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351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我与地坛(人教版高一必修)
王艳红 李娜
一、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
2、体味作者对生命的珍爱以及对亲情的感悟,顽强求索的精神内涵
二、教学重点:
寻找线索,把握文意,感悟由生到死的复杂情感,由此解读文章内涵
三、教学难点:
理解地坛与母亲在作者顽强求索中的作用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介绍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了解文中所写的母亲形象和作者其人。
(二)补充史铁生的背景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初中毕业,1969年赴陕西延安插队。三年后21岁时因病双腿瘫痪转回北京,在街道工厂当工人。1981年因病情加重停薪留职回家。直到写这篇散文时的15年间,“就再也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Juē lǚ xī sū cù tuí sì zhuō zhuó tān pǐ
撅一叉 捋着 窸 窣 猝然 颓墙 肆意雕琢 灼热 坍 圮
gèn kè tuì
亘古不变 恪守 蝉蜕
sù 宿舍 tiē 妥帖 yù 熨帖
宿 xiǔ 住一宿 贴 tiě 请帖 熨
xiù 星宿 tiè 碑帖 yùn 熨斗
2、请学生齐读课文
3、概括两节各自大意,列为下标题。
第一节:生死篇
第二节:母爱篇
4、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勾画出感触较深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生死的感悟。
快速默读第一节思考下列问题。
一、作者为什么要去古园?
(第五自然段)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二、古园中的哪些景致给作者以强烈的感受?
1、古园历尽沧桑的死板多年的变化;
2、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园中景致;
3、园中那些形体虽可以改变但任有些东西难以改变的景致。
三、这些景致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思考?
1、我的身体残疾了,我的生命是不是该就此结束?
2、我们为什么要出生?
3、我应该怎样活?
四、思考的结果怎么样?
1、死: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2、一个人,出生了,这就是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
3、关于如何活,十五年来一直在思考。
(提示:可指导学生分析文中对景致的描写。)
板书:
愈见苍幽
古园变化
(历尽沧桑) 茂盛得自在坦荡
稳
蜜蜂 内心
烦躁不安
蚂蚁 想透什么 转身疾走 短暂停留
园中所见 瓢虫 爬 升空 竞相焕发生机
展开全文阅读
蝉蜕 蜕变新生
露珠 积蓄力量 展现最美瞬间
落日灿烂
雨燕高歌
六 景 孩子的脚印 形体可能被破坏
苍黑的古柏 但无人能改变它们的存在
草木泥土的气味
落叶的味道
小结:古园历久弥坚的活力激励作者勇敢去面对不幸,热爱生命,有所作为。
第三课时
重点:感悟母爱
布置思考题:
一、在这一部分,母爱有哪些具体表现?
1、疼爱理解儿子(第九自然段)
顺从儿子的任性,宽恕儿子的烦躁
2、送儿子去地坛(第十自然段)
无言相迭,心神不定,坐卧难宁,痛苦、惊恐、祈求、不求回报
3、到地毯找我(第十五自然段)
不想让我发觉,悄悄、四处张望
小结:母亲的爱坚韧、无私、毫不张扬
二、他是什么时候体会到母亲的爱的?
当母亲猝然去世之后,才有余暇去想,这时候他才读懂了母亲的爱,留下无限的悔恨。
表现在:1、认识到母亲“注定活的最苦的母亲”(第十自然段)
2、回想写作动机是让母亲骄傲(第十一自然段)
3、回想不主动与来寻找自己的母亲交流而痛悔不已(第十五自然段)
4、时常来古园回忆母亲,理解了母亲的苦难和伟大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
三、母爱给他生活以怎样的启示?
“母爱艰难的命运,坚韧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活法)解答了自己应该怎样活,怎样面对生命,怎样面对苦难的问题。在这里再次回答了作者之前对于怎样活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者写“我”对母亲的理解,写作者对待母亲,对待生命,对待命运态度的理解。
质疑:
作者和地坛、母亲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他们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1、感情上感激地坛,精神上依赖地坛,心理上迷恋地坛,是地坛给他提供了审视人生的空间,并给予他很多感悟,改变了他的生死观,是地坛在不动声色中拯救了作者。
2、母亲不仅孕育了他,更重要的是为他的生命护航,无私付出,默默忍受,在不幸面前,母亲以自己的坚韧为他指引了前进的方向。使他在逆境中更加坚强。
母亲向我提供了地坛,地坛向我提供了生机,生机为我提供了成功,成功为我提供了母亲的骄傲,遗憾的是最后一环断裂了,这是本文悲怆基调的缘由,是全文笼罩在忧伤、痛苦之中。
板书:
送我去地坛——无言相送 母爱默默 不张扬
为我担忧——坐卧不安
去地坛找我——悄悄缓缓 儿子悔恨 痛苦
拓展:
让学生讲讲他们自己的故事。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我与地坛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教学案例设计《谈生命》(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下一篇:
胡同文化(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