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868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泪珠与珍珠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泪珠与珍珠》教案

                                      庞容

教学目标:

1、体味文中蕴涵的感情和寄寓其中的人生哲学。

2、联系实际生活,细细品味文中的感情并使之升华。

教学重点:

体味文中各种泪水所包含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

体味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相信大家都在自己的生命中留下过悲伤的泪,高兴的泪,感动的泪或是悔恨的泪,这些泪应该说都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往往是少年不识泪滋味,这些泪就被我们一抹了之了。今天,我们来看看台湾女作家琦君是如何认识泪的。(转身板书:泪珠与珍珠——琦君)

二、作者简介:(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

琦君,本名潘希真,1918年出生于浙江永嘉,早年就读于杭州之江大学,是著名学者夏承焘先生的高足,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1949年赴台后埋首文学创作,成为名重一时的作家。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晚年移居美国,至今健在。琦君以“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风范著称,文风典雅祥和,落笔沉静含蓄,善于以清丽简洁、平易近人的文字抒发委婉曲折的情怀,与台湾同代女作家林海音为台湾当代女作家双璧。

她出版了散文、小说、儿童文学、诗词、评论等著作数十种,其中散文成就最高。

三、分析课文

(一)这篇课文在开篇就引用了不少关于泪珠的诗文,现在我们具体分析,体味不同的泪里面所蕴含的不同感情。

少女时代对有关泪的诗文的单纯喜爱,对“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是不解的。

1、奥尔珂德的《小妇人》中马区夫人说:“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作者当时的少女情怀,只是喜爱文学句子本身美,却不能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同学们读了这句话,有什么感受呢?哪位同学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设想学生观点一:我也只是喜欢句子本身的文学美。

(老师)好,请坐。他的感受跟作者一样。或许我们还没有足够的人生阅历,没有经历过曲折坎坷;所以只能欣赏其“句子本身美”——句式工整的文学美。

设想学生观点二:眼泪有净化的作用,流多了泪水眼睛就被洗干净了,即愈益清明了。心因为经历苦难,心灵因此更加真诚温厚。

(老师)很好,请坐。这位同学从字面层面上基本上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其实,奥尔珂德写的这句话,把眼和心并列起来,两相对照,形成互文,说明了“多流泪水”就是“饱经忧患”,告诉人们的是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只有历经人生的艰辛,饱经世间的坎坷的人,他的心灵才会清纯、真诚,温和、宽厚。人随着阅历的增加会对人生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同学们把这句话记下来。)

2、(我们接着往下看)冰心的散文:“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

读这句话时,作者觉得比喻实在清新鲜活。经老师一点醒,觉得非常有趣,也觉得在作文的描写方面,多了一层领悟。(同学们,从这里我们也学到一种写作手法:具象与抽象对比)

确实一个人应当有流泪的经历,有自己真实的人生体验,泪洗过的心才会更加真诚、善良。也就是说,一个人应当有着自己真实的人生体验,并且越真诚越好。

3、读到白居易的《啄木曲》:“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烘炉火,炎气徒相逼。我有两鬓霜,知君销不得。”

不知愁的少女,最喜欢的总是写泪与愁的诗,认为这首诗比喻得很巧妙。

这首诗的表面意思是红丝线是穿珍珠的,但是即使颜色再好,如何去穿自己的泪珠;火炉是给人温暖的,但是即使再炎热,如何将我如霜的双鬓烤化?其实是在咏叹忧愁不能用外在力量消除。或许同学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跟朋友倾诉,朋友或许说“我懂你的感受”,但是人生的痛苦还是只有自己才能感受得最深。

④杜甫的《新安吏》:“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她的老师说这既写实,却更见深刻沉痛,境界尤高。)

同学从注解④我们智知道,《新安吏》写的是在安史之乱时,官府征兵,百姓生离死别的情景。这是杜甫劝慰征人的开头几句话。不要哭吧!哭有甚麼用呢?眼泪哭乾了,眼睛哭瞎了,见到骨了,天地还不是一样无情!一“莫”一“收”,杜甫劝道“不要哭得眼睛发枯,收起奔涌的热泪吧。”然后再用“天地终无情”来加以堵塞。“莫”、“收”在前,“终无情”在后一笔煞住,仿佛要人把眼泪全部吞进肚里。这种悲愤也就显得更深、更难控制,“天地”也就显得更加“无情”。“天地终无情”,极其深刻地揭露了兵役制度的不合理。刻骨铭心的痛楚是一个人经历磨难以后的收获。

提问:作者引了4种书中泪,那这几个引文之间的层次关系如何?

明确:(让学生会带原文找答案)从不解到多了一层领悟,从个人情感到忧国忧民。几个引文之间层层递进,写出了作者对泪水由浅入深的理解,情感一步步升华了。(少女时代)

(二)中年时代备尝忧患后对泪水的亲身感悟,对“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这一句话有了一定的理解,对人生有了更真切的领悟。

我们知道琦君在大学毕业时正好遇上抗日战争的爆发,经历了颠沛流离的生活,1949年琦君去了台湾,1977年旅居美国至离开人世。所以琦君才写下了“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于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这样沉重的话语。

                          (1)分而又合的喜悦之泪(相拥而哭的眼泪)

1、台湾海峡两岸相离相聚   (2)庐墓难寻,乡亲们一个个尘满面,鬓如霜。对于亲人遭罹磨难的哀痛之泪。(“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不到老都不要回家,回家得饱受断肠之苦,因为当时中原正战乱,韦庄当时客居在江南。谁不想回到自己的故乡呢?只是还乡会目击离乱,得面对亲人的罹难。)


展开全文阅读
                          (3)外子的欲哭无泪

2、为人母之后,为儿子的冥顽不灵气掉眼泪。理解了对于亲情欲诉不能的眼泪,尽管痛苦,但那也是一种痛苦的爱。

这里说孩子是母亲催沙的泪。也许我们也曾经是母亲眼里的一粒沙子。但我们慢慢长大之后,我们应该让母亲欣慰地、骄傲地、由衷地笑。(老师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做到这一点。)

3、第10自然段中阿拉伯人的故事,把泪珠说成是天使的眼泪。作者引用这则故事,说明珍珠的圣洁美丽,同时又与泪珠联系起来,利用珍珠产生的过程,再次证明泪珠与人生忧患的关系。你看,美丽得像天使的泪珠一样的珍珠,其实是牡蛎痛苦的产物,这不正像泪珠也是产生于人艰苦的奋斗历程当中吗?

文章至此,泪珠与珍珠的关系已经出来了:两者都产生于痛苦的奋斗过程。泪水的珍贵在于它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是战胜苦难后的精神升华。从中可以得出一个人生哲理:磨难、忧患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三、老年时代,阅历增多,理解了“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

1、观音的慈悲泪:不是因为自己的忧患而落下,而是怜悯天下苍生。这样的情怀是最美的情怀,这样的泪珠是世界上最美的泪珠。

2、信徒们感恩的泪:最纯洁最真挚的泪。

文章在写到奋斗泪之后已经扣题了,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后面的两种泪?

明确:满怀感恩的心,是最纯洁真挚的。这才是泪水的最高境界。也是“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的境界。(主旨升华)

四、总结:从以上的课文分析我们知道,琦君差不多穷其一生的经历与感触铸成了这篇课文,她将每个阶段对泪水的不同感悟一一呈现了出来,同时从中道出了一个人生哲理:“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即磨难、忧患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泪珠与珍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伶官传序(人教版高二必修)
下一篇:龙腾虎掷的稼轩词专题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