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693  
标签:教学论文
不朽的篇章伟大的词人(人教版必修)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豪放派的杰出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

辛弃疾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女真人之手,少年辛弃疾不断目睹汉人在女真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绍兴三十一年(1161),二十二岁的辛弃疾聚集了二千人的队伍,起义抗金,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他主张抗金,坚持北伐,才智兼佳,意志坚定,但由于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又曾经参加过农民起义军,而且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所以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胸中郁闷,自然诉诸笔端。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为代表。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这首词上片写景抒情。“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 落笔极言楚地的天空极其广阔,以天空之广阔衬托词人胸襟之广阔,“清秋”的“清”字,意为萧瑟悲凉,冷落凄清,充溢着词人高昂又沉郁的激情。 “水随天去秋无际” ,水随天去,是说江水滔滔不绝地流淌天边。古人常用流水的连绵不绝比喻忧愁的连绵不断。 登高极目,面对秋天空阔,秋水浩渺的南国风景,词人本该心旷神怡,可是他的心情却是:“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词人站在赏心亭上纵目眺望,远处的山川峭拔秀丽,有的苍翠高耸如美人玉簪, 有的层层叠叠如美人发髻。如此美景不禁激起了词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同时也触发了词人郁积已久的悲愤。这种悲愤是对中原沦陷、南宋朝廷不思收复的“愁”和“恨”。在这里作者不言自己感到愁和恨, 而说远山“献愁供恨”, 仿佛峰峦本身就是愁和恨的化身,是峰峦向自己诉说着心中的愁恨。这样写,把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投射于客观景物之中, 语多一层曲折, 情多一份含蓄。同时,这其中亦包含了对沦陷区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失地的山川尚且“献愁供恨”,其人民就可想而知了。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写词人当时的情境。他在赏心亭上久久伫立遥望天际,夕阳渐渐沉落,残照当楼。而这时暮色苍茫中,又传来一只离群的孤雁的阵阵哀鸣,声调凄惨。此情此境,词人由楼头的“落日”联想到了岌岌可危的南宋小朝廷;由孤雁的哀鸣想到了自己。独自寄居江南,孤独寂寞,内心充满感伤;同时雁之哀鸣也渲染环境的凄凉哀怨。所以在“游子”之前,特别冠上“江南”二字,正是要表达自己孤独无依的处境。而这几句中还包含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是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落日”,点明时间是黄昏,一天将尽,“断鸿”,点明季节是秋天,一年将尽。两者都写出时不我待,光阴虚度,暗示自己如失群的孤雁,立志报国而无所归依。这句本是当时处境的描写,但词人触景生情,黯然伤神,突出作者“举世独立”的处境。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直抒胸臆。词人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来表现此时的内心世界,词作也由即景写情转入人事人情。“吴钩”本应是战场上杀敌立功的,而今却只能佩戴在身上聊作观赏。这一强烈反差就把词人心中的痛苦愤懑表露无遗,词人自身文韬武略,也如身上的吴钩一样,却英雄无用武之地。杜甫有诗说,“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辛弃疾在《破阵子》词中也说过“醉里挑灯看剑”,都表示能凭借宝刀从事征战,杀敌立功。一“看”一“拍”这两个具体的动作,生动地展现了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我们可以想见词人看了又看,拍遍了阑干,也依然无人理解自己,可见胸中悲愤之深切、强烈。于是发出了“无人会,登临意” 的“世无知音”的深沉喟叹,孤独寂寞、知音难觅的痛苦至此倾泻而出。

词的上片主要是即景抒情,表现了词人爱国忠心无人理解的痛苦,由景物引发无穷的思绪。词的下片紧扣“登临意”三字展开,用典抒情。

“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  词人反用西晋张翰(字季鹰)思乡的典故。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的莼菜羹,鲈鱼鲙,于是辞官归家。但对于词人来说,尽管家乡的美味让人思念,但如今家园还深陷金人之手;尽管秋风吹起,自己思乡心切,但复国报仇的愿望还没有实现,“休说”即表明自己决不学张翰那般轻易消极面世!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三国志·魏志·陈登传》说,陈登因许汜没有大志,很看不起他,自己睡大床,叫许汜睡下床。许汜把此事告诉了刘备,刘备说:“如今天下大乱,希望你能忧国忘家,替社会做些事情,你却只管买房置地,假如我是陈登,我将睡在高楼上,叫你睡在地下,岂止是上下床之别!”辛弃疾用这一典故,一方面借刘备之口讥讽了像许汜那样只知营谋私利的小人,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自己一心只为国事不计私利的情操。但是,南宋朝廷投降派控制政局,风雨飘摇,怎不令人忧愁!自己不被重用,大好年华白白流逝,又怎不令人感伤。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据《世说新语言语》记载,东晋大将军桓温率军北伐,在路上看见自己从前种的柳树已有十围粗了,不禁慨叹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词人借用桓温北伐途中的慨叹,表明年华虚度、英雄坐老的愤慨和苦痛。

这三个典故,一反问句,一推测句,一感叹句,于错综变化中将词人为生命的荒废而一掬英雄泪的形象展示出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知音难觅,词人的痛苦无人来安慰,只好唤取红巾翠袖的歌女来温泪了。这一想象的动作使词中的情感更加一层悲凉,然而“倩何人”又表明无人可代为唤取红巾翠袖,只好独自哀伤,词人的孤独与苦痛真可谓“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词人辛弃疾用豪气饱蘸泪水铸就的不朽词章,是伟大战士奏响的时代的号角,跳动着抗金英雄独特的经历,独特的思想以及忠贞的爱国之情。这首词是词人扼腕顿足的嗟叹,是词人“铁血男儿心是铁”的慷慨悲歌,是词人无路请缨的愤懑.他的这种愤懑痛苦、失意孤独,亦让千载之下的读者为之扼腕叹息,他那志在北伐、收复失地的满腔赤子之情,亦无不令千载之后的读者为之动容。该词从山河破碎的伤心,到壮志成空的悲愤;从报国无门的孤苦,到年华虚度的哀痛,从乡关之思的羁旅之愁,到知音难觅的苦痛等种种情怀,跌宕起伏,沉郁悲壮,具有浓烈的悲剧美,也热烈高亢地表达了辛弃疾抗金复国的爱国主义情怀。寥寥百字,意象丰富含蓄,用典准确生动,充分体现了辛词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寓豪迈于委婉之中的高超风格。真可谓“词如其人,言为心声”。

 
标签:教学论文 不朽的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研读·入门四问》精版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下一篇:《天工开物》两则(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