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384  
标签:教学论文
质疑于学,进境无穷(网友来稿)
赵爱君 禹城市综合高

      内容提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氛围,授法送时,把脉分类,解疑悟道等途径,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把培养“问号”学生作为教师的首要责任。

      关键词:课堂; 问题; 思考

      很早就听到这样一句话,说中国的孩子上学前是问号,上了学就变成句号了。变成句号的孩子往往缺乏问题意识,感到什么事都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无可厚非,其结果往往是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所以, 课堂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要把培养 “问号”学生作为教师的首要责任。

      一、创氛围,设机制

      现实中常常是这样的,敢于提问的往往是那些成绩好的或成绩差的,而大多数学生却保持沉默。他们怕自己提的问题不好,会招来老师同学的嘲笑。长此以往,就会使自己的脑子“作了他人的跑马场”。所以教师要向学生反复灌输一种观念——课堂提问没有错误!“一旦你能说出你自己思考的,而不是别人为你想好的东西,那就说明你正在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因为任何一个同学的任何一个提问都是有价值的,其价值就是思考的力量!让每个敢于提问的学生不因提问错误而感到遗憾。不轻易否定学生的任何一个哪怕是低级幼稚的问题,挖掘其问题中的闪光点和可贵之处,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同时制止学生中的冷嘲热讽行为。对学生提出的一些不合常理、稀奇古怪、异想天开的问题更应保护其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其合理部分要给予肯定的评价。

      同时,可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把学生提出问题的心理体验和提出问题的思考过程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改革单一的书面考试的评价方法,重视形成性评价,把提出问题的能力纳入学生的学业评价。笔者曾做过这方面的实验,具体做法是:教师为每个学生建立提问记录册,由学生记录下每节课自己提问的问题与次数,小组长和科代表共同负责监督和考核,根据提问的次数和提问质量进行量化考核,计入该生平时成绩。一开始可以用“以量求质”原则,越是增加问题的数量,越有可能获得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还可当堂评选“最佳提问人”、“最佳问题”等,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多思好问的“问题意识”。教师只有积极创设和谐的情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特征,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就会积极主动思考,勇敢提出各种问题。

      二、送方法,给时间

      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学生不是不想问,而是不会问,不知该如何问。要使学生能够提出一些有价值、有意义、有思考性的问题,就需要教师的指导、点拨,这样才会逐步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一要选准提问的角度,漫无目的地乱想不会有什么结果。在高一新学期开始就把《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印发给学生,让他们问有依,想有据。二要学会提问的策略,学生可通过比较对照新旧知识发问,可通过多向综合发问,也可通过逆向假设发问。破除书本定势、经验定势、权威定势、从众定势。三是掌握提问要领:在独立研究的基础上发问;多问,不急于问,先问自己,后问他人;问题解决后,要认真分析自己不能解决的原因,认真分析别人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

      教师在上课时,可以“仙人指路”,用教师质疑催生学生质疑。如:在学习《论无性造人》之前,提问:现在常说“克隆”,看到了克隆羊,你会联想到什么?学习了《荷花淀》一文,启发学生思考:从水生嫂和祥林嫂看不同时期的女性命运。学完了《赤壁赋》《琵琶行》两篇文本,比较苏轼和白居易的人生观等等。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产生。”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会继续深入思考下去。原来学生会说:“这下面没水,再换个地方挖。”经过训练,他们就会说:“我们深挖下去,这下面一定有水。”问其深,则其好“挖”者不能穷。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可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不易在课堂上包办,而应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自学思考。宁可少学一篇课文,教师少说点,也不能挤占学生的时间。其实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就是他提出问题的水平,问题的深度即智力的高度。假如我们从语文基本能力迁移的角度看问题,从学生一辈子受益的角度看问题,那么,在语文教学中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大大值得的。

      三、把准脉,分清类

      语文阅读教学可分感知-探究-总结三阶段,包括理清文脉-发现问题-个人质疑-合作探究-总结评价-体验迁移六步程序。在这些环节中 ,让课堂充满问题并非意味着一堂课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如果过去那种启发式教学变成了“满堂问”,便是走了极端。课堂教学固然要以问题为线索,但问题应有主次与轻重之分。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的问题。对这类问题,一般在鼓励其创新的话语引导下,用委婉的语言告知学生,因为与上课内容关联不紧,建议在课外帮助他解决;第二类,与课文内容有关,但没有切中要害、关键的问题,处理这类问题,教师可以自己解答,也可以请同学帮助解答;第三类,是那些跟课文关系密切的,能打开学生思路的问题,对待这类问题,教师要着重对提问的学生加以鼓励,把问题公布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作为学习的重点。学生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写成纸条统一交给老师,整理分类的工作就在课下进行。课堂上发现提出的问题则在课上即时进行了,可先分组进行整理归纳,然后提交全班。


展开全文阅读
      例如在学习《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时,学生通过研读文本,提出了很多问题:

      ⑴什么是旧道德,新道德?⑵文章有些句子念不通顺,为什么?⑶两次写到“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用意何在?⑷为什么要写两三只洋铁碗?⑸作者为什么细写白莽外貌?为什么先写白莽?⑹课文中为何多次提出一些爱国青年翻译外国作品?⑺文中谈到的几位革命青年都是与鲁迅交往不很多的,有的只见过一次面,而他们的牺牲让鲁迅这么悲伤吗?⑻课文到底让我们懂得了什么?

      这其中,⑴⑵两个问题可以一带而过,⑶—⑹四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自行解决,⑺⑻两个问题是很有价值的。生生讨论,师生交流以后,学生明白了:鲁迅不是把五个青年作家的遇害当作一个孤立的事件来写,而是把这个事件放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描述。鲁迅写柔石、白莽等人,就是写和他们的真挚友情以及他们的为人,以这些优秀青年的被害来反衬国民党的凶残卑劣,抒发自己的悲痛和愤怒。

      四、解疑问,乐悟道

      在阅读体验中,教师无论是能够回答的,还是当时不能回答的问题,都应引导学生自行寻找答案,不可越俎代庖,要把阅读理解的机会还给学生。所以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课堂实际,进行分组合作讨论、提问,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由全班同学仔细听并作回答。最后比一比,哪组同学提的问题质量最好;哪组同学回答的最好。因为学生的提问是面向全班同学,强烈的好胜心和不甘落后的心理激发其他同学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解答问题。

      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要恰当的给与鼓励和表扬并加以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个问题提的好,为什么提的好?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

      当我们试图解决一篇文本中的所有问题时,我们就会发现,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新的问题又产生了。这些问题就像“魔力棒”一样,引得学生兴趣盎然,意犹未尽。如在学习《张衡传》一文时,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地动仪还能用吗?为什么四川大地震没有测出来?学完了《项链》,明确了主题,可有学生质疑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穿一件漂亮衣服去参加一个难得的舞会就是虚荣心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正体现了阅读者的个性和主体意识。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这不是课堂教学的遗憾,而是课堂学习的魅力。

      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和课程同步发展,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因此,“问题”教学是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一个师生才能的增长点。一堂理想的语文课绝对不是一位语文教师的语文课,而是所有学生的语文课,是对学生具有引领作用和教育作用的语文课。作为课堂组织者的老师深切地感受到,“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只有来自学生的困惑,才能吸引学生,才能使学生积极思考;只有来自学生的困惑,才是有价值的,才是学生所需的。唯有此,我们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有长远意义的。
标签:教学论文 质疑于学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初探(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下一篇:浅易议论文写作指导杨群(人教版九年级)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