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说课稿
阅读:9406  
标签:说课稿 八年级说课稿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各位评委,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云南的歌会》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及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的设计、板书设计、自我评价七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介绍了我国部分地区的节目风俗和民间轶事,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民俗,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无穷乐趣,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感情。

   《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色,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了解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学习叙事性文章的写法。 

    2、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在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品析词语、句子,感受语言文字创设的美妙情境。《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基于这些和对教材的认识,本课我确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和内容及在写法上的不同。

 2、总结云南歌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欣赏品味精彩的语言片段。

 2、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间合作学习,体会云南歌会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民间民俗文化的赞美, 领略民族风情,激发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热情。 

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因此,我确定本课的重点难点分别是:

 [重点]:

  1、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和内容及在写法上的不同。

  2、深入理解云南歌会所蕴含的美。

 [难点]:

体会“山路漫歌”这个片段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文章已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是对文章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和对文章主题理解的深度上还有待提高。而且我们北方的学生对云南的民风民俗可能存在陌生感,因此,课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云南民间歌舞的文字及音像资料,在对少数民族文化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和本课学习中领略民族风情,学会叙事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模式及方法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及“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另外,结合“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的要求,确定使用:

教学模式  “整体感知——精读探究——拓展延伸——交流收获”

 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我认为好的教学方法既要有趣又要有效,这样才能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所收获。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本文所写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充满了情趣,根据文章这一特点,我将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深入体会云南歌会的美,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朗读法  启发式教学法   情境导入法   合作探究学习法(讨论法)  

四、学法指导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好老师要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这样才能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本课的教学就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这种精神,具体的学法如下:

读书入境法: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在读中入境,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勾画圈点法:在读课文的同时勾画出重要信息。

自主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疑难问题,  

  合作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重难点,全班交流,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初步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掌握字词,初步了解云南歌会的几个场面。

今天要说的是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间播放《同一首歌》及少数民族歌会视频,(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一方面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二者的不同,为后面的学习铺垫。)

导语:相信同学们都喜欢听歌吧 。近几年来,各种个人演唱会风起云涌。你最喜欢谁的演唱会? 能把当时的场面描述一下吗?(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情绪,活跃气氛。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评价。)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歌会——云南的歌会,我们来一起欣赏。(课件打出课题)

(二)、展示目标。(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课件打出字幕给学生以直观感受为明确学习目的)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展开全文阅读
读了全文,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读的过程中划出重点信息。(学生可能说得五花八门,教师评价,引导学生归纳出三种不同场合下的民歌演唱会。)

山野对歌      山路漫歌      村寨传歌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一方面检查预习情况,训练学生的概述和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精读探究   (重点研读)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基本节课的整体感知,归纳出“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云南歌会的这三种形式。

为了让学生深刻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和内容及在写法上的不同,更好的体会云南歌会的美,我设计问题来完成本课的教学重点。

第一步: 

1、进一步读课文,在书上划出三种场合下的演唱会在内容、写作手法上各有何特点?(读课文,筛选重点信息)

2、比较与我们平时了解的文艺晚会有何不同?

学生先独自完成,然后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最后全班交流, 

通过自读、讨论、分析、教师帮助归纳,结合课件演示重点内容。明确:(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用勾画圈点法,通过讨论、分析、教师帮助归纳,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课文中的一些手法有了初步了解,并通过比较总结云南歌会的特点)

第二步:

研读三个场面

1、揣摩山野对歌的人物美

我把师生的视线聚焦在“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这句上。我顺势导问:同学们,“这种年轻女人”是指哪种女人?一问作桥,让对歌人物走进了学生心灵,悟出了作者的赞赏之情。

2、领略山路漫歌的环境美

自古以来,云南人民能歌善舞,大量的民歌流传至今,具有独特的风俗美,这种风俗美与特定的环境,当地的人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是需要学生深入体会的地方,因此我确定本课的难点是:品味体会“山路漫歌”这个片断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为了引导学生真正理解风俗美与特定环境、当地人物之间的密切关系,我让学生精读“山路漫歌”这个片断并设置三个问题,突破难点。

第一个问题:“山路漫歌”这个片断几乎没有写所唱的歌,写了些什么内容?(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导出景物(环境)描写)

学生通过仔细阅读能够分析出这个片断重在描写景物:蓝蓝的天,成片的树林,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和蓝天相呼应的粉蓝色报春花,着重写了两种鸟:一种是喜欢独唱的戴胜鸟,另一种是喜欢群唱的云雀。这些景物构成了云南四季如春、自由奔放的地域环境。

第二个问题:作者写这些景物运用了哪些手法?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讨论后明确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调动多种感觉器官,绘形、绘声、绘色,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描写的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讨论后明确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调动多种感觉器官,绘形、绘声、绘色,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描写:蓝天白云、葱翠的树林、山花烂漫的小山坡是静态的,是色彩斑谰的;戴胜鸟和云雀边飞边唱,嬉戏呜叫是动态的,它们的歌唱是欢快悦耳的。

作者运用动静结合、声色相融的手法,使这幅立体自然画卷真得是美不胜收。赶马女孩子面对如此美景,心中充满喜悦,为之陶醉,情动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怎能不情不自禁的纵情歌唱呢?

我设置的第三个问题是:假如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又是赶马女孩子中的一员,你会唱出什么样的歌?(结合自己的日常积累,主要是歌曲积累,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创设情境,唱出自己心中的歌。)

(设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学生营造了想象和联想的空间,学生能在想象中身临其境,真正体验在这种宛如画卷的环境中,当地的人们会有什么样的心情、欲望,赶马女孩子热情、奔放、好歌的性格的形成和环境有着根本的联系。从而学生会真正体会和思考:民俗的形成与环境、人物的密切关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云南的人美、歌美,主要是因为云南秀丽明媚的环境美,这种歌会的风俗也代代相传下来。体会作者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

我让学生用勾画圈点法在文中标注自己特别喜爱的场景或句子,读一读,同学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云南歌会蕴含的美。(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用勾画圈点法在文中标注重点词句,品味语言,引出问题解决难点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猜想村寨传歌的场面美

齐读第五段,“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这句话。我问:原来如此是怎样的如此?(在学生的讨论声中体会场面美)

一问掀起了猜想高潮,让文明的传承充满了灵动之美,感悟了作者对艺术独到的品味。

第三步:作者对云南歌会的描绘,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视频资料配合,课件打出主要内容)(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总结云南歌会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1、我们已经了解了云南歌会这种民风民俗,你喜欢它吗?以“我最喜欢__________场面,这里__________”的方进行复述,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一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是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激发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热情。)

对课文的阅读、分析、,品味之后,为了巩固学习内容,我设置了当堂的口头作文,让学生

2、介绍一种自己了解的民俗。(激发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热情。)

(六)、畅谈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谈本节课的收获或感悟,教师总结(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对本课学习有系

统完整的印象,培养学生的总结习惯,感悟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美好。)

(七)、布置作业:

1、推鉴课外阅读书:《沈从文散文选》

2、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段人物描写或场面、环境描写,200字左右。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既是课堂的延伸,又是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六、板书设计

山野对歌:才智  外貌  神态    人物美

山路漫歌:  花    鸟    人    环境美

村寨传歌:场面  特点  目的    风俗美

七、自我评价

本课的设计过程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了音乐情境、问题情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2、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尊重他们的见解和想法。

3、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使用多种的评价方式。

4、将新课的学习与阅读、口头表达、写作训练结合起来,注重了学生听、说、读、写的结合。

 
标签:说课稿 八年级说课稿 云南的歌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本站诚征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及解析,重奖已经为你准备.
下一篇:《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