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279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致橡树》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当代诗歌发展的状况和作者的创作情况。
2、把握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继续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伟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又各具特色的意象。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
教学难点:
1、体会诗歌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的特色。
2、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
2、探究式阅读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朗读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人有“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做比翼鸟”,“两情若是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诗句,作为当代诗人,舒婷又是怎样看待爱情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致橡树》吧。
二、作者: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泉州,当代女诗人。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朦胧派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又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朦胧诗:
涌现于上世纪80年代左右,其特点是:内涵上意蕴浓厚,不求显露;艺上意象迭加,扑逆迷离。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的审慎思索和批判。
三、朗读:
1、首先放录音带,学生跟着朗读一遍课文。
2、学生再自由朗读一遍课文。
3、最后再齐读一遍课文。
板书:痴(chi)情 慰藉jie 霹雳 雾霭ai 流岚 lan 虹霓ni
四、理解:
方式:1、首先,在和学生一起诵读的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分析一遍课文。
2、其次,提出问题,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问:这首诗可分哪几部分,各是什么意思?
答:第一层:诗人宣告自己不愿为男性的附庸,对世俗爱情观的扬弃。
第二层:表达诗人新型的现代爱情观价值。
五、鉴赏:
方式:先给时间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组发言,再一起讨论总结。
1、象征手法
橡树——男性
木棉——女性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2、先破后立
先否定传统的爱情观念,再表明自已的现代爱情观。表现了人性的解放和女性的解放。本诗写于一九七七年文革之后。
3、比喻的修辞手法
诗人还设立了一系列的象征意象来表达她的爱情观,比如: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等,这些都象征了世俗的爱情观。
展开全文阅读
4、对偶,反复,对比的修辞手法。
本诗继承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大量运用整齐匀称的语言对应形式,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
对偶: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去里
对比:不学痴情的鸟儿,要做红硕的花朵。
5、句式长短相宜,错落有致。
诗人丰富的情感。《致橡树》的语言生动形象,蕴涵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例如第一诗节句式由长变短,语气由平缓变得急促,诗人的情感体验越来越强烈。
6、押韵:
这首诗通篇押i韵,增加了诗歌的音韵美,更富于艺术表现力。
六、主题:
方式:先让学生考虑一下再做总结。
诗人通过一系列意象的描写,表现了平等独立而又相互依存,亲密无间的现代爱情观。
七、作业:
1、完成有关练习题。
2、诵读。
板书设计
理解: 鉴赏:
一、凌霄花——橡树 一、象征:橡树——男性 木棉——女性
否定 二、先破后立:否定——肯定
二、木棉——橡树 三、修辞手法:对偶,反复,比喻,排比
肯定 四、句式长短错落,感情激越。内在旋律
独立平等 五、押韵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致橡树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赞美〉〉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一必修)
下一篇:
《伊索寓言》可以休矣(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