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465
标签:
教学论文
2000学年第二学期高中语文第二册期中质量检测
谷定珍
(考试时间:120分钟 全卷分值:120分)
选择题:(共42分 每题3分)
1、选出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
A、哗众取宠(chǒng) 无的放矢(shǐ) 差错(cuò) 戳(chuō)穿
B、臆(yì)造 潦(lǎo)水尽 句读(dòu)之不知 缁(zī)衣
C、荒谬(miù) 今兹捧袂(mèi) 钦差(chāi)大臣 吮(yún)血
D、狭隘(ài) 胚(pēi)胎 琐屑(xiè) 客栈(zhàn)
2、选出解释有误的一项:
A、等(平常)闲视之 华而不实(朴实)
B、迥然(差别很大) 钦(皇上亲自)差大臣
C、可(值得)歌可泣 依稀(仿佛、不清晰)
D、发迹(指人变得有钱有势) 下野(执政的人被迫下台)
3、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
A、《阿房宫赋》是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称“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B、《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代著名政治家魏征的一篇奏议。他以刚正不阿、敢于直谏而名垂青史。
C、韩愈在《师说》中所提出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迄今为止对教师所下的最古老的定义。
D、《思旧赋》是向子期为了纪念好友稽康、吕安而写的一篇抒情短赋。
4、根据课文,选出句序有误的一项:
A、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B、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革命才会胜利,党性才会巩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
C、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
D、中国共产党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
5、选出以下分析有误的一项:
A、《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做的报告;这篇报告和《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都是中国共产党延安整风运动中的重要文献。
B、《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邓小平同志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既明白晓畅,又富于言语技巧,举重若轻,刚柔相济。
C、鲁迅先生在柔石等五位作家遇难两周年之际写了《为了忘却的记念》,怀念并赞美“很好的青年”,同时,以之反衬凶残卑劣的反动派,表明了从悲哀中振作起来,与黑暗势力继续斗争的决心。
D、达尔文在《〈物种起源〉导言》中阐明了关于物种起源的三个主要观点:一,我毫不怀疑我自己以前信奉过的创造论;二,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三,我又确信自然选择的作用。
6、选出对下列各语句分析有误的一项:
A、“如果十五年后还不收回,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
分析:“下野”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矛盾,应该删去一项。
B、“我们可以再等一、二年宣布,但肯定不能拖延更长的时间了。”
分析:“一、二年”中的顿号应该删去。
C、“我们建议达成这样一个协议,即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开始进行香港问题的磋商。”
分析:“香港问题”不能限制“磋商”,应该改为“……,即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开始对香港问题进行磋商。”
D、“但这不是说,香港继续保持繁荣必须在英国的管辖之下才能实现。”
分析:“管辖”应该改为“管理”。
7、选出意义联系不很一致的一项:
《纪念刘和珍君》中的一些语句的意思和《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的许多语句的意思比较一致,从以下四项中选出意义联系并不很一致的一项:
《纪念刘和珍君》 《为了忘却的记念》
A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
B 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 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
C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 原来如此!……
D 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8、选出对下列各句使用省略号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①(柔石)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的么?——不至于此罢?……”
②(柔石)有时也会叹息道,“真会这样的么?……”
③ 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 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
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④ 原来如此!……
A、这些省略号首先都表示表达上的文字省略。
B、①、②句的省略号还都表示未尽的对话与思索。
C、③句的省略号表示许多的担忧与许多的挂念。
D、④句的省略号表示难以言表的愤怒和无尽的怀念。
9、选出以下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
A、襟 / 三江而 / 带五湖,控 / 蛮荆而 / 引瓯越。
B、台隍 / 枕夷夏 / 之交,宾主 / 尽 / 东南之美。
展开全文阅读
C、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0、以下是对《滕王阁序》中典故的解释,选出有误的一项:
A、今之“下榻”一语,源于“徐孺下陈蕃之榻”这个典故。李商隐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与“奉宣室以何年”一语,同出一典。
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出自庾信的《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纤歌凝而白云遏”一语中的“白云遏”,化用《列子·汤问》中的“响遏行云”事。
C、“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中的“日下”,典出《世说新语》晋元帝与晋明帝的对话。“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中的“终军”即下文“慕宗悫之长风”的“宗悫”,典出《汉书·终军传》。
D、“处涸辙以犹欢”一句,化用了《庄子》中的“涸辙之鲋”的典故。“他日趋庭,叼陪鲤对”,借用了孔子与其子孔鲤之事。
11、选出对《为了忘却的记念》中一些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偈子:佛寺里的楹联。
B、坐化:盘膝端坐而死。
C、西方:俗称“西天”,佛家所谓“四方极乐世界”。
D、囚系:监禁。
12、选出加框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
A、以:伐根以求木茂; 虽董之以滥刑;
B、之:觉宇宙之无穷; 得天人之旧馆;
C、其:其皆出于此乎? 其可怪也欤?
D、于:不拘于时, 学于余。
13、选出对《阿房宫赋》中的“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解释有误的一项:
A、戍卒叫:指陈涉、吴广起义。“戍卒”一词,言身份低贱,反衬强秦之悲惨下场。
B、函谷举:刘邦率军先入咸阳,推翻秦朝统治,并派兵守函谷关。举,举起。
C、楚人一炬:“楚人”指项羽,“一炬”指一把大火烧了阿房宫。
D、可怜焦土:可惜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化为一片烧焦了的土!
14、选出句序排列符合原文的一项:
① 即规律性
②“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③“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④“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A、③④①②
B、③②④①
C、④①③②
D、④③②①
阅读题:(共15分 每题3分)
(一)
[1]比我们年轻的人,大概可以分作两种。 第一种是和我们年龄相差得极多的小辈,我们能够容忍这种人,并且会喜欢而给以保护;我们可以对他们卖老,我们的年长只增添我们的尊严。 还有一种是比我们年轻得不多的后生,这种人只会惹我们的厌恨以至于嫉忌,他们已失掉尊敬长者的观念,而我们的年龄又不够引起他们对于老弱者的怜悯;我们非但不能卖老,还要赶着他们学少,我们的年长反而使我们吃亏。这两种态度是到处看得见的。……
[2]从整个历史来看,古代相当于人类的小孩子时期。先前是幼稚的,经过几千百年的长进,慢慢地到了现代。时代愈古,愈在前,它的历史愈短;时代愈在后,它积的阅历愈深,年龄愈多。所以我们反而是我们祖父的老辈,上古三代反不如现代的悠久古老。这样,我们的信而好古的态度,便发生了新意义。我们思慕古代不一定是尊敬祖先,也许只是喜欢小孩子,并非为敬老,也许是卖老。没有老头子肯承认自己是衰朽顽固的,所以我们也相信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
[3]这些感想是偶尔翻看《伊索寓言》引起的。是的,《伊索寓言》大可看得。它至少给与我们三重安慰。第一,这是一本古代的书,读了可以增进我们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的读物,看了愈觉得我们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见解。第三呢,这部书差不多都是讲禽兽的,从禽兽变到人,你看这中间需要多少进化历程!我们看到这许多蝙蝠、狐狸等的举动言论,大有发迹后访穷朋友、衣锦还故乡的感觉。但是穷朋友要我们帮助,小孩子该我们教导,所以我们看了《伊索寓言》,也觉得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
15、选出对第[1]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A、“第一种是和我们年龄相差得极多的小辈,我们能够容忍这种人,并且会喜欢而给以保护;”句照应了下文的“读了可以增进我们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
B、同时,该句还照应了“看了愈觉得我们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见解”。
C、第一段重在指出日常生活中“比我们年轻的人,大概可以分作两种”,主要目的在于讽刺人类的弱点。
D、“小辈”即喻指“从整个历史来看,古代相当于人类的小孩子时期”中的“小孩子”。
16、选出对第[2]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老头子”指的是“古代的人”。
B、我们思慕古代不一定是尊敬祖先,也许只是喜欢历史的积淀。
C、“卖老”卖的就是“现代的一切都比古代进步”。
D、“衰朽顽固的”人指的是“古代的人”。
17、选出对第[3]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A、“三重安慰”有着讽刺意味。
B、文中的“衣锦还故乡”与“卖老”意思一致。
C、“大可看得”一语表明了应该正确对待《伊索寓言》的糟粕与精华。
D、末句的“穷朋友”“小孩子”“浅薄”都深含对今人的讽刺。
(二)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a]哀之;后人[b]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c]而复哀后人[d]也。
18、 选出下列理解或解释有误的一项:
A、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发出无限感喟,揭示出六国灭亡及秦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自身的荒淫奢侈。以此批评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猎,大兴土木,不理朝政。
B、使:让,使; 族:族灭,灭族,灭亡; 不暇:没有空闲时间。
C、“灭六国者六国也”为解释性的判断句。
D、“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为并列复句。
19、 选出对四个“后人”分析有误的一项:
A、[a]与[c]相同。
B、[a]与[b]相同。
C、[b]与[c]不同。
D、[c]与[d]不同。
默写题:
(共13分。在答卷指定空格处默写出以下所省略的内容。 第一题3分,第二题4分,第三题6分。凡文字出现一处错误则扣去1分,扣完为止;标点须占一格,有误不扣分。)
一: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引用了解缙的一副对子,那对子说:……
二:默写鲁迅诗:“惯于长夜过春时,…… ”
三:默写《滕王阁序》句:“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岂效穷途之哭?”
写作题:(50分)
一、(10分)仿照余光中诗歌《乡愁》的比喻手法,写一首诗,献给自己敬爱的老师。
自拟题目。
(参考题目:《学校》、《小桥》、《小路》、《铃声》)
展开余文
附:《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二、(40分)作文
题目:《春风吹拂下的古城——温州》
提示: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将如何向游客们介绍家乡的湖光山色名胜古迹?
如果你正给外地的朋友写信,你将如何描绘江南水乡的旖旎风光?
如果你正在为国外报刊撰稿,你将如何抒发心中自豪与期盼?
要求: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可使用修改工具。字数不少于600字。
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制
2000学年第二学期高中语文第二册期中质量检测答卷
选择题、阅读题:(共57分。 每题3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默写题:(共13分。)
一:(3分)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引用了解缙的一副对子,那对子说:……
二:(4分)默写鲁迅诗:“惯于长夜过春时,…… ”
惯 于 长 夜 过 春 时 ,
三:(6分)默写《滕王阁序》句:“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岂效穷途之哭?”
达 人 知 命 。
写作题一: 仿照余光中诗歌《乡愁》比喻手法,写一首诗,献给自己的老师。(10分)
写作题二: 《春风吹拂下的古城——温州》(40分)
选择题答案:
1c 2a 3d 4b 5d 6d 7d 8d 9d 10c 11a 12c 13b 14a 15c 16c 17c 18b 19a
标签:
教学论文
2000学年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笑熬糨糊》之超级暴笑评论
下一篇:
姜夔《齐天乐蟋蟀》赏析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