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469  
标签:教学论文 九年级教学论文
把握规律落实考点注重实效(语文版九年级)
 纵观安徽近两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可以看到在命题上的总要求是: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充分落实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评价理念,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重,并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试题面向全体学生,总体难度适中,符合教育部、教育厅关于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精神。07年和08年的试题内容在构成上较06年稳中有新,稳中有变,在06年的基础上略有调整:将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并列到第一板块,将整个语文试卷浓缩为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板块,三大板块的分值是35分、55分、55分,总题量是19小题。但各有侧重,2007年命题立意体现人文情感和科学精神,把准脉搏,立足生活,做到知能链接。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结构稳定,试卷难易比例恰当,处处凸现语文性,考能力、考基础、考素质、考潜能。总之,这两年的试题符合《考纲》与历史规律,中规中矩,体现了中考试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皆在我们语文教师的意料之中。这样有利初中语文教学和广大考生学习、应考。 

    语文试卷考查方式和考查类型的相对稳定,也在提示着教师和考生,在语文教与学中,应回归基础,扎扎实实的积累,这是完成中考试卷的必然选择。 

正确把握中考命题的主导思想,从近两年的试题中总结出规律,再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采取具有操作性的学习和复习方法,就能够紧紧抓住语文中考的命脉,取得良好的效果。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从大的方面看,09年的中考语文试卷应该会承袭以下几个原则:

(一)内容与形式上的稳中求变,依然会注重内容形式的有机联系与整合,因为这是语文考查和语文教学新的生长点。在整个试卷19个题目左右的题量不变的前提下,可能会在一两个题目的形式上有所创新,这也是变中有不变的一个规律。比如:阅读理解题、综合性学习题、古诗文默写或者名著阅读考查的内容等,这三年都在求“变”,但变化又不影响整个试卷的导向。同时,所有的变化都会追求形式与内容的有机整合。这个整合的总指向应该是语文回归生活。所有的题目素材、阅读材料、作文提示语之类,都必然会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不会感到陌生,比较容易进入答题情境。

(二)阅读理解回归文本本身。这是三年来安徽中考试卷阅读试题的总趋势。淡化文本,08年的两篇现代文阅读是再明显不过的例子,学生只要能读懂文意,几乎不用考虑它是什么文体,关于文体阅读的技术性词汇完全被摒弃了,如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但恰恰是淡化文体本身,却提醒着我们,指导阅读决不可以忽略文体自身的特点。考试只是不对这些专业词汇作什么要求,但学生在整体感知、提取归纳信息、概括形象特征、赏析语言结构、理解文本主题、联系生活实际等环节,却是每一种文体阅读都必然涉及到的,不能有丝毫大意。同时,这些考查点又是紧紧与文本自身特点相联系的,哪一类型的考题都要建立在准确阅读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离开了文本,架空的分析再精彩也拿不到分数。

(三)作文依然会“站在学生的立场替学生拟题”。08年的《我在___中得到快乐》的半命题作文,让学生从“阅读、倾听、活动、做实验、帮助别人”这几方面任选一个作文,命题锁定学生生活和学习,努力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景可绘、有情可抒的,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用优美的语言写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这一点,已经成为安徽甚至是全国其他省市中考作文的一个共同趋势。

从这三点出发,我对09年的中考复习备考工作有以下思考:

1、重点研究,有的放矢:重点研究,深刻领会《新课标》,认真学习《考试说明》,反复研究中考试题,把握命题规律。

研究《课标》及说明,做到有章可循,研究中考试题,要灵活把握,研究试卷的外在表现形式,应放在对学生的能力层级要求上。认真研究,把握规律,将有助于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2、制定计划,分散复习:

中考复习时间短,任务重,因此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复习。建议采用两轮复习法:

(1)板块复习:可按中考内容的三大板块进行复习,三周一个板块,大约需要用9周的时间,作文一周一次训练,作文批改形式可多样化。每个板块要落实好中考考点,注重实效,具体为:

拼音写字、词语的选择方面,要尽量多地创设语言情境,更注重平时的点滴积累而不是专项训练。集中的大量练习,从记忆效果来看并不很好,适当做一两次还可以,不能多做。要把一到六册的重点词汇整理、筛选、分解出来,做成A、B、C卷(考点专训)。

古诗文默写方面,要做到一分不失,除了利用每天早读的时间按计划完成背诵任务外,老师要花大力气把必考的那些句子摘出来,我们先是选择了200句,背,默写过关,再筛选其中出错较多的80句,形成第二次过关材料,再背,再过关,然后把其中又出现错误的30句摘出来,让学生一对一的过关,老师亲自检查,做到人人过关。再加上平时的单元检测、月考等巩固措施,基本可以保证古诗文默写的一分不失。

名著阅读积累方面,这是一个难点,学生失分较多。08年我省中考试卷第2题是对名著阅读的考查,不再是了解作者及其主要内容或其中某个故事情节提出具体的问题,考查内容更细更精,“谈《繁星•春水》中的某首诗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将诗歌赏析与课外名著阅读相结合,较07年试题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难度系数有所增加(抽样结果:第2题第④小题一整本试卷中有9人得0分)。这反映了命题者要求考生对课外名著的阅读不仅要泛读,还要精读。让学生们“回归”到名著本身,在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取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然后再进行分析评价。我想,有必要让学生充分掌握《考纲》规定的名著中的人物、情节、内容外,还须在方法、形式、往深处和细处做适当的拓展引导。

 综合性学习方面,这是变数最大的一个考点。但近三年安徽试卷只集中考核了病句修改(用词不当)、调整句顺、按要求写句子、对偶的知识等。因此,复习时必须做到一是关注2008各地中考尤其是安徽省内各地市中考的新题型、新思路,二是向生活拓展,把一年来社会的热点问题引入到语文课上来,作为练习材料或者考题本身。


展开全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方面,这是整个语文复习过程中的三个重点问题之一。我想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平时的阅读积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比较好的语感。引导学生形成这样的阅读习惯:判定文体—概括内容—总结中心—语句评注。不管后面出什么样的试题,都要快速地解决这四个问题。为什么,简单说就是把文章读懂。第二方面的功夫是考点专题辅导课。我们粗略地把现代文阅读的试题分成整体感知与信息提取概括类、中心与情感概括概括类、语言品析作用好处类、联系生活感悟类这样四个类型,四个考点,每一个考点都要指导学生形成比较稳妥的答题思路和解题规范,这样,基本上能保证学生不失大分,要做到完全不失分,就又回到刚才第一方面的功夫上去了。总结近两年的试题,我认为以下考点应该作为训练的重点:根据题目要求指出相应的词语或句子、概括事件、概括人物特征、修辞的表达效果、人物描写的作用、关键句的理解、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补充材料等。每个考点又依文章不同而有各种变式,教会学生仔细审题也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文言文阅读方面,从《08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来看,基本上是课标指定的16篇必读篇目,没有新增篇目,也没有增加难度。尽管如此,但学生普遍感觉文言文不好学,从历次考试成绩看,文言文失分,特别是中、下层次的学生,非常普遍。我认为在复习备考方面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实词的巩固,这16篇中出现的实词,包括在其他篇目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要像名句默写一样抓过关的落实;二是句子翻译,也要一句一句、一个人一个人的落实,要反复练习的基础上总结规律,不能只讲方法规律而忽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三是对课内篇目的文意理解要形成“小题库”,对每一篇必须掌握的内容进行归纳,和名著导读一样梳理成必背的那么一百个左右的题目。

写作方面,是语文第三重点,也是最大的难点。因为我们的学生要想在中考取得好的成绩,作文的成败就决定着他中考的成败。中考作文在常规要求之外,有五条发展性评价标准,这就是加分的条件:情感上,情感真实,充满心灵的感动;构思上,新颖,有创意;语言上,优美,富有独特的个性;高度上,具有想像力,能引发人们的想像与思考;深度上,体现出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一定的思辨能力。我认为这就是初三作文训练的发展方向。至于具体的操作,我是建议在经过一定量的作文训练,逐步积累成功作文。具体来说,现在的初三,每周至少要写一篇作文,每大周要有一次集中的辅导,每次作文(对优生来说)不能达到要求的要修改或重写,直到达到要求。然后才是在相似话题或命题之间形成转换的能力。

从这两年学生在中考作文中所暴露的问题来看,我们要解决作文的五大难题:书写不工整、立意不深入、选材不新颖、结构不规范、语言无新意。说得简单一些就是解决作文的“深”与“新”两大问题。

(2)应试升华复习:这一轮复习,主要任务是熟悉中考题型,查漏补缺。大约需要2-3周时间,必须选择最佳模拟卷进行检测,考试中,每次设计2—3个考点考题进行检测,阅读题最好设计中考原创题进行训练。

3、将书写、纠正错别字、口语交际作为重要复习内容:

从我校的学生实际看,学生书写差,默写名句常出现错别字,做基础综合题改不了错别字,口语交际训练不够,全县可能都存在这样的情况,今年中考这方面调整较大,因此要把它作为重点来突破。

4、以样题为范式,做好检测、考试和讲评

在后期复习中,各校肯定都安排了不少的检测考试,这是复习备考中有效的复习方法之一,但需要提醒的是,大家每次命题都要以2009年《中考说明》中的语文例案样题为范式来出题,同时要认真做好讲评工作。

总之,备战中考,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准确把握中考考试规律,摸准中考考点的变化,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这些考点的训练,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力争取得2009年我县中考的全面胜利。

 
标签:教学论文 九年级教学论文 把握规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课标50篇背诵古诗文(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下一篇:走近黄州寻访苏轼(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