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5720  
标签:教学论文 高一教学论文
论莫泊桑小说的艺术特色(人教版高一必修)
 论文纲要

通过《羊脂球》浅谈莫泊桑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莫泊桑生前曾戏言:“我进文坛如一颗流星,出文坛要响起一记惊雷。”他做到了,人们尊称他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莫泊桑的作品中从来不作资料性描写,严格选取典型性材料;

往往先三言两语极富表现力地勾勒背景,人物出场,也常常以第一人称或讽刺、或亲切、或冷静客观地叙述一个简单平凡的故事,在一条看不见的线的贯穿和隐隐暗示中,笔锋一转,情节急转直下,悲剧情调突显; 

情节简洁、紧凑、准确、高度浓缩;

叙事形式多样化,或平铺直叙如《珠宝》,或一波三折如《项链》;或疾速在几个小时中展开,或徐缓描写一个人物相当长的人生历程;或白描,或心理剖析;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变化多端

 

通过羊脂球浅谈莫泊桑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左拉和几位青年作家经常聚会在左拉的梅塘别墅,他们打赌相约写一组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短篇小说,1840年4月结集出版了小说集《梅塘之夜》,它的问世也标志着法国文坛上又一个大诞生了,他就是莫泊桑(1850—1893)。莫泊桑的《羊脂球》是《梅塘之夜》中最优秀的一篇,《半脂球》让他一举成名,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从1880年到1891年,短短10年左右的时间,莫泊桑创作了306篇中短篇小说、以《一生》、《漂亮朋友》为为代表的6部长篇小说,1部诗集,3部抒情游记、4个剧本,190余篇专栏文章。1893年7月6日莫泊桑去世时年仅43岁。莫泊桑生前曾戏言:“我进文坛如一颗流星,出文坛要响起一记惊雷。”他做到了,人们尊称他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福楼拜是莫泊桑母亲童年时代的朋友,福拜帮助莫泊桑选定作家的职业,一丝不苟地为他修改早年习作,从严肃的工作态度、注重文学形式到对资产者的痛恨,莫泊桑都得到了福楼拜的真传,可以说福楼拜是他的精神父亲。福楼拜还把他引荐给当时的文学大师们,使莫泊桑得以加入以左拉为首的文学小团体,左拉对道貌岸然都的批判以对普通人的同情,对人的动物性的发掘都强烈地影响了青年作家。莫泊桑多方面汲取19世纪巴尔扎克等现实主义作家的文学营养。他的小说创作一个首要特点就是新生客观事实,力图忠实地反映生活的面貌。他从来都是围绕着自己熟悉的生活选材,“在同时代的作家中,他创造的典型比任何人都种类齐全,他描写的题材比任何人都丰富多彩”①,19世纪短篇小说的特点就是通过人生或现实的片段,突出世态人情的某一方面,表现整个时代和社会的形象,就这一特点而言,莫泊桑的作品是这一时期的典范。

莫泊桑在诺曼底乡间与城镇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大海、林场、田野,故乡的自然风光陶冶了他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后来“水”成为他小说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故乡的人情世态、风俗习惯也对他影响颇深,成为他短篇小说创作的主要源泉之一,重要的作品有《一个女雇工的故事》、《西蒙的爸爸》、《泰利埃公馆》、《瞎子》、《皮埃罗》、《一个诺曼底佬儿》、《在乡下》、《一次政变》、《绳子》、《洗礼》、《穷鬼》、《小酒桶》、归来》、《老人》、《图瓦》、,《真实的故事》等。

1870年7月16日,法国向普鲁士宣战,普法战争爆发,莫泊桑参军入伍。他亲眼目睹了法军的大溃败,战争中的种种惨状,体验深刻,感受丰富,成为对这一战争描绘最多的法国作家。主要作品有《羊脂球》、《菲菲小姐》、《两个朋友》、《索瓦热老婆婆》、《米隆老爹》、《女疯子》《俘虏》、《一场决斗》、《瓦尔特•施那夫斯的奇遇》、《拉莱中尉的婚姻》、《三王来朝节》等。

《羊脂球》中描写一辆被准许离开敌占区的驿车在中途被普鲁士军官司扣留,要和车上的一名绰号羊脂球的妓女睡上一觉才放行,她虽然沦落烟花,却坚决不向民族敌人卖身。同车的其他九个体面的企业主、贵族、政客、修女们刚刚在饥饿中吃了羊脂球满满一篮子的食物后,现在又劝说她为了共同的利益牺牲自己。鸟夫人说:“跟所有男子干这种事,原来就是个娼妇的本行,我认为她没有权利拒绝这个人或接受那个人。”在饭桌上她们绞尽脑汁列举那些“用自己的英勇的受抚战胜丑恶可恨的败类的女人”,一位老修女甚至还说:“只要动机纯洁,行为本身总是可以得到天主的原谅诉。”布雷维尔伯爵则以带有外交辞令的甜言蜜语说服她:“你是宁愿让我们留在这里,和你一样等普鲁士军队吃败伏之后,冒遭受他们种种强暴对待的危险,而不肯随和一点,答应做您一生经常做的事?”羊脂球终于屈服。当驿车开走的时候,这些高贵的同胞们如释重负,本性毕露,卑鄙地躲着她。当她们开始大嚼大咽时,羊脂球却在匆忙中忘带食物,忍饥挨饿,羞愧交加,暗自流泪,“她觉得自己淹没在这些正直的恶棍的轻蔑里;他们先把她当牺牲品,然后又像抛弃一件肮脏无用的东西似的把她抛掉。”各种人物的灵魂的美丑昭然若揭,谁是爱国者,谁是民族的败类,直指民族灾难的根本原因。   莫泊桑把普通老百姓对侵略者的强烈憎恨和爱国主义者激情浓缩在小说中。《菲菲小姐》中的“菲菲小姐”是一个普鲁士军官,她常常态度傲慢的发出表示轻蔑的法国成语“菲菲”,长得又有些女态,所以才给她起了这个外号,以菲菲小姐为代表的普鲁士人在法国肆意破坏,被迫来卖身的妓女乐石儿当听到他辱骂法兰西时,狂怒中刺死了她,乐石儿也在人民的保护之下得以逃脱,还和一位爱国人十结了婚。   《女疯子》、《两个朋友》揭露了敌人的残暴,一个全身瘫痪神智不清的女疯子被普鲁士士兵无缘无故扔到寒冷的林子里喂了狼;两面三刀个平民在被占领了巴黎想重温昔日钓鱼的乐趣,在郊外普军抓了起来,无端被当作间谍处死,这两个朋友视死如归,以身殉国。 1872年至于881年莫泊桑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作小职员,10年的公务员长一智,使他深刻体察小市民、小人物的生活善和精神面貌,在怜悯与恶习相交织的复杂情感中暴露无遗他们虚荣、势力、俗不可耐、胆小如鼠、卑躬屈膝与诡计多端。《一个巴黎市民的星期天》、、《一家人》、《一百万》、《项链》、《我的叔叔于勒》、《伞》、《珠宝》、《勋章到手了》、《遗产》、《散步》、《保护人》等都是这一主题的杰作。   《一个巴黎市民的星期天》主人公是海军部的一个主任科员,几十年伏案工作,患上高血压才想起到郊外散散步;《散步》中描写了一个抄写了四十年公文的小职员,在单调机械的工作中行将就木,孤独寂寞以至绝望,一次散步中上吊自杀;《骑马》中一个小职员行到一物意外的小财,全家兴高采烈地去郊游,他拙劣的骑技让他撞伤了一个贫穷老妇,老妇赖在医院不出来,职员一家人不堪重负,苦不堪言;《项链》中的女主人公也是出于虚荣,为参加舞会大出风头借了项链,不慎丢失,结果10年艰辛劳动,才知这是一条假项链;《我的叔叔于勒》展现了小公务员的家庭生活,当发现本来期望有钱的叔叔变成流浪汉的时候,如避瘟疫,世态炎凉和小市民的卑劣暴露无遗;《一家人》、《伞》中小职员妻子看到新伞被烧出洞,绞尽脑汁、软磨硬泡、斤斤计较,让保险公司做了赔偿。《勋章到手了》和《珠宝》中的小职员是靠妻子与人通奸,一个得到了梦寐已求的勋章,一个发了财;《一百万》和《遗产》全家人默契配合,引进一个青年同士,生出孩子继承了遗产;《保护人》中的主人公刚混上个一官半职,不人得志,四处炫耀,四处充当“保护人”,一旦涉及个人利益,马上落井下石,从而揭示了小人物在悲惨境遇中的扭曲心灵,社会批判溢于言表。   莫泊桑成名后,有机会在上流社会中周旋,所以上流社会的道德沦丧、放纵淫秽荡也进入到他犀利的描写之中。他在《羊脂球》中一针见血的指出:“对于上流社会的妇女披在身上的那层薄薄的谦耻心,吸能掩盖外表,她们遇到这件猥亵下流的意外事故,却止不住心花怒放,骨子里竟觉得异常散心解闷,简直可以说如鱼得水。她们是抱着一种跃跃欲试的心在为别人从中撮合。正如一个馋嘴的厨子馋涎欲滴地在为另一个人做晚餐。”《约瑟》中男爵夫人、伯爵夫人地西装人的美酒中大谈如何勾引男人,满足自己的欲望;《暗号》中贵妇闲极无聊,模仿妓女搔首弄姿,发出暗号,还真抢了妓女的生意。《被遗弃的人》、《橄榄园》、《一个钉害父母的人》、《一个儿子》等作品都是写那些:“体面”人物的私生子的,《一个儿子》中上议员和法兰西院士深有体会,自有一番高见:“您想,差不多所有我们称之为‘娼妓’的女人都有一两个孩子,这些孩子是从那一二十个法郎一次的拥抱中偶然得来的,他们的爸爸是谁,这些连那些女人自己也说不清。……父亲是谁呢?就是您,就是我,就是我们所有这些所谓的‘上流人’。他们是我们愉快的聚餐,狂欢的夜晚,饱暖的肉体驱使我们去寻花问柳的那些时刻的产物。”那位院士年轻时强暴了个女佣,30年后重返帮地,发现那个“又瘦又瘸”、像“在厩肥里出生长大的蛆虫”样的人正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受人新生儿子。受人尊重的教士(《橄榄园》),高高在上的贵族夫妻(《一个杀害父母的人》)都惨死地他们的私生子手里,幕幕人间悲剧中透视出上流社会优雅姿态中的极端虚伪与自私。   莫泊桑创作灵感最丰沛的几年,也是他病 魔缠身的时期,眩晕、眼疾、幻觉接踵而来,甚至有时要用乙醚来刺激精神,对幻觉和疯狂的恐惧焦虑时时萦绕心间,他把这些体验感受通通化成具有神秘怪诞色彩和心理倾向的小说,如《疯了?》、《恐怖》、《头发》、《恐惧》、《高山客栈》,尤其在中篇小说《奥尔拉》中出现了令人眩晕和恐怖的事实:人成为一种未知力量的玩偶,这种力量将人左右,突然之间取代人。《奥尔拉》以日记的形式,叙说精神演变的历程,一天主人公发现塞纳河上的巴西帆船特别令他注目,从那些以后,他感觉某种不可见的东西主宰了他的感官,不能安睡,常做有人掐他脖子的恶习梦。他去旅行,一位教士说:“世上存在的东西,我们所见的能有十分之一吗?”回来恶梦重现,夜间人有人喝了他的水,有人嘴对嘴在吸食他的生命,甚至占有了他的灵魂支配了它,为了摆接吻这下他称之为奥尔拉的入侵都有,他纵火焚烧了自己的房子,结果白费心机,“不,……不……没有任何疑问……他没有死……这么说……应该由我来杀死我自己了。”字里行间流露出莫泊桑对命运发出的悲剧性共鸣。莫泊桑由于梅毒发作,长期患神经紊乱,1892年他企图自杀,后住院治疗,在他生命的最后12个月再也没有恢复清醒。   莫泊桑曾说过:“我从没有爱过。我想,我太了解女人了,以致辞无法领受他们的妩媚。一切女人精神存在和肉体的存在。要爱,就得遇到这二者和谐,而我却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 情与肉的矛盾与托儿所同样展现在他的作品里。《伊薇特》中的女孩伊薇特美丽纯真,而好的母亲是靠情夫供养的,当好发现这一耻辱的时候,好劝母亲不要再离开,做工来养活两个人,而母亲以自己的亲身以历告诉女儿,好日子是靠出卖灵肉得来的,否则就要过女佣的生活。固执的女儿只有一死保持自己的清白,好被救过来了,突然之间有了一种不可抵挡、强烈的欲望,想活,舒服地活下去,想被人所爱。好反抗,试图突破肉欲的罗网,终于还是屈服了。


展开全文阅读
莫泊桑深知,作为一个作家不仅要继承前辈大师的传统,还必须具有独创性,如何获得独创性?恩师福楼拜教导他:“对你所发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去观察它,以便能发现别人没有发见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曾发见的东西,因为人们用眼观看事物的时候,只习惯于回忆起前人对这事物的想法。最微细的事物里也会有一点点未被认识过的东西。让我们去挖掘它。为了描写一堆篝火和平原上的一株树木,我们要面对这堆火和这株树,一直到我们发邮了它们和其他的树和其他的火不相同的特点的时候。”莫泊桑谨遵教导,他不仅多多地看,而且看得准,他既是一个观察者,又是一个洞观者,他说:“我具有这种第二视力,它既是作家的力量,也是作家的全部苦难。”这第二社力实际就是精神的眼睛,它既让作家抓住事物的表象,又深入事物的内里,所以莫泊桑说:“一个现实主义者,如果他是个艺术家的话,就不会把生活的平凡的照相表现给我们,而会把比现实本身更完全、更动人、更确切的图景表现给我们。”“看得准”实际就是他对生活的一种痛苦的观照和体验,尽管他的小说不如福楼拜深刻,不如左拉广阔,但他独有的“清澈”欲说还休,意味悠远。莫泊桑的“真实论”既捍卫了巴尔扎克等作家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又弘扬了现实主义实现他的创作理想,首要条件就必须在大量平凡的现实中选择,必须巧妙突出典型的、最有特征的细节,简而言之,就是要表现比现实中选择的真实表现事物深刻而又隐蔽的意义。

莫泊桑在人生悲欢离合的冷暖百态中洞悉人情世故,对人性进行内在省思。他写尽人间之情,如纯情之情、肉欲之情、痴心妄想情之情、亲情之情、国家民族之情,表现人性的善。西蒙(《西蒙的爸爸》)是个没有爸爸的私生子, 同学总是侮辱他,他想去投河,这时一个刚到此地的工人明白了孩子的痛苦后,把孩子送回了家,毅然担当起“爸爸”,小学生西蒙也骄傲地宣称自己有了新爸爸,爱挑衅的孩子还是说:“他应该是你妈的丈夫,因此他不完全是你的爸爸。”可是冒充孩子的爸爸是容易的,要当一个失过足的女人的丈夫是不容易的,他犹豫中坚定了决心,娶了西蒙的妈妈。西蒙响亮地告诉同学:“我的爸爸是铁匠斐立卜•勒米,他说倘若再有人来和我捣乱,他一定要揪他们的耳朵。”这一回,谁也不笑了,因为他们知道谁有一位这样的爸都会骄傲的。这个工人从偶然同情孩子到去关心这个家庭、这个母亲,为了爱护这个孩子而同情母亲,以到走进这个家庭成为真正的父亲,母亲的真正丈夫,其高尚情怀表现在一点一滴的生活中。《马丹姑娘》中伯努瓦也热爱无私,伯努瓦曾与马丹姑娘私定终身,可是后来姑娘移情别恋抛弃了小伙子,就在姑娘分娩旁边无人的关键时刻,伯努瓦尽弃前嫌冲了上去,双手接下来了一个娃娃,在宽容谅解中他和这一家人又成了朋友。

莫泊桑的小说世界中这样的其乐融融并不多见,更多的是他深刻剖析了人性恶。《绳子》中奥什科纳老爹因为吝啬成性,一个绳子也要捡起来当宝贝,结果就被人认为拣了钱包一不还,尽管后来有人送来了钱包,人们还是不相信,老爹逢人便解释,“心跟油煎似的难受”,最后为一个根绳子送了命,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无法理解与沟通。《巴蒂斯特太太》的故事更加悲惨,一个11岁的女孩被强奸,尽管这个叫巴蒂斯特的坏蛋被判了终身服苦役,但从此以后,“小姑娘带着耻辱的烙印,没有伙伴,孤孤单单,慢慢长大;大人们很少吻她,他们怕挨到好的前额会脏了他们的嘴唇。”她成了妖魔、怪物,小流氓叫她“巴蒂斯特”太太。她长得很好好看,一个外乡来的秘书向她求婚。结了婚怀孕了,似乎为她洗清了污点,可在一次音乐比赛中,有人拒绝了他丈夫颁发的奖,还嘲弄道:“你可以把这个奖牌留给巴蒂斯特。”在场的老百姓哈哈大笑,她没有说话,纵身跳了河,就是笑了两声,背后指点几回,当面说上几句,悠悠闲闲中没有任何同情心地凌迟了人的心灵、人的生命,平淡中凄凉透骨。


展开余文
《于松太太的贞洁少男》和《怪胎之母》等作品都表现了人在异已力量如金钱的统治之下人性发生的扭曲与沦落。“贞洁少男”本来腼腆、守规,所以才有了这个称号,伴随而来的还有500法郎,多大的一笔财产,善与恶在贞洁少男的心中进行可怕的斗争,魔鬼向这颗羞怯、童贞的心发出了种种诱惑,欲望无法阻挡,理性轻而一举就投降了,一个星期后人们发现了他,他已变成一个不可救药的酒鬼。《怪胎之母》中的所谓母亲,或者是农村姑娘为保持自己的细腰,无所谓地制造下一代的畸形。这些人本身就是这个社会的怪胎,人性丧失,完全沦为了兽类。

莫泊桑不仅关注人性,而且还特别发现和透析人类的一促内在精神现象,即人执迷于不切实际的物质与精神的追求,但又爱到现实的种种限制,在这种追求中透出无奈、荒诞与虚幻,并由此产生人和本性的坚持或扭曲、人的命运的悲剧性或喜剧性。著名的短篇《项琏》中主人公为偿还一条遗失的项链,辛苦劳作了10年,到头来才知道项链是假的,只换得朋友的一句哀怜:“我的可怜的玛蒂尔德……”一般都说它是对追求浮华虚荣的小职员的讽刺,掩卷而思同丝怅惘之余,似乎小说还有空白。小说一开头就告诉我们,他要描写一个“由于命运的阴差阳错”而安排错了的女子。她“天生丽质”,就“美貌”、“风韵”、“魅力”以及“天资聪敏”、“风度优雅”、“头脑灵活”来说,她本可以“与显赫的贵妇平起平坐”,可她偏偏“降生在清寒的工薪家庭”,她“无嫁妆垫底,又无另获遗产的希望,根本就不可能去结识一个有钱有地位的男人,得到他的善解与倾心,与他结为夫妇;这样,她就只好任人把她嫁给了教育部的一个小职员。”实际上于连、爱玛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对待命运的安排,“要是换一个与她同一除去的妇女,对所有这一切肯定是不会地意的,而她却觉得苦不堪言,满肚子的闷气。”因为她觉得自己生来是为享受豪华生活的,每个人都应该凭自己的才智和努力去争取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人活着就是为了“享受”,不是为了忍受贫穷。马蒂尔德的想法不是人之常情吗?那位丈夫倒是看到法老百姓最平常的菜“炖肉”心满意足,不虚荣、不追求享乐,但他决不是作者和读者所赞同的对象。作者在这里的兴趣不在如何对主人公作出首先判断(莫泊桑的基本都具有这一特点),他关注的是主人公如何面对这无法改变的现实,如何面对自己的那份追求。“她想象着自家的接待室四壁挂着东方的帏幔,被青铜高脚灯照得通亮,宁静优雅;幻想两个高大的穿着短裤长袜的仆人被暖气熏得昏昏沉沉,下靠在大安乐椅上打瞌睡。……幻想有几个香气醉人、情调旖旎的内客厅,那是专为午后五点钏与亲密男友娓娓细语的地方……”当人的物质或精神的欲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就只好在幻想中寻求补偿,当她面对三天未换桌布的圆桌,吃着炖肉,想入非非,“精致味美的宴席、闪闪发亮的银餐具”浮现在眼前,通过浪漫想象,臆造一个想象的世界,借以逃避真实境遇,这确实是人类屡见不鲜的一种“生存状态”。

在莫泊桑看来,生命没有意义。他在小说《白与蓝》中写道:“我相到了可怜而渺小的人类,想到了多如尘埃的生命,那么细小,那么痛苦……相到可怜的芸芸众生,他们被疾病大量危害,被雪崩压死,被地震摇晃得惊慌失措……他们如此疯狂,如此虚荣,如此喜欢争吵,他们互相残杀,而且只有几天好活。……这是怎么一回事?”也许莫泊桑悲观消极,但这正是他对人生本相的不妙思考。

莫泊桑叙述、呈现、刻画,寓喜怒与意蕴于场景之中,拓展和深化了19世纪短篇小说的创作,为短篇小说这一体裁在20世纪奠定了基础。为了在一根绳子、一条项链、一次骑马、一次郊游、一次散步的生活断面中以小见大展现时代,发掘人类生存的本真意义,他在构思、立意、布局、情节、人物语言表现形式等方面都独出心裁。莫泊桑的作品中从来不作资料性描写,严格选取典型性材料;而已上往往先三言两语极富表现力地勾勒背景,人物出场,也常常以第一人称或讽刺、或亲切、或冷静客观地叙述一个简单平凡的故事,在一条看不见的线的贯穿和隐隐暗示中,笔锋一转,情节急转直下,悲剧情调突显;情节简洁、紧凑、准确、高度浓缩;叙事形式多样化,或平铺直叙如《珠宝》,或一波三折如《项链》;或疾速在几个小时中展开,或徐缓描写一个人物相当长的人生历程;或白描,或心理剖析;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变化多端。尽管是短篇小说,人物簪却光彩照人,或个性突出,或气质鲜明。莫泊桑是一代语言大师,其文学语言通俗易懂,明澈清晰。

莫泊桑一生富有戏剧色彩,他才华横溢,冲动热情,感情丰富,放荡不羁。童年父母婚姻的不幸造成的某种不安全感、对生命的幻灭感潜藏在心底,他不断追逐爱然后逃离,仿佛只有在不同的女人身上才能找到肉体与精神的平衡。透过他作品中的虚幻人生,我们深深体会他内心的无聊和空虚。同时也能感到周围世界的晦暗与邪恶。阅读例子的小说总能唤起一些感伤而温柔的情绪,或怆惘若失,或有口难言,穿越百年时空,不经意间心灵的感动依然久久盘旋。

注释:①⑤转引自郭宏安《〈莫泊桑社会小说〉选本序》,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7页。

②郑万朋著《十九世纪欧美文学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07页。

③⑦⑧,张英伦著《莫泊桑传》,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94页,第146页,第147页。

 
标签:教学论文 高一教学论文 论莫泊桑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祝贺本站战略合作伙伴“简单学习网”第八位高考状元诞生!
下一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