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说课稿
阅读:714  
标签: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说课稿
《扬州一瞥》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扬州一瞥>>,它是河北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一、教学设计理念∶

      信息技术教育是语文学科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又能提高学习兴趣、启动联想思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同时也极大地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多样的阅读趣味,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初中二年级学生), 经过前七年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积累了一些解读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 而思想意识尚未成熟, 认知能力、思维方式正处发展阶段。使他们在已有能力的基础上,知之能言、善言, 思之能疑、敢问, 闻疑善思、能解,并培养其琏接能力,发散思维,是教师主导的方向。

      三、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扬州一瞥>>所在的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山水寄情”篇, 自然之美开阔了人类的视野, 人文景观的丰富内涵又增加了自然景观的观赏价值。编者意在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光辉灿烂的自然、文化遗产, 学习借描写景物、说明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扬州一瞥>>属游记类文章, 但又与一般游记不同, 作者怀着深沉的感情, 用典雅秀丽的语言描述了他所听到、见到的扬州。重点不是写所见到的景物, 而是根据景物生发开去, 写历史沿革, 写自己的感受、体会。让读者在领略美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品味与扬州相关的深厚的人文底蕴;品读历史沿革的同时,有所感悟、有所启发。

      基于以上分析, 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利用网络、多媒体计算机、投影等,培养学生获取、选择信息的能力,思维琏接能力,及信息共享意识。

      2、调动学生主动感知作者笔下描述的扬州风光及人文历史;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热爱之情, 引导学生品味: 作者借游览名胜古迹 ,抒写自己对扬州的感受, 赞扬了一种不屈不挠、同命运搏斗的英雄主义气概和奋斗精神。

      4、体会文章层层深入的写法,以及引用古诗文对于增加文章的内涵,丰富文章的内容所起的积极作用。

      重点: (1) 目标2; (2) 目标3

      难点: 目标3

      四、 教学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 在本课教学中:主要采用“双自主”教学法,辅以现代技术。

      1、以“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基本方向,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此教学法贯穿于课前预习、课上教学中。在遵循思维规律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发散性思维。于自主解读中、探究分析中掌握重点内容,突破难点。)

      2、利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

      (利用网络、多媒体电脑、投影等电教设施:

      ①扩展资源空间,培养自主探知、筛选能力;

      ②使学生的“看、听、想、说”,紧密结合, 培养学生捕捉信息能力, 思考能力, 相关信息的琏接、分析能力, 及语言表达能力 ;

      ③扩大课堂容量,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④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导阅读。)

      五、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自主查找、选择信息。

      ①课前,查字典或电子辞典, 解决字词障碍, 把认为值得注意的字音、词义,制成活页卡,或复制到软盘上,供交流、保存;

      ②利用网络、查找扬州的发展历史、著名景观、名人介绍、现状等资料,整理成卡片或复制到软盘,供交流、保存。

      ( 这一环节意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知、筛选信息能力,又为理解作品做好铺垫。)

      (二)、课堂教学:

      1、导入课题: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以学生熟悉的诗句,导入新课,使学生自然进入情景。

      2、展示预习及查找情况:

      请学生将写在卡片上的内容、或软盘上的内容,以投影、电脑演示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这一环节,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又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激发兴趣;同时又使个体信息通过交流产生交互性,以达资源共享。)

      3、配乐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配乐创设情景,使学生在悠悠情韵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齐读分读结合,既鼓励个体展示又培养合作精神。


展开全文阅读
      4、对比欣赏,品味异同,引导阅读,激发思考。

      作者认为,到扬州首先应看的是什么风景?[瘦西湖](以此问题引出下文 )

      用多媒体电脑,放映瘦西湖风光片,请学生体会片中所展示的内容,与课文中有什么不同?感觉如何?看后学生各抒己见。

      (这一环节,意在于情趣中,调动视听,激发思考;品味侧重的同时,解决部分重点,为突破难点蓄势。)

      5、小组合作探究:

      用5分钟时间,分小组讨论。指点学生主要围绕文章的内容、主题、写法, 三大方面去分析、品味课文,从中提炼出自己能读懂的内容,尚有哪些疑问,并要求各小组将读懂的内容、未懂的问题,分别整理在卡片上或输入电脑,以待全班交流。

      ( 这一环节,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又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同时为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做好准备。)

      6、各组分别展示读懂的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计算机举手或派代表主动到台前(快的优先),用大屏幕展示读懂的的内容,并朗读给大家听。台下同学若有不同意见,可主动及时发表,或适当讨论,若分歧较大教师可简单点拨。

      (这一环节,利用先进的电教设备,使沟通方便、迅速,且视听结合。在交互信息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朗读能力,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勇气,合作探究后的成就感。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附:学生可能读懂的内容:

      ①、 文中主要介绍了瘦西湖、平山堂、大名寺、史公祠等景点,及其相关的人文故事。

      ②、 开篇五个段落介绍了古人对扬州的不同评价,围绕“矛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面貌上荒凉与繁华;感受上可爱与否;地域上“南方”与“北方”;人性上妩媚的美人与具有反抗精神的“扬州八怪”并存。

      ③、课文结尾部分,展现了作者游览后的思考。

      ④、文章按照想扬州、到扬州、思扬州的顺序组织材料。

      {结合①②③④理清层次结构,了解文中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材料的组织技巧。把握重点(1)}

      ⑤、 文中大量引用古诗文,增添了文学色彩、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提醒学生,课下从文中选2-3局,写在摘抄本上,引导文学积累。)

      ⑥、 运用比喻、引用等修辞方法的相关语句,及其作用。

      …… ]

      7、各组展示所存疑问:

      各组将已懂疑问删除,尚存疑问主动展示,同学们思考后可主动站起各抒己见。教师作为参与者适时点拨(有标准答案的),或适时给予一些评论(属多角度思考的问题)。

      这一环节,主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创设各抒己见的氛围,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和合作探究能力。

      [附:可能产生的疑问:

      ①、开篇五个自然段,展示了一堆矛盾的概念,写这些内容的作用?

      ②、21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③、为什么说扬州“是迷人的”,“又是能令人从梦中觉醒的”?

      ④、本文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

      {结合③④两点,引导学生体会选材,如何安排写作的侧重点,以及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再此突破难点。把握重点(2)}

      …… ]

      【通过5、6两个环节,借助方便、实用的现代技术,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得到自主发展,较容易的把握重点,在讨论中突破难点。教师结合课堂情况,适当、简捷的引导、点拨,利于问题的透彻理解,也使课堂活而不散。】

      8、深入品味:教师引导深入思考一些学生未品透的,又与本课的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既使教学完整,又培养学生学无止境的意识。

      [如:“患信心不足症的的人们”,指的什么情况下的什么人?(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时代色彩,“文以载道”的特点,加强对中心的理解。)]

      9、小结:兼检验重点、难点的把握情况。

      把从网络上查找到的相关图片,用电脑排列显示。学生主动到台前,结合图片,总结本课主要内容,领悟作者写作目的。

      ( 这一环节, 引导学生整理所学知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面对挑战,勇于展示自己,以适应未来竞争需要。)

      10、进行思维扩展:

      [过渡:作者怀着深沉的情感,用典雅秀丽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所见所闻扬州之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展现出江南的悠悠神韵。可爱的江南令人流连,发人深省,祖国的塞北亦是神韵悠远。]

      观赏一段用计算机剪切下来的内蒙草原风光,请同学们边看边品味影片中的景物特点,所蕴含的人文底蕴,观后请简单描述。要求学生,课后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构思成文。

      (这一环节,利用多媒体电脑, 对比教学,扩展思维。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积极探求未知信息,并将从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技巧应用到写作实践中。)

      板书设计:

      想扬州 古人的“矛盾评价” (疑惑)

      扬 到扬州 瘦西湖 来历 、 虹桥、 白塔、 命名

      州 余 (历史沿革、文化内涵)

      一 心 平山堂 借景之法、琼花衰兴

      瞥 言 (神奇、创新)

      大名寺 鉴真东渡,矢志不渝

      (不屈不挠)

      史公墓 史公故事、遭受劫难

      (反抗、觉醒)

      思扬州 写感受,赞奋斗与创新精神 (肯定)

      [揭示主旨]

      本文特点:“形散神聚”

      
标签: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说课稿 扬州一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扬州一瞥》教案及练习
下一篇:黄河之水天上来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