画面,形成意境,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两句诗,描写了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四个意象,诗人观察入微,描写细致,抒发了热爱春天的喜悦之情。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选取了一组最能表现偏僻、凋零、孤寂的意象构成了凄凉、黯淡的意境,表现了客居异乡者凄凉孤寂的心境。同学们在练习写短诗中不断揣摩,提高运用意象的技能,进而就可学习用众多的意象组合来抒发感情
四、要善于运用比喻、象征手法
比喻和象征是诗歌中形象地表达思想感情的常用手法。
比喻 比喻是使诗人情思具体化形象化最有效的表现方法之一。如雷抒雁的《信仰》:
在敌人面前,
它,是枪!
在饥饿面前,
它,是粮!
在严寒面前,
它,是火!
在黑暗面前,
它,是光!
“信仰”是抽象的概念,而本诗中一连串生动贴切的比喻,把信仰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和巨大作用,描绘得多么具体、生动,有力。诗中比喻愈新巧,诗愈有味。如朱华的《相思》:“相思是一只金箍/永远戴上了/只求故乡/不再念我的咒语。”诗人用“金箍”的比喻,把自己浓浓的、强烈的思乡之情具体化了,把诗词中“思乡”这一常见主题,写得别具情韵。
象征 象征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的表现手法,即巧借咏物以象征,以此寓彼,写眼前之物,寄深远之意,使诗人的思想感情表现得含蓄隽永,言近旨远,耐人寻味。如《锁是个好东西》这首诗第三节写道:“那锁孔不是某张嘴巴/它不抽烟/也不喝酒/那锁孔也不是某只眼睛/不见钱眼开/也不理睬你的笑脸”。诗中写锁孔冰冷无情,可以说状物宛然,写出了锁孔的特点,此其形似;其深层含意是咏某种人生世态,读者由锁孔的意象可联想到似锁孔般的某些坚持原则、清正廉明的正面人物,也可联想到那些贪吃贪喝,贪污受贿,谄媚讨好,以权谋私的反面人物,此其神似,言在此而意在彼,咏物寄情,形神兼备,耐人寻味。
五、要讲究诗的韵律
诗歌讲究节奏、押韵,读来音韵和谐,悦耳动听,具有音乐美。
节奏,即诗的节拍,旧体诗词的节拍有固定的格式,新诗的节拍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大体上要整齐。
诗歌的节奏也是一种艺术节奏,鲜明的节奏,不仅使诗句读来具有音乐美,而且能加强诗的抒情色彩。如《信仰》这首诗,节奏很整齐,很鲜明,单数句三拍,双数句两拍,或一字一顿,或两字一顿,读来如鼓点,诗人对崇高信仰的坚定信念和强烈感情,通过这鼓点般的节奏,更有力地感染了读者。
押韵,旧体诗词押韵有一定格式,新诗要求押大致相同的韵。有的是一韵到底,如《信仰》押了大致相同的韵,即“ ”韵,有的中间换韵,如《天上的街市》,四节诗押了四种韵。有的新诗不押韵。一般来说,学习写诗,押大致相同的韵比较好,使诗念来顺口,听来悦耳,可更好地传情达意,感染读者。
范文点评
无题
拉开窗帘,阳光只有一种颜色--题记
拉开窗帘,阳光只有一种颜色
不论你喜欢
赤橙黄绿青蓝紫
当然情感无罪
但它好像变色墨镜
把整个世界
染得非喜即悲
把所有面孔扭曲
给你看
于是无知的你伸出指头
“这个丑,那个美”
别总给理智放假
如果感情像雾
那么当心它遮住了
展开余文
真理的彼岸
如果感情像月光
那么要知道
它剽窃不了太阳的光线
不是说感情总在欺骗
只是它总有失真的一面
时常擦拭你的双眼
别让理智离开身边
拉开窗帘
你是否看得清暗礁
如果是
那么撑起帆
起风了,你看那是岸
【点评】这首诗紧扣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这一话题,以阳光只有一种颜色起兴,用变色墨镜、雾、月光等现实中具体的事物本身具有的朦胧性来说明感情这一抽象事物所具有的易变性和不可靠性,用层层比喻阐述了感情在认识真理过程中的危害,告诫人们要用理智来判断事物的美丑,从而驶向真理的彼岸,非常确切和深刻,显示出作者有比较高的艺术方法运用能力。全诗构思奇特,内容深刻,语言生动鲜活,打破了中学生比较一般的语言模式。“别总给理智放假”等语句凝练而有哲理,富于形象性且有诗歌的韵味,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考生较为厚实的文学基础和灵活运用艺术方法的能力,这在考场作文中较难得。
写作练习
1.用一两个鲜明的意象,写一首几行的短诗,表达某种细微的感受。
【提示】示例: 掌握
我是一条勇敢的鱼
--不受河水的摆布
只喜欢在逆水中拼搏
(点评:鱼游于水,自由活泼且喜逆水而上,“我”希望把握自己,追求自由奔放,在逆流中拼搏,所以“鱼”即“我”,“我”即“鱼”,“鱼”“我”交融,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构成鲜明生动的意象,形象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2.以“路”为话题写一首现代诗歌。
【提示】无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激活我们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花果山拥立美猴王(沪教版七年级必修)
下一篇:
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