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459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我若为王(人教版高一必修)
 《我若为王》课时计划  第1课时 (总第18 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大开大合的结构、假设的论证方法和幻想虚拟的写法,理清全文思路。 

2、理解作者对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的深刻认识和无情批判,培养民主意识、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

重点难点:

1、幻想虚拟和假设论证的方法。

2、形象而深刻地批判了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

3、深入挖掘课文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

4、揣摩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作为一国之君,普天之下的土地都属于他一人,天下的百姓都是他的臣民。古代封建君王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同学们,你想做君王吗?假如你做了大王,你喜欢有一大群对你卑躬屈膝、趋炎附势的奴才围着你大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吗? 

今天我们来看现代作家聂绀弩的杂文《我若为王》,看看作者在大胆的假设下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其中又包含着什么样的思想认识。 

二、 作者及文体简介(投影) 

聂绀弩,现代作家,是中国现代杂文史上继鲁迅、瞿秋白之后,在杂文创作上成绩卓著、影响很大的战斗杂文大家。 

杂文,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变化的文艺性的论文,具有短小、活泼、锋利、隽永的特点,一般都是以幽默讽刺的文笔揭示深刻的道理,寓庄于谐。本文就是一篇很优秀的杂文。

三、破题,解释“王”的含义

《说文解字》:“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选文者,三画而连贯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凡王之属皆从王。”古汉语中“王”字产生了“帝王、天子”的意义。周朝的最高统治者周王,自称是上天的“元子”(长子),王的权力是上天给的,因而他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论语•季氏篇》)说明了周王(特别是在西周盛时)所拥有的极大权威。如果哪个诸侯国不履行义务或超越权力,“周王可以收回或削减他们的爵禄,可以改变他们的封地和爵禄,可以废除和另立国君,甚至灭掉他们。”(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如周共王曾因一小事而灭掉了同姓的密国(“康公不献。一年,王灭密。”《国语•周语上》)周宣王曾派兵伐鲁,杀伯御而立其弟孝公(“三十三年春,宣王伐鲁,立孝公。”见《国语•周语上》)随着秦王统一六国,自称“始皇帝”,“王”就不再具有“帝王、天子”的意义,而成了臣子的最高封爵。如西汉初的“异姓诸王”楚王韩信、梁王彭越等七人以及消灭“异继诸王”后的“同姓诸王”如吴王刘濞、齐王刘肥、赵王刘如意等。在中国,这种封爵一直沿续到封建王朝结束。 

四、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五、 具体研读课文内容 

1、问题:聂先生喜欢做王吗? 

【明确】从文章最后两段可知,作者是怎样的观点态度。 

(1) 表达对奴才的憎恨(2)提出憎恨的理由(3)表明铲除皇权和奴才的愿望 

(4)呼唤民主制度  (板书:结论    铲除奴种   改造世界) 

2、问题: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 

【明确】通过假设自己为王之后出现的种种情景,进而否定奴才,否定为王。(板书:假设     幻想为王) 

3、问题:本来假设自己为王了,为何又不想做了? 

【明确】因为有奴才的存在,憎恶奴才的嘴脸。 

   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二

 

《我若为王》课时计划  第2课时 (总第19 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大开大合的结构、假设的论证方法和幻想虚拟的写法,理清全文思路。 

2、理解作者对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的深刻认识和无情批判,培养民主意识、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

重点难点:

1、幻想虚拟和假设论证的方法。

2、形象而深刻地批判了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

3、深入挖掘课文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

4、揣摩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

教学过程:

一、检查上节课作业,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二、具体研读课文内容

1、讨论1作者为什么“深深地憎恶一切奴才或奴才相”。奴才的嘴脸到底有多可恶,根据文中的具体描写概括奴才相的特点。 

由师生讨论分析后得出

           

趋炎附势     捧王后 捧太子、王子 捧公主、皇亲国戚

阿谀奉承     我的每句话都成为“圣旨”

俯首帖耳     尽力实现王的愿望     

惟命是从    不指摘王的过失、罪行

                

奴才:卑躬屈膝    低头、鞠躬、匍匐,  巧言令色    谄媚、乞求、快乐的表情,低微、柔婉、畏葸的声音,欺软怕硬 ,  也曾是昂首阔步、耀武扬威, 心怀叵测,    也会把王赶下王位 

王:感到单独、寂寞、孤独,

恍然大悟: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 

讨论2王权和奴才的关系。 

【明确】首先是相互对立的关系。掌权的人是统治、管理奴才的一方,奴才则接受统治、管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地位不同,做奴才的总想做王,做君王的总想压制奴才。


展开全文阅读
但另一方面,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缺一不可。奴才是君王赖以生存的温床,君王是建立在奴才的地基上的。 

所以要铲除奴才,也要否定王权,最终实现人人为王,人人不是王的平等、民主的制度。 

2、 问题:作者当时是民国国民,在民国时期难道还真有人想做王吗?作者怎么会提出这个话题的? 

【明确】由一部影片的名字:“我若为王”提出话题的。(板书:引题  “我若为王”) 

问题:这个片名意味着什么问题,为何会引起作者这么多的思考

【明确】“我若为王”说明“我”仍处于奴才的地位。 

“我若为王”说明奴才总是艳羡王权,并以“为王”为最高理想。 

到了民国,身为民国国民,却还有如此“封建的残物”,说明封建主义基础还很牢固,民国还没有真正的民主制度,国民的封建意识还很浓厚,没有树立起民主思想。 

“我若为王”这个片名正是还有奴才的明证,也就成为“世界还大有待于改进”的理由。 

“我若为王”这个电影名字,不但触发了作者写作的欲望,而且引起了作者下面深沉的思索,作者把批判的矛头实际指向封建专制主义,消灭奴才,消灭王权。 

五、 探讨本文的论证方法、写作手法 

由板书可知,文章引出话题后,进行假设,进而否定,最后得出结论,这是运用了假设论证的方法和虚实结合的手法。 

三、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一。

 

《我若为王》课时计划  第3课时 (总第20 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大开大合的结构、假设的论证方法和幻想虚拟的写法,理清全文思路。 

2、理解作者对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的深刻认识和无情批判,培养民主意识、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

重点难点:

1、幻想虚拟和假设论证的方法。

2、形象而深刻地批判了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

3、深入挖掘课文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入本节课学习内容

二、深入讨论课文内容,延伸思维空间

 1、 “奴性”是怎么产生的呢?结合补充材料进行分析。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贾谊:《过秦论》 

【明确】愚民、弱民、防民(前两个材料中直接能找到,后一个需要概括),总之:奴化。 

强调:王权的高压是奴性产生的原因,反过来,奴性的不自觉——群体的无意识——是王权得于巩固、延续的温床。 

2、引入补充材料,作进一步的分析论证。 

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中国的历史不过是)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 ——鲁迅:《灯下漫笔》 

分析:顺民之后也有暴民,但这些暴民,绝大多数是有王权意识的,他们不仅受到了奴化,而且受到了毒化,这是更糟糕的。 

3、分析由“奴化”引出的“毒化”,

古时候,秦始皇帝很阔气,刘邦和项羽都看见了;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羽说,“彼可取而代也!”羽要“取”什么呢?便是取邦所说的“如此”。“如此”的程度,虽有不同,可是谁也想取;被取的是“彼”,取的是“丈夫”。所有“彼”与“丈夫”的心中,便都是这“圣武”的产生所,受纳所。 

分析:何谓“如此”?说起来话长;简单地说,便只是纯粹兽性方面的欲望的满足— —威福,子女,玉帛,——罢了。然而在一切大小丈夫,却要算最高理想(?)了。我怕现在的人,还被这理想支配着。 

——鲁迅:《随感录•五十九》 

三、结语 

在一个专制横行的时代,人们的心灵可能被奴化,也可能被毒化。如果不彻底争取到民主与自由,那么,“权”与“奴”的游戏就依旧会进行下去。“权”与“奴”的游戏在现代社会在我们身边存在不存在呢?这个问题留待同学们课后去思考,去讨论。 

四、布置作业:请以《“王朝”还要走多远》为题,续写下面一篇文章:电视剧《康熙王朝》又在热播,那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确实引人入胜。康熙大帝文功武治、惩治贪官的气魄,暗查民情、体恤百姓的故事,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文艺作品塑造的明君、“青天”的力量。 

但是,… … 

课后记: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我若为王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拿来主义》(人教版高一必修)
下一篇:庄周买水(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