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2884
标签:
教学论文
怎样阅读欣赏古诗
(安庆怀宁)
不少同学很喜爱古诗,觉得这些诗读起业琅琅上口,越念它越觉得有味道。
初一两册语文课本,选了十六首古诗,其中绝大多数是唐诗。唐代正是我国诗歌空前繁荣、空前普及的时代,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数以万计的优秀诗篇。根据记载,当时连放牛娃都会吟诗。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闪烁的明珠。它哺育了后代许多杰出的诗人,象郭沫若、艾青、郭小川等,都谈及过阅读唐诗的好处。当代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也说自己每天必读唐诗。这正如一位著名哲学家说的:读诗使人灵秀。多读好诗,既能陶冶情操,又会使头脑变得灵敏。因此,初中生多读诗歌,对于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想象力,好处是很大的。
当然,读诗不象读散文,诗比散文难懂,原因在于诗歌这种体裁很特别。清代诗论家吴乔普经说:“意思犹五谷也,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法国诗人梵希乐说:“散文是散步,诗歌是跳舞。”这两个比喻准确地道出了诗歌的特点:诗歌的素材和语言是经过提炼浓缩的。因此凡是对表达语意无重大关系的词语都可省去句与句之间过渡性的说明也可以不表。在诗歌中,句子成人的省略、句子的紧缩都是很常见的,有时出于格律音韵方面的需要,甚至打乱了句中词语的排列顺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诗歌的“跳跃性”。很多诗歌从外表看似乎句与句之间毫不相干,上句与下句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这样,学生阅读诗歌就觉得它的含意远不及散文的含意那样紧密和顺畅,“难懂”主要表现在这里。这就需要读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填补诗句之间的空白,完整地领会一首诗的含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进入诗人给我们描绘的艺术境界,领略诗“意境美”。下面,试以李白《静夜思》为例谈一谈。
李白这首诗只有二十字,可它既有描写,又有抒情,言简意繁。开始,我们可参照李白生平,把它改写成一则散文来读,体会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远离故乡的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先在心理上有所准备,然后很快就能理解背诵。至于象《卖炭翁》这样具有情节的叙事诗,采取以上方法,效果尤其显著。同学们记忆力强,如果真正能心领神会课本中优秀的诗篇,并初步具备阅读古诗的能力,那么,这种能力对于你们今后的学习与写作,还将进一步发挥巨大的作用。
(载1986年第2期《初一课程辅导》报)
标签:
教学论文
怎样阅读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浅谈学生诗词审美活动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下一篇:
浅谈初三语文复习课的设计、组织与方法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