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711
标签:
教学论文
七年级教学论文
让拓展为语文教学注入新活力(语文版七年级选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这就决定了语文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应该“从你的房子里面走出来”,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生活,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课外世界,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思维,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实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训练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达到知识的迁移。
我们常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处处有语文。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起来,加强教学的横向联系,突出语文本体的特性,实现课内到课外的横向迁移。
一、向课外语言材料拓展延伸
课外诗文、故事、传说、格言、警句等语言材料,是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向课外语言材料拓展延伸,可以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思维,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联系与课文有关的诗文、故事、传说、格言、对联等。如上《说“屏”》一文时,先联系学过的《故宫博物馆》《口技》中的有关屏的内容导入,使学生初步了解屏的作用:美观和遮挡视线,然后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对屏的认识,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又请学生品味文章生动的语言,搜集和展示写“屏”的诗词,并以《漫话____》为题写一篇说明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导入、整体感知、语言品味等方面都有所拓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也很好地渗透了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2、阅读材料比较迁移。只有比较才能发现事物特征。运用比较阅读教学能便于学生掌握所学课文的要点,巩固知识,这是教师常用的拓展形式。即学完某篇文章后,找一篇与之有某种联系的诗文进行阅读训练。如请学生比较《皇帝的新装》与《狂人之细布 》在题材和主题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开阔学生的眼界,使他们对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有如此相似的内容觉得十分奇妙,觉得有无限的趣味,增强了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增加了学生思维的深度。两篇文章放在一起,使学习的内容具有立体感,学生思考的联系面扩大,思索的层次增加,有助于对课文的进一步的理解。此外,迁移阅读还使学生有较为持久的心理亢奋,在反复的比较之中不断延伸着自己的注意力,保持着自己的注意力,课堂教学效益增加。在进行比较阅读时,可以是同题材料的作品比较,可以是同体裁的作品比较,也可以是同作家的作品比较。当然用于比较的材料要有代表性,更要符合学生的学情,至少不能超出学生知识水平、阅读能力所及的范围。
二、向生活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向生活(包括现实生活、历史生活、科技生活和大自然)拓展延伸,可以把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联系起来,不仅能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和生命的意义和乐趣,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更能养成观察、体验、思考、表达生活的习惯和能力,最终达到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的目的。
1、联系学生生活。如在教《羚羊木雕》时,可设计这样的拓展延伸题:如果你是作者,如果万芳没有追出来(没有原谅“我”,或生活中没有这样宽容的朋友),你如何去挽回这段友谊?你在生活中有没有与家长发生过矛盾,你是如何解决的?从而使学生在思考、辩论、交流中感受生活、认识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联系社会生活。在学习列子《愚公移山》时,教师请学生以“走进愚公村”为题畅谈愚公村今天。同学们纷纷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表述愚公村在改革开放中的蓬勃发展,也有同学谈到环境保护及违反自然规律所受到的惩罚。教师又巧妙地引导学生从全国的发展看愚公村,于是有的同学想到了现在的黄土高原,这儿正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战场,也许这里正上演着我们所设想的故事,也许还有更精彩的事正在发生,如果有机会投入到大西北开发的热潮,去感受新的愚公村......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联想想像的能力,又使学生了解国情,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信念。
3、联系科技、自然。如学习《邓稼先》时,可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概貌和我国“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太空之旅的资料,使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增强学生爱国情感。也可以结合《月亮上的足迹》,让学生了解人类在科技探索上的付出和成就。还可以引入“钱学森”的颁奖辞,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科学家的无私奉献。
4、联系历史生活。学了《故宫博物馆》一文,学生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赞叹不已。老师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到网上搜集资料,开一次“神奇伟大的古代建筑”介绍交流会。学生搜集的资料从国内到国外:有的介绍了“阿房宫”,谈到了秦始皇的残暴;有的介绍了“圆明园”,谈到了八国联军的罪恶;还有的谈到了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艾菲尔铁塔”……学生在独立寻找资料、选择资料、分析资料和独立阅读思考的过程中,融合进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产生了个性化的理解,不仅开阔了眼界,也提高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向其他学科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比如学习《大自然的语言》,可结合地理知识讲解就容易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层次。“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也只有地理知识才能说得清。学习《社戏》“夏夜行船”一段中“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还以为船慢”一句,可以渗透物理有关参照物的知识来理解。学习“肯定句和否定句”时,可以用数学上“负负得正”的法则来帮助学生把握。在教读《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时,为了把学生带入诗人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把握全诗的内容及诗中所蕴含的深沉的思想感情,将音乐、美术引入课堂,通过自读、听读、视图三个环节,借助音乐和美术的感染力,让孩子们置身于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气氛中,为新课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展开全文阅读
五、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把日常生活中的材料与阅读积累的类似材料放在一起比较、欣赏、感悟,真实表达自己的理解。1、进行小综合性学习,即在所学课文中找到共同的话题让学生归纳整理,认真思考,抒写感悟。如学了一组古代写景抒情的文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五柳先生传》等,让学生寻找古人之乐,评古人之乐,思古人之乐,学古人之乐。2、组织大综合性学习,即把课文所学延伸到生活中去,多方面收集资料,编写手抄报展示,进而选取一点整理成文。以课文所学关照生活现象,学生有时会现闪现老师都想不到的思想。开展大综合性学习,可以参照教材单元的综合训练材料,如《马的世界》综合训练就是这样;教师也可以联系现实生活自行设计,如我结合“嫦娥一号”探月这件事设计了《嫦娥奔月古今谈》的学习活动,结合今年的冰雪地震灾害设计了《灾难面前,我们敢说“不”》的学习活动。对学生思想磨砺、人格历练、语文能力提高都有很大帮助。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后练习题、作文评讲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语文活动,如配乐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辩论会、手抄报比赛、故事会、民间采风等,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心理,调节课堂气氛,增加师生交流,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当然,拓展的目的是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更好的服务于教学,而不能只是为了盲目扩展,流于形式。所以,拓展内容的目的性是选用拓展教学内容必须遵循的原则。
横向拓展教学实践,真正把语文教学放在更广阔的空间来加以思考,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作为突破口,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核心,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开放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完全可以的。今后,我们将结合本地实际、学生实际,继续开拓语文学习的空间,强化语文学习的力度,让学生学语文、用语文,走出课文,走出课堂,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
标签:
教学论文
七年级教学论文
让拓展为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小说阅读学案(二)(鲁人版高三)
下一篇:
“涵意咀言,化意为语”之6:鲁迅《拿来主义》——“编写词典、句典、文典”课例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