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238  
标签:教学论文
唐诗三百首鉴赏之五言古诗二(选修)
 2、池月:即池边月色。

3、轩:窗。

【韵译】:

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

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

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

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

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

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

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

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

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

【评析】:

此诗写夏夜水亭纳凉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

诗的开头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为纳凉设景。三、四句写沐后纳凉,表现闲情

适意。五、六句由嗅觉继续写纳凉的真实感受。七、八句写由境界清幽想到弹琴,想

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最后写希望友人能在身边共度良宵而生梦。

全诗感情细腻,语言流畅,层次分明,富于韵味。“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句,纳凉消暑之佳句。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作者: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尽欲,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注解】:

1、烟鸟:暮烟中的归鸟。

2、之子:这个人。

3、宿:隔夜。

【韵译】:

夕阳徐徐落入西边山岭,

千山万壑忽然昏昏暝暝。

松间明月增添夜的凉意,

风中泉声听来别有情味。

打柴的樵夫们将要归尽,

暮烟中的鸟儿刚刚栖定。

期望你能如约来此住宿,

我独抱琴等在萝蔓路径。

【评析】:

诗写在山间夜宿,期待友人不至。诗的前六句,尽写夜色;夕阳西下,万壑蒙

烟,凉生松月,清听风泉,樵人归尽,暮鸟栖定。后两句写期待故人来宿而未至,于

是抱琴等待。不心焦,不抱怨,足见诗人风度。境致清新幽静,语言委婉含蓄。“松

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亦是佳品。

=============================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作者: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注解】:

1、苒苒:同“冉冉”,指时间的推移。

2、美人:旧时也指自己思暮的人,这里指崔少府。

3、越吟:楚人曾唱越歌以寄托乡思。

【韵译】:

我和从弟在南斋高卧的时候,

掀开窗帘玩赏那初升的玉兔。

淡淡月光泻在水上泄在树上,

轻悠悠的波光涟漪荡入窗户。

光阴苒苒这窗月已几盈几虚,

清光千年依旧世事不同今古。

德高望重崔少府在清江河畔,

他今夜必定如庄舄思越之苦。

千里迢迢可否共赏醉人婵娟?

微风吹拂着清香四溢的兰杜。

【评析】:

此诗写玩月思友,由月忆人。感慨清光依旧、人生聚散无常。诗的开头点出“南

斋”;二句点“明月”;三、四句触发主题,写玩月;五、六句由玩月而生发,写流

光如逝,世事多变;七、八句转写忆故友;最后写故人的文章道德,恰如兰杜,芳香

四溢,闻名遐迩。

全诗笔不离月,景不离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

《寻西山隐者不遇》

作者:邱为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叩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注解】:

1、差池:原为参差不齐,这里指此来彼往而错过。

2、黾勉:殷勤。

3、契:惬合。

4、之子:这个人,这里指隐者。

【韵译】:

西山顶上有一座小茅屋,

寻访隐者直上三十里路。

轻扣宅门竟无开门童仆,

窥看室内只有几案摆住。

主人不是驾着柴车外出,

一定是垂钓在秋水之渚。

来得不巧不能与其见面,

殷勤而来空留对他仰慕。

绿草刚刚受到新雨沐浴,

松涛声声随风送进窗户。

来到这惬意幽静的绝景,

我心耳荡涤无比的满足。

尽管没有宾主酬答之意,

却能把清静的道理领悟。

兴尽才下山来乐在其中、

何必要见到你这个隐者?

【评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逸高趣的诗。诗以“寻西山隐者不遇”为题,写专程到山中去访

隐者,竟然不遇。如此,本应叫人失望,惆怅。然而,诗借写“不遇”,却把隐者性

格和生活表现得清清楚楚,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达的胸怀,比相遇

更有收获,更为满足。

诗的前八句,写隐者独居高处,远离尘嚣,寻访者不辞山高,等到叩关无人,才

略生怅惘。于是猜想隐者乘车出游,临水垂钓,表现隐者的生活恬适雅趣。后八句宕

开一层,写周围的草色松声使寻访者陶然,因而寻访不遇亦无所谓,使其悟出隐者生

活的情趣。因此,乘兴而来,尽兴而返,自得其乐,大有君子风度。

=============================

《春泛若耶溪》

作者: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展开全文阅读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注解】:

1、际夜:至夜。

2、潭烟:水气。

3、弥漫:渺茫。

【韵译】:

归隐之心长期以来不曾中断,

此次泛舟随遇而安任其自然。

阵阵晚风吹着小舟轻轻荡漾,

一路春花撒满了溪口的两岸。

傍晚时分船儿转出西山幽谷,

隔山望见了南斗明亮的闪光。

水潭烟雾升腾一片白白茫茫,

岸树明月往后与船行走逆向。

人间世事多么繁复多么茫然,

愿作渔翁持竿垂钓在此溪旁!

【评析】:

这是一首写春夜泛江的诗。开首两句则以“幽意”点出了全诗的主旨,是幽居独

处,放任自适的意趣。因此,驾舟出游,任其自然,流露了随遇而安的情绪。接着写

泛舟的时间、路线和沿途景物,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创造出一种幽

美、寂静、迷蒙的境界。最后两句写心怀隐居之人,在此环境中,愿作持竿垂钓的隐

者,追慕“幽意”的人生。

全诗扣紧题目中的“泛”字,在曲折回环的扁舟行进中,对不同的景物进行描

摹,使寂静的景物富有动感,恍惚流动,给人轻松舒适的感受。

=============================

《宿王昌龄隐居》

作者: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解】:

1、宿:比喻夜静花影如眠。

2、谢时:辞去世俗之累。

3、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

4、群:与……为伍。

【韵译】:

清溪之水深不可测,

隐居之处只有孤云。

松林中间明月微露,

洒下清辉似为郎君。

茅亭花影睡意正浓,

芍药园圃滋生苔纹。

我也想要谢绝世俗,

来与西山鸾鹤合群。

【评析】: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隐逸诗。开头两句写王昌龄隐居之所在、乃隐居佳境,别有洞

天。中间四句写夜宿此地之后,顿生常住之情,即景生情,一目了然。最后两句写自

己的归志,决心跃然。

全诗善于在平易的写景中,蕴含深长的比兴寄喻,形象明朗,诗旨含蓄,而意向

显豁,发人联想。“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可见炼字功深,又可作对仗效法。

=============================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作者:岑参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如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注解】:

1、突兀:高耸。

2、鬼工:非人力所能。

3、宫馆:宫阙。

4、净理:佛理。

5、胜因:善缘。

6、挂冠:辞官。

7、觉道:佛道。

【韵译】:

大雁塔的气势宛如平地涌出,

孤傲高峻耸立好象直接天宫。

登上雁塔绝顶仿佛离开尘世,

沿阶盘旋攀登有如升越太空。

高耸宏伟似乎压盖神州大地,

峥嵘崔嵬简直胜过鬼斧神工。

四角挺拔顶天遮住太阳光辉,

塔高七层紧紧地接连着苍穹。

站在塔顶鸟瞰指点翱翔飞鸟,

俯身向下倾听阵阵怒吼狂风。

山连着山好比波涛汹涌起伏,

奔走如百川归海来朝见帝京。

两行青槐夹着天子所行道路,

宫阙楼台变得多么精巧玲珑。

悲凉秋色打从关西弥漫而来,

苍苍茫茫已经布满秦关之中。

再看看长安城北汉代的五陵,

历经万古千秋依然青青

清净寂来的佛理我完全领悟。

行善施道素来是我做人信奉。

我发誓回去后行将辞官归隐,

我觉得佛道的确能济世无穷。

【评析】:

此诗是写登佛塔回望景物,望而生发,忽悟佛理,决意辞官学佛,以求济世,暗

寓对国是无可奈何的情怀。

首二句写未登之前仰望全塔;三、四句写登塔;五至八句写塔之高耸雄峻。九、

十句写由上俯看;十一至十八句,写在塔顶向东南西北各方所见的景物。最后四句写

忽悟“净理”,甚至想“挂冠”而去。

诗在描摹大雁塔的巍峨高大方面,可谓匠心独运。“如涌出”、“耸天宫”、

“碍白日”、“摩苍穹”等等,语语惊人,令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不禁为之惊叹。

=============================

《贼退示官吏•并序》

作者:元结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

明年,贼又攻永州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

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已。

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令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注解】:

1、井:即“井田”;

2、井税:这里指赋税。

3、戎旃:军帐。

4、典:治理。

5、委:率。

6、刺船:撑船。

【韵译】:

唐代宗广德元年,

西原的贼人攻入道州城,

焚烧杀戮掠夺,

几乎扫光全城才走。

第二年,

贼人又攻打永州并占领邵州,

却不侵犯道州边境而去。

难道道州官兵能有力制敌吗?

只是受到贼人哀怜而巳。

诸官吏为何如此残忍苦征赋敛?

因此作诗一篇给官吏们看看。



我早年遇到了太平世道,

在山林中隐居了二十年。

清澈的源泉就在家门口,

洞穴沟壑横卧在家门前。

田租赋税有个固定期限,

日上三竿依然安稳酣眠。

忽然间遭遇到世道突变,

数年来亲自从军上前线。

如今我来治理这个郡县,

山中的夷贼又常来扰边。

县城太小夷贼不再屠掠,

人民贫穷他们也觉可怜。

因此他们攻陷邻县境界,

这个道州才能独自保全。

使臣们奉皇命来收租税,

难道还不如盗贼的心肝?

现在那横征暴敛的官吏。

催赋逼税恰如火烧火煎。

谁愿意断绝人民的生路,

去做时世所称赞的忠贤?

我想辞去道州刺史官职,

拿起竹篙自己动手撑船。

带领家小去到鱼米之乡,

归隐老死在那江湖之边。

【评析】:

这是斥责统治者横征暴敛的诗。诗序交代了历史背景,然后在诗中表现了官吏不


展开余文
顾人民死活,与“夷贼”比较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全诗共分四段。前六句为第一段,写昔岁太平日子,生活的安适。七至十四句为

第二段,写“今”,写“贼”。对“贼”褒扬。十五至廿句,为第三段,写“今”,

写“官”。抨击官吏,不顾丧乱人民之苦,横征暴敛。最后四句为第四段,写自己的

心志:宁愿弃官,也不愿做所谓“忠臣、贤臣”。宁愿归隐江湖,洁身自好,也不愿

作为帮凶,坑害人民。

诗直陈事实,直抒胸臆,不雕琢矫饰,感情真挚。不染污泥、芳洁自好。

=============================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作者: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注解】:

1、燕:通“宴”,意为休息。

2、海上:东南近海。

3、烦疴:烦燥。

4、幸:希望,这里是谦词。

5、金玉章:指客人们的诗篇。

6、吴中:指苏州地区。

7、藩:这里指大郡。

【韵译】:

官邸门前画戟林立兵卫森严,

休息室内凝聚着焚檀的清香。

东南近海层层风雨吹进住所,

逍遥自在池阁之间阵阵风凉。

心里头的烦躁苦闷将要消散、

嘉宾贵客重新聚集济济一堂。

自己惭愧所处地位太过高贵,

未能顾及平民百姓有无安康。

如能领悟事理是非自然消释,

性情达观世俗礼节就可淡忘。

鲜鱼肥肉是夏令禁食的荤腥,

蔬菜水果希望大家尽管品尝。

大家躬身饮下一杯醇清美酒,

抬头聆听各人吟诵金玉诗章。

精神愉快身体自然轻松舒畅,

心里真想临风飘举奋力翱翔。

吴中不愧为文史鼎盛的所在,

文人学士简直多如大海汪洋。

现在才知道大州大郡的地方,

哪里是仅以财物丰阜而称强?

【评析】:

这是一首写与文士宴集并抒发个人胸怀的诗。诗人自惭居处高崇,不见黎民疾

苦。全诗议论风情人物,大有长官胸襟。叙事,抒情,议论相间,结构井然有序。

=============================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作者: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注解】:

1、亲爱:指好友。

2、残钟句:意渭回望广陵,只听得晓钟的残音传自林间。

3、沿洄:指处境的顺逆。

【韵译】:

凄怆地离别了亲爱的朋友,

船只泛泛地驶入茫茫烟雾。

轻快地摇桨向着洛阳归去,

晓钟残音还远绕广陵树木。

今日在此我与你依依作别,

何时何地我们能再次相遇?

人情世事犹如波上的小船,

顺流洄旋岂能由自己作主?

【评析】:

这是离别时写给好友抒发离情的一首诗。开头两句写别离之“初发”。三、四句

写友人乘舟归去。五、六句写期望重逢。最后两句以舟行不定,喻世事之顺逆翻复,

难以自主。

全诗即景抒情,寓情于景。眼前景,意中情,口头语,世间理,如水乳交融,似

蛛网交织,牵人心绪,动人心弦。

=============================

《寄全椒山中道士》

作者: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恃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解】:

1、郡斋:指滁州刺史官署中的斋舍。

2、白石:这里借喻全椒道士,说他生活的清苦。

【韵译】:

今天在官邸斋舍中觉得冷清,

忽然想起隐居全椒山的友人。

他或许正在山涧底捆绑柴荆,

回到家里点火熬煮白石充饥。

我本想捧持一瓢醇香的美洒,

在这风凉雨冷的秋夜去拜访。

然而满山遍野尽是纷纷落叶。

到何处去找寻老朋友的足迹?

【评析】:

这首寄赠诗,是透露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首句既写出郡斋之“冷”,更是写

诗人心头之“冷”。再写道士在山中苦炼修行,想送一瓢酒去,好让老友在秋风冷雨

的夜中,得以安慰,又怕落叶满山,寻不到他。

全诗语言平淡无奇,然感情跳荡反复,形象鲜明自然。“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

迹”句,也确是诗中绝唱。宋苏东坡颇爱此诗,并刻意学之,步其韵为之“寄语庵中

人,飞空本无迹”。然终不如韦应物之句。《许彦周诗话》评“此非才不逮,盖绝唱

之不当和也。”

=============================

《长安遇冯著》

作者: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扬扬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注解】:

1、灞陵:即霸陵。

2、冥冥:形容雨貌。

3、燕新乳:意谓燕初生。

【韵译】:

你从东方回到长安来,

衣裳沾满灞陵的春雨。

请问你来此为了何故?

你说为开山辟地买斧。

冥冥春雨百花淋雨开,

习习和风燕子新孵雏。

去年一别如今又逢春,

双鬓银丝添生了几缕?

【评析】:

这首赠诗,以亲切诙谐的笔调,对失意沉沦的冯著深表理解、同情、体贴和慰

勉。

开头写冯著从长安以东而来,一派名流兼隐士风度。接着以诙谐打趣形式劝导冯

著对前途要有信心。再进一步劝导他要相信自己,正如春花乳燕焕发才华,会有人关

切爱护的。最后勉励他“昨日才分别,如今已经是春天了,你的鬓发并没有白几缕,

还不算老呀!”盛年未逾,大有可为。

全诗情意深长,生动活泼。它的感人之处,首先在于诗人的心胸坦荡,思想开

朗,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前途充满希望,对朋友充满热情。因此,他能对一位邂逅的

失意朋友,充分理解,真诚同情,体贴入微,而积极勉励。诗在叙事中写景,借写景

以寄托寓意。情调和风格,犹如小河流水,清新明快,委曲宛转,读来一览无余,品

尝则又回味不尽。

=============================

《夕次盱眙县》

作者: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注解】:

1、落帆:卸帆。

2、人归句:意谓日落城暗,人也回到休息处所去了。

3、芦洲:芦苇丛生的水泽。

4、秦:今陕西一带。

【韵译】:

卸帆留宿淮水岸边的小镇,

小舫停靠着孤零零的旅驿。

大风突起江上的波浪浩荡,

太阳沉落大地的夜色苍黑。

山昏城暗人们都回家安憩,

月照芦洲雁群也落下栖息。

夜晚孤独我不禁想起长安,

听到岸上钟声我怎能入睡?

【评析】:

这是一首写楫旅风波,泊岸停宿,客居不眠,顿生乡思的诗。诗的前四句为第一

段,是写傍晚因路途风波,不得不停舫孤驿。后四句为第二段,是写人雁归宿、夜幕

降临,自夜到晓不能入眠而生乡思客愁。

全诗富有生活气息,侃侃诉说,淡淡抒情,看是写景,景中寓情,情由景生,景

令动情。读来颇为动人。

=============================

《东郊》

作者:韦应物

吏舍局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真可庶。

【注解】:

1、:拘束。

2、旷清曙:在清幽的曙色中得以精神舒畅。

3、澹:澄静;

4、虑:思绪。

5、霭:迷蒙貌。

6、庶:庶几,差不多。

【韵译】:

整年拘束官署之中实在烦闷,

清晨出去郊游顿觉精神欢愉。

嫩绿的杨柳伴随着春风荡漾,

苍翠的山峰淡化了我的思虑。

靠着灌木丛自由自在地憩息,

沿着涧流旁任凭意愿地徘徊。

芳香的原野落着迷蒙的细雨,

宁静的大地到处是春鸠鸣啼。

本爱长处清幽屡次不得如愿,

只因公务缠身行迹十分匆促。

终有一日罢官归隐在此结庐,

羡慕陶潜差不多能得到乐趣。

【评析】:

这是写春日郊游情景的诗。诗先写拘束于公务,因而案牍劳形。次写春日郊游,

快乐无限。再写归隐不遂,越发慕陶。

诗以真情实感诉说了官场生活的繁忙乏味,抒发了回归自然的清静快乐。人世

哲,经验谈,话真情真,读之教益非浅。“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可谓风景陶

冶情怀的绝唱。

=============================

《送杨氏女》

作者:韦应物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展开余文【注解】:

1、永日:整天。

2、悠悠:遥远貌。

3、行:指出嫁。

4、无恃:无母。

5、令门:对其夫家的尊称。

6、容止:这里是一举一动的意思。

7、居闲:平日。

【韵译】:

我整日忧郁而悲悲戚戚,

女儿就要出嫁遥远地方。

今天她要远行去做新娘,

乘坐轻舟沿江逆流而上。

你姐妹自幼尝尽失母苦,

念此我就加倍慈柔抚养。

妹妹从小全靠姐姐养育,

今日两人作别泪泣成行。

面对此情景我内心郁结,

女大当嫁你也难得再留。

你自小缺少慈母的教训,

侍奉婆婆的事令我担忧。

幸好依仗你夫家好门第,

信任怜恤不挑剔你过失。

安贫乐俭是我一贯崇尚,

嫁妆岂能做到周全丰厚。

望你孝敬长辈遵守妇道,

仪容举止都要符合潮流。

今晨我们父女就要离别,

再见到你不知什么时候。

闲居时忧伤能自我排遣,

临别感伤情绪一发难收。

回到家中看到孤单小女,

悲哀泪水沿着帽带长流。

【评析】:

这是一首送女出嫁的好诗。送女出行,万千叮咛;怜其无恃,反复诫训。诗人早

年丧妻,留下两女自小相依为命,感情颇为深厚。因为对亡妻的思念,对二女自然更

加怜爱。在大女儿出嫁之时,自然临别而生感伤之情。

全诗情真语挚,至性至诚。慈父爱,骨肉情,跃然纸上。“贫俭诚所尚,资从岂

待周”。可作红衣千秋楷模。

=============================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作者: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注解】:

1、贝叶书:古印度人多用贝多罗树的叶子写佛经,也称贝叶经。

2、冥:暗合;

3、缮:修持。

4、膏沐:本指润发的油脂。

5、澹然:宁静状。

【韵译】:

汲来清凉井水漱口刷牙,

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尘土。

悠闲地捧起佛门贝叶经,

信步走出东斋吟咏朗读。

佛经真谛世人并无领悟,

荒诞之事却为人们追逐。

佛儒精义原也可望暗合,

但修养本性我何以精熟。

道人禅院多么幽雅清静,

绿色鲜苔连接竹林深处。

太阳出来照着晨雾余露,

苍翠松树宛若沐后涂脂。

清静使我恬淡难以言说,

悟出佛理内心畅快满足。

【评析】:

这是一首抒写感想的抒情诗。诗的内容是抒发了诗人的哲学见解。前半部写他到

禅院读经,指责世人追逐的乃是那些荒诞的事情,而不去了解佛经的真正含义。后半

部写他认为佛家的精义与儒家之道有相通之处,但如何修养本性,却难以精熟。然

而,他对禅院的清静幽雅却流连玩赏。

=============================

《溪居》

作者: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解】:

1、簪组:这里是做官的意思。

2、南夷:这里指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3、滴:流放。

4、夜榜:夜航。

5、楚天:永州古属楚地。

【韵译】:

长久被官职所缚不得自由,

有幸这次被贬谪来到南夷。

闲时常常与农田菜圃为邻,

偶然间象个隐居山中的人。

清晨我去耕作翻除带露杂草,

傍晚乘船沿着溪石哗哗前进。

独往独来碰不到那庸俗之辈,

仰望楚天的碧空而高歌自娱。

【评析】:

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全诗写谪居佳境,苟得自由,

独往独来,偷安自幸。前四句叙述到这里的原因和自己的行径。后四句叙述自己早晚

的行动。首尾四句隐含有牢骚之意。

“闲依农圃邻”、有“采菊东篱下”之概;“晓耕翻露草”,有“晨兴理荒废”

之风。沈德潜评说:“愚溪诸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

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唐诗别裁集》卷四)这是很有见地的。

    ------------------

 
标签:教学论文 唐诗三百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唐诗三百首鉴赏之五言古诗一(选修)
下一篇:唐诗三百首鉴赏之五言古诗二(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