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307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呐喊》自序(人教版高一必修)
 课时计划(备课时间2005年12月6日第15周)第1课时(总第60课时)

课题 教学目的 重点 难点 教法和手段

《呐喊》自序

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过程。

理解写作《呐喊》的缘由及命名为“呐喊”的原因。 学会从关键的词句入手分析解决问题 学会从关键词句入手分析解决问题 讲读式

启发式

一、导入新课: 

现代社会信息量特别巨大,知识浩如烟海,我们在获取知识的时候必须有所选择,不可能把每一本书都看一遍,要想了解一本书的内容,就要看书前面的序言,序言有的是作者请别人写的,它可以告诉我们书的内容,有的是作者自己写的,它可以告诉我们写书的宗旨和经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自己为他的小说集《呐喊》写的序言——《〈呐喊〉自序》。

初中时学习过鲁迅先生的哪些小说?(《故乡》、《社戏》、《孔乙己》等)这些小说都选自鲁迅先生的同一个小说集《呐喊》。

(参看注释1) 

二、新授点拨: 

1、既然“自序”一般多说明写书的宗旨和经过,那么鲁迅先生写《呐喊》的宗旨又是什么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2、“呐喊”是什么意思?

(大声呼喊助威)由此看来,鲁迅先生也是在给人助威的,那么他是在给谁助威呢?请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学生找出并读)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3、他是在给这些猛士呐喊助威,那么,这些猛士又是什么人呢?

点拨:《纪念刘和珍君》、《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关于猛士和中              国的脊梁的文字。

(为祖国献身,为未来奋斗的人) 

4、鲁迅先生又说,他的呐喊只是“聊以慰藉”、“使他们不惮于前驱”,为什么猛士“前驱”还会害怕?(讨论)

5、他们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前驱的?

(寂寞里)

6、“寂寞”的意思是孤独冷清。猛士们为什么会是“寂寞”的呢?“寂寞”这个词在文中出现好多次,把它们找出来。

学生找出 :

(1)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 

(2)这是怎样的悲哀啊,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 

(3)这寂寞又一天一天长大的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了。 

(4)只是我自己的寂寞是不可不驱除的,因为这与我太痛苦。 

(5)后来也亲历或旁观过几样更寂寞更悲哀的事,都为我所不愿追怀。 

(6)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传染给也如我那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7、鲁迅先生的“寂寞”是什么意思?也就是他所感到的(思考讨论) 

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啊,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 

由此可见,先生的寂寞正是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毫无反应的悲哀。那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因为他曾经叫喊过,可最终失败了,是什么事呢?

(办《新生》) 

三、布置作业:课后练习第一题。

课时计划(备课时间2005年12月6日第15周)第2课时(总第61课时)

课题 教学目的 重点 难点 教法和手段

《呐喊》自序

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过程。

理解写作《呐喊》的缘由及命名为“呐喊”的原因。 学会从关键的词句入手分析解决问题 学会从关键词句入手分析解决问题 讲读式

启发式

承接上节点拨讨论:

1、鲁迅先生又为什么去学医呢?从文中找出。 

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助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国人对维新的信仰。 

时国民的精神是怎样的?(愚昧落后麻木) 

哪里可以看出来?(学医的时候看的幻灯片) 

4、办《新生》的目的是什么?在原文中找出根据(改变国民的精神)

点拨:总结起来,他学医的目的就是救民报国。可见,无论是最初的学医,还是后来的治文学、办《新生》他都为了,实现自己的强国救民的理想,可这理想最终还是没能实现,在作者看来,不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呢? 

除了自己主观上的原因之外,主要是国民的精神麻木,群众不觉悟,对于呐喊既不赞同也不反对。所以在他看来,国民已经没有了希望,自己也只剩下深深的悲哀和寂寞。

5、可是作者既然知道猛士也如我那时一样,不会有什么结果,他为什么还要呐喊呢?

(思想变化了。读与钱玄同的对话)而猛士们的奋斗也正如我那里一样,有热情而国民没有反应,所以前驱的猛士是奔驰在寂寞里的。因此他们需要有人呐喊助威。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灰,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吗?”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子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 

    如此看来作者能再次从事文学,全是因为钱玄同的鼓励了,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



展开全文阅读 6、作者是否认为国民全无希望?是不是真的再也没有年轻时的救民报国的思想了。从哪里可以看出,请找出来。

(1)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在于将来。 

(2)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 

(3)但我的麻醉法却也似乎已经奏了功。 

    从这此词语可以看出,作者重新开始治文学,并非仅因钱玄同的请求,更多的倒是在圆他的年轻时的救民报国的梦想。这正回应了他在文章开头提到的年轻时候做过许多梦,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由来。

二、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说说鲁迅写《呐喊》的缘由。

讨论:鲁迅“呐喊”什么?他为什么“呐喊”?他在怎样的环境中“呐喊”?

课时计划(备课时间2005年12月6日第15周)第3课时(总第62课时)

课题 教学目的 重点 难点 教法和手段

《呐喊》自序

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过程。

理解写作《呐喊》的缘由及命名为“呐喊”的原因。 学会从关键的词句入手分析解决问题 学会从关键词句入手分析解决问题 讲读式

启发式

教学过程:

复习上节内容,继续讨论课文:

1、上节课讨论的他都有哪些梦呢?

(学生总结) 

学洋务——改变命运 ;

攻医学——救国救已 ;

治文艺——改变精神 。

2、这三个梦反应了作者的不断追求,但这些人生的追求又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唤醒国民,改变祖国的命运,现在终于通过这个小说集来完成了。所以,作者写这些小说是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的。那么总结一下,作者把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原因是:

(学生总结,板书) 

(1)是为慰藉战友,使之不惮于前驱的呐喊助阵。 

(2)是为了唤醒精神麻木、“熟睡”的人们起来抗争,而发出战斗的呼喊。 

二、小结:通过以上两节课的分析,我们清楚地知道了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原因。而围绕着《呐喊》的由来作者也讲述了他的思想发展过程,那就是从年轻时的好梦到悲哀的寂寞,然后是奋起的呐喊。从作者好梦、寂寞、呐喊的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忧国忧民思想一直都没有变,用作者的《自题小像》中的一句话可以鲜明地体现作者的思想:“我以我血荐轩辕。” 

三、总结:前两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原因和作者写作这些小说的缘由,在分析中我们又清楚地看到了鲁迅先生的思想发展历程。这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点,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学着从关键的词句入手来分析解决问题,这才是最重要的。

四、布置作业,当堂完成:

配套练习。

课后练习第二大题。

课后记 审批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呐喊》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呐喊》自序(人教版高一必修)
下一篇:教案《米洛斯的维纳斯》(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