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4627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鸿门宴(人教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 

2、积累文言字词句,重点掌握多义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了解文言虚词用法及辨别文言句式 

(二)能力目标: 

1、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重点训练翻译能力。 

2、培养初步评价文章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理解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性格在政治军事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地分析、理解,做出对文中人物的适当评判。允许不同观点存在,鼓励多元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 

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辨析疑难语句、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句名言:“立志读尽天下书”,可人类有史以来,书籍浩如烟海,人穷尽有生之年是无论如何也读不尽的。怎么办?最好的办法是读书籍中的精品,举一反三,受益无穷。从这点出发,《史记》就很值得一读。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二、了解《史记》的地位 

三、介绍作者司马迁,了解《史记》的成书过程 

四、掌握《史记》的体例 

五、快速通读全文,扫除字词障碍。 

课文中的难读字: 

飨(xiǎng) 说(shuì) 美姬(jī) 鲰(zōu)生 卮(zhī)酒 有郤(xì) 

玉玦(jue) 瞋(chēn)目 目眦(zì) 跽(jì)曰 参乘(shèng) 彘(zhì)肩 

不胜(shēng) 刀俎(zǔ) 

六、梳理情节脉络,整体感知课文 

七、学生结合画面概述课文内容(一人主讲,其他人补充),然后梳理成图 

序幕--曹无伤告密 

开端--范增献计 

发展--项伯夜访、刘项约婚、刘邦谢罪 

高潮--范增举玉、项庄舞剑、项伯翼蔽、樊哙闯帐 

结局--刘邦脱逃、张良留谢 

尾声--刘邦诛曹 

八、布置课后作业: 

整理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第二课时 

一、课文导入 

二、小组派出代表展示集体研究成果,教师视情况纠正点拨 

参考内容: 

一词多义:辞、幸、因、谢、安、举 

古今异义:山东、婚姻、所以、非常、细说、河南 

通假字:采、距、内、倍、要、蚤、豪、郤、参、坐等 

词类活用:(略) 

特殊句式:(略) 

文中成语:鸿门宴/秋毫无犯/劳苦功高/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教师点拨不必面面俱到,但要指明易误之处,如“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中的“当”就不是通假字,同时要注意规律的总结。 

三、重点语句及语段翻译 

①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任相,珍宝尽有之。”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特殊句式及关键词语) 

②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省略句) 

③距关,毋内诸候,秦地可尽王也(通假字) 

④“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词类活用、固定短语、特殊句式、通假字) 

⑤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羽默然不应。(词类活用及句式) 

⑥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特殊句式) 

⑦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关键词语) 

⑧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词类活用、偏义副词、特殊句式) 

⑨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关键词语) 

⑩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特殊句式) 

四、课后作业布置 

思考:课文是如何塑造刘邦、项羽等人物形象的? 如何认识与评价这两个历史人物,尤其是项羽,请谈谈你的看法。 

                          第三课时 

一、讨论刘邦、项羽人物形象 

刘邦:深通人情世故,遇事多谋善断。多谋机诈,很讲策略。见风使舵、能屈能伸、善于玩弄手腕。虚伪、善于推诿。果断。 

项羽:缺乏政治远见,沽名钓誉,为人不忍,刚愎自用,不畏强暴,不用阴谋。答案不是惟一的,允许同学有不同认识,只要有理有据即可。 

项羽的“自高自大”可结合鸿门宴的座次来谈 


展开全文阅读
二、赏析评价人物形象 

第一步:作者是如何刻划人物形象的? 

要点:(1)在矛盾斗争中刻划人物。 

提示:作者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围绕着是否对刘邦发动进攻,是否在席间杀死刘邦,对樊哙的越礼行为采取什么态度,对刘邦逃席又采取什么 态度展开。 

(2)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 

提示:刘邦和项羽的矛盾是鸿门宴中最尖锐的矛盾,因此作者将这两个人物放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如刘邦的虚伪狡诈,项羽的直率粗犷。这一步应在分析项羽形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点明四组人物的对照关系) 

第二步:如何认识项羽这一人物形象? 

提示:可作背景介绍,以突出项羽性格的悲剧性。 

第三步:作者对项羽的评价如何? 

第四步:对手(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如何? 

提示:刘邦善于用人,所以他成功了。而项羽正是在这一点上做得不够,所以他失败了。可见能否善用人才对一个领袖人物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 

第五步:项羽本人又是怎样认识的呢?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 ,虞兮,奈若何? 

——项羽《垓下歌》 

第六步:后人对项羽的评价又是怎样?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改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咏项羽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明确: 

杜 牧:男儿应当能屈能伸,不轻言失败。应从“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分析入手。 

王安石:军民离心,败势难回。由“壮士哀“势难回”“肯与君王卷土来”分析入手。 

李清照:气势豪壮,令人敬仰。结合李清照身世简要点拨。 

第七步:小结 

三、布置作业

结合《鸿门宴》的学习,联系古今人物对项羽的理解,将自已对这一人物的认识写一篇人物评论,600字以上。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鸿门宴(人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古代的服装及其他(人教版)
下一篇:景泰蓝的制作(人教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