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3659
标签:
教学论文
七年级教学论文
语文老师的第一堂课4(人教版七年级)
范例五:
我的第一堂语文课
课堂实录:
上课时间:9月1日上午第一节 班级:七年级
师:首先祝贺大家顺利地完成了小学六年的学习,从今天开始我将伴随大家进入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 同学们的父母把同学们到学校上学通俗的称之为“念书”,可见读书对我们的学习是很重要的。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板书)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多读书,读好书。 今天我们第一节课是这样安排的:首先,老师对同学们的读书情况作一个简单的调查,请同学们实话实说;然后,带同学们到图书馆与书来一次亲密的接触;再到电子阅览室逛逛网上图书馆。[教师发“初一学生读书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回答,教师巡视并与一些学生询问、交流。(“问卷”见后附)约15分钟。]
师:
范例六:
让我们拥有诗意 ——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版)教学开首语
. 窦爱君
同学们,你们登过长城吗?
一个小伙子,登上了北京八达岭长城,不觉感慨道:“啊,长城!”旁边的人以为他诗性大发了,就很有兴致等着听他的下文,谁知他却说:“咋就这么长!”——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词汇的贫乏,常常会带来思想情感的苍白。
同学们,你们见过长江吗?
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跟着父母去旅行,当他们乘坐的汽车行驶在南京长江大桥上的时候,小姑娘趴在车窗玻璃上,看着茫茫的河水,奶声奶气地吟出了两句古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两句诗尽管用错了地方,但错得颇有道理,比那小伙子要高明多了。
黄河,和我们距离很近,同学们一定领略过她的风采吧?
一位刚刚考上大学的女大学生,坐着火车,去大学报到。火车经过黄河铁路大桥,她向车窗外看去,正是黄昏时分,夕阳垂在在远远的河面上,将万道霞光投射在浩淼的水面上,水的这一侧是黛青色的邙山,那一侧是极力向远处绵延的高压线,这些景物共同构成了一副极为恢弘的场面,深深感动着这位女大学生。她在想,多么美妙啊,这是大自然专为我设计的吗?她是不是在预示着,我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也会充满这梦幻般的色彩;我的前途,也许就像这云霞一般灿烂。——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景物和心境常常是融为一体的。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你们在那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说了些什么,我们谈一下好吗?(讨论,略)
透过同学们的讲述,我们可以约略感受到同学们不同的个性、思想,他们的坦诚相告,对我们都有启发,让我们表示感谢!
我们即将开始学习的这第三册课文,全是诗歌和散文。比如,在第一个单元里,四篇课文,就收录了十三首诗词,有现代的,有当代的,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这里的大多数诗词,都是写景抒情的,充满了诗人们对大自然对人生的赞美、留恋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感慨和深沉的思考,这是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我们要在学习中去琢磨,去感悟,去和诗人的心灵碰撞、共振,从而让我们的情感、思想,不至于像长城上的那位小伙子一样苍白;通过对诗歌意象、语言的品味,我们会更加明白如何恰当地调配储存在我们大脑里的词语,使我们的语言能够准确、完整地表达我们的思想、情感,并且越来越丰富、优美。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讨论,略)
对很多人而言,生活的单调乏味,生存的困顿劳累,泯灭了心中的诗意,以致看不到生活的诗意,生命的诗意,这是很可悲的事情。朱光潜的文章(课本24页)里说:“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得人生是干枯的。”
同学们,我们多么幸运,这一个学期的全部时间,我们都将和诗和散文亲密接触——散文,是不分行的诗,同样充满了诗意。让我们借这样的学习机会,用心灵品味诗和散文,让我们拥有浓浓的诗意,让我们都成为充满诗意的人。我们的生活和情感,因为有了诗意,将会变得更加美好、丰富、细腻、迷人。
范例七:
给新老师上好第一课支一招
夫子
第一课非常重要,既关系到新老师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又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一定要精心准备,一炮打响,让学生在很高的层面上重新认识语文课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并从此“死心塌地”的爱上语文。这便是语文教学成功的第一步——甚至是一多半了。
我每教一批新生,前两节从不忙于讲新课;而主要是调动学习兴趣,讲明学习意义,介绍学习方法,等等等等——我戏称之为“磨刀课”。
展开全文阅读
关于语文学习的价值、意义、重要性——对高一新生也要讲,而且要大讲特讲,因为他们在初三时因为“应试教育”已对语文产生了深深的误解甚至反感。
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前所未有的好感,让他们明白:语文学习除了关乎其前途命运。更关乎其生命质量。
1高考怎么改革语文也是稳居榜首——永远的“三分之一”。 2立身处世之本,建功立业之基。
3形成民族强大向心力凝聚力的“磁核”。 4是精神的建筑师、心灵的守护神。 5生命的别名。
夫子有关论文之节选:
第一.激发兴趣
针对学生兴趣不浓、消积被动的学习态度,我总是首先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欲望,让他们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产生不学不行、欲罢不能的心理需求,以高涨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语文学习,自觉地弥补自己的贫乏。在激趣方面,我总结出这样几点经验:
一是一定要上好面对每批新生的第一节语文课。这节课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前所未有的兴趣和认识,产生“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的审美惊讶:哦,原来,我们的母语,我们学习和使用了这么多年的汉语是如此的美妙、神奇呀!为此,我个人创作了一篇抒情散文《我爱你,汉语》,又搜集了《汉字,奇妙的精灵》(说明文)、《妙不可言》(杂文)、《华语情结(节选)》(余秋雨《文化苦旅》)、《听听那冷雨(节选)》(台湾余光中,见《港台抒情文学精品选》)等激趣资料,逐次用来,效果非常之好。
二是在其后的教学活动中,要不断保护和强化最初激发出来的兴趣,使之更加浓厚持久。具体方法有:①以趣激之,②以智激之,③以情激之,④以境激之,⑤以美激之。(详见笔者专论《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三是要时刻用一个美好的能力目标来激励学生。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增长得越快。”面对每批新生,我都首先让他们把争做“五一居士”,做为语文学习的最高目标、毕生追求。我所说的“五一居士”,是指能够达到“①一手好字、②一张铁嘴、③一肚子名篇佳作、④一笔好文章、⑤一颗永远年轻的心”这样五条标准的人。语文教学要是能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这样的“五一居士”,我认为那已是最大成功。(详见笔者专论《培养语文能力,塑造“五一居士”──我的语文素质教育观及实践》)美好的目标,常能激发出学生持之以恒、自觉学习的强大兴趣和动力。
另附: (一) 我爱你,汉语
辽宁 刘卫民
身为中国人,是什么使我们能够自由地“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是什么使我们能够自如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
khykiykyk汉语。唯有汉语!
是汉语赋予我们表达意志的权利和自由,是汉语赋予我们超越时空的本领与才能。
哦,汉语,奇妙的精神造物!它们绝非只是一些仅仅代表一定声音和意义的死的符号,它们分明是些充满智慧、充满感情、善歌舞、会呼吸的、活的精灵!
千万不要小看这说话的权利。“你表达了自己,你才获得了生命。”(舒婷)每于关键时刻,却因语言的贫乏而抓耳挠腮、脸红脖粗甚或搜肠刮肚、顿足捶胸──那份尴尬、那份难堪,远胜于皮肉的创痛或呼吸的窒塞。
生为中国人,却不曾留意汉语的美妙;说了这么多年的中国话,却不曾真正领略过汉语的风采;“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又是怎样的遗憾、悲哀或者不幸、罪孽?!
诗经、楚辞,乐府民歌,汉魏古风,唐诗宋词,元明剧曲,明清小说……这是一座座怎样神奇瑰丽的宝库啊!你怎能竟然屡过其门而不入?
请听听语言学家的礼赞吧:汉字,除了声符的表音作用之外,兼有形象性和表意性;汉字的形和意,不仅积淀了悠久的文化传统,还凝聚着丰富的民族心理、民俗风情;可见,汉字具有丰富的人文性。汉字形体方正,结构匀称,声韵结合,音调优美,又具有整齐的结构美和悦耳的音乐美。若论书法之妙和吟诵之美,其气象万千、其铿锵有致──实乃世界上其它任何语言所不能相与媲美的。汉语讲究严格的词序、句序,稍有颠倒,表意则变,“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则有天渊之别。然而方块之间却也自由灵动、意味无穷!汉语言简意赅,词少意丰,又有突出的逻辑性、隽永的含蓄性,无比的简洁性……
请听听汉语的阳刚之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再听听汉语的阴柔之妙:“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再看看诗人秦观写给好友苏轼的一封“信”(回环诗):
暮 赏
已 花
时 归
醒 去
微 马
力 如
酒 飞
再看看孟姜女庙前的一副楹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再看看语言学家赵元任偶一为之的语言实验──《施氏食狮史》: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 …… ……
哦,汉语,我们的母亲的声音和呼吸!你能够化干戈为玉帛,你可以变战争为和平。是你,使我们可以“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是你使我们能够浅吟低唱,喁喁私语!是你帮我们表达了爱心,是你助我们伸张了正义……
哦,汉语,叫我怎能不爱你!
(二)《听听那冷雨》(节选)
台湾 余光中
春雨。杏花。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地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就是一个地。太初有字,于是民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
中文之美,不仅美在形体,更美在风骨,美在精髓,以至其任何一块肌肉的肥瘠,任何一块文脉的走势,任何一种表情的意蕴,任何一袭衣袂的摆动,都如巧夺了天工一般,增之则长,减之则短。
标签:
教学论文
七年级教学论文
语文老师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语文老师的第一堂课3(人教版七年级)
下一篇:
语文老师的第一堂课5(人教版七年级)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