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329
标签:
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我爱这土地》(鲁教版九年级必修)
《我爱这土地》课堂实录
一、导入:
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地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诗人澎湃的灵魂。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人真挚的感情。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其象征意义。
(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
三、整体感知:
(一)作者介绍(要走近诗歌,我们先走近诗人)
——有没有同学能更多地介绍一下诗人艾青?
——那么一起看大屏幕(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艾青简介)
(二)朗读环节:
1、自由朗读:(请同学们放声朗读,提出两点要求:(1)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2)要注意语气、语速、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的处理)
2、哪位同学谈谈诗人的感情。
一学生:有悲愤,还有爱国的情感。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没有。
师:针对这种情感,我们应如何来朗读?
生:语气——沉郁;语速——舒缓;还应注意准确的停顿;恰当的重音。
3、谁来试着朗读?
一学生朗读。
4、评价朗读(谁来评价一下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能够真诚的赞扬和批评他人,对他人是一种帮助,对自己是一种进步)
一学生:我觉得他读得语速过快,味道不足。
师:你愿意为大家朗读一遍吗?
生读。
师:谁再为刚才的朗读进行一番点评?
一学生:我感觉停顿、重音都没问题,就是感觉拿捏得不够到位。
师:评价是比较中肯的。那么你能为大家朗读一遍吗?
此生读。
师:大家认为他读得怎样?
学生:好。
师:有没有再进步的空间呢?
生:有
师:我们还是来欣赏一下录音朗读吧?
5、听录音朗读(注意在课本上标注停顿及重音)
师:同学们刚才听的非常投入,有没有同学愿意再次朗读?即使是刚才读过的同学也可以重试一次!这可是一次机会,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向勇气挑战!
刚才已经读过的一位同学又一次举手。
师:哇,某某同学又把手笔直的举起来了!(故意停顿一下)嗯,估计下面会有掌声响起!
学生热烈鼓掌,某生朗读。
(三)品味环节:
师:朗读水平不可能一下子就提高到我们期望的高度,那么本节课剩下的时间,我们还是一起来品味诗歌,看作者怎样把抽象的感情形象的表达出来。要读懂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弄清楚两个问题。哪两个问题呢?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第一个问题:诗中具体歌咏的是什么?
生:土地。
师:仅仅指土地吗?
生:祖国
师:嗯,祖国,也就是中华民族。那么诗中那些诗句描绘了中华民族的形象?
生: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师:这三句话塑造了怎样的民族形象?
生:……
师:我们逐句理解一下。先理解“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句,要理解这句,哪个词是关键词?
生:关键词是“暴风雨”,塑造了一个倍受蹂躏的民族形象。
师:受谁的蹂躏?
生:日本。
师:如何知道?
生:在诗的最后面有一个时间1938年。
师:可见,写作年代和时代背景对理解文本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第一句写出了一个饱经苦难的民族形象,第二句呢?
生:一个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
师:“不屈不挠”这个词用得真好。你从哪几个关键词读出这个民族形象?
生:从“悲愤、激怒、永远、无止息”读出
师:这四个词我们是否给他们划为两组理解,思路会更清晰。“悲愤、激怒”两词写出了不屈的情感、抗争的精神,而“永远、无止息”两词写出了这种抗争精神的程度,像滔滔江水永不停息。可见,中心词前面的修饰成分对把握文本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还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呢?
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民族。
师:从哪里读出的?
生:“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这句看出。
师:读到“黎明”时,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冲破黑暗,露出曙光,迎来崭新的一天。
师:是呀,我们民族迎来了美好的未来。抬头看黑板,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概括中华民族的形象:她是一个饱经苦难的民族,
但,她是一个不屈的民族,
最终,她是一个有着光明未来的民族!
师:把民族形象的句子朗读一遍
生:齐读
师:中华民族的形象是借助谁之口展现出来的呢?
生:鸟
师:鸟是怎样的形象呢?
生:……
师:要理解“鸟”这个形象 ,首先找出描写鸟的形象的诗句。
生:“我也应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和“——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我觉得这是一个革命者的形象。
师:对,是一个义无反顾乐于牺牲自己的革命者的形象。但,我又有一个疑问:一般我们都爱用“悦耳、珠圆玉润”来形容歌唱,为何诗句要用“嘶哑”?
生:因为它为饱受磨难的祖国焦灼忧虑
生:联系上下句,他不停的呼喊,把嗓子累哑了。
师:是呀,从嘹亮唱到嘶哑唱到死,一个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的形象,它爱这土地,生于斯,死于斯,甚至葬于斯,连“羽毛也腐烂在这土地里”,是一种怎样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不由让我们想起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的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师:看黑板。前一竖排的事物叫“意象”,后一竖排是他们“象征义”,因此,本诗是运用了象征手法。
展开全文阅读
师:正因为有这样无畏的这样英勇的人民,我们的祖国才是有希望的。因此艾青才如此深情唱到:(请齐读)
生:(齐读)为什么我的眼里长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师:这仅仅两句诗歌,有没有疑问?
生:为什么爱得深沉,就要常含泪水?
师:没有同学来为他解答一下?
生:我认为他是为祖国难过而哭泣。
师:有没有补充的?
生:……
师:这个回答你满意吗?
生:还可以吧。
师:“还可以吧”表示不是很满意,对不?
生:点头
师:仅仅是悲伤的泪吗?联系民族形象来理解。
生:(恍然大悟)为磨难的祖国流下悲伤的泪水
为不屈的祖国流下坚强(悲壮)的泪水
为希望的祖国流下憧憬的泪水
师:是的。不论祖国在怎样的情景中,诗人都表现了与祖国不弃不离荣辱与共的爱恋之情。请同学们把这小节再饱含深情诵读一遍。
生:齐读
师:我还有一个疑问,这小节可不可以删掉?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前一部分是描写性的记叙,这一小节是直接抒情,画龙点睛,深化主题,感情也得以升华。
师:非常好。请再把这首诗齐读一遍。好不好?
生:大声齐读。
四、拓展提高;
师: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我们同学。假如陶渊明文天祥同时与艾青相遇,艾青更容易和谁心心相印?为什么?
生:和文天祥。因为他们都是爱国诗人。
师:对。都生活在国难当头之际,都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爱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你积累了哪些爱国?
生:死去无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 儿》(陆游)
生: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 愤》(陆游)
生: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关山月》(陆游 )
师; 这样的诗句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多,我们无须再列举。请饱含深情再齐声朗读一遍《我爱这土地》
生:齐读
师:最后两句味不够浓,再读一次“为什么——……”
生:再次朗读读后两句。
五:作业
假如诗人还健在,面对繁荣昌盛的祖国,还用《我爱这土地》抒情,他会怎样写?
标签:
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我爱这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五柳先生传(九年级必修)
下一篇:
我眼中的《信客》人生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