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591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诵读欣赏(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古诗词三首,体会诗词中精美句子的妙处。学习诗词运用想像表达情感世界的手法。

2、运用诵读法,提高学生诗词鉴赏及审美能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热爱我国古诗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词意境,感悟诗中感情。

2、经典诗句鉴赏,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方法:诵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古诗词三首

一、初读,通诗意。

1、导入:中国素有“诗国”之称,在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宝库中,古典诗词无疑又是光前裕后的璀璨明珠。熟读这些古诗,可以增知识、冶性情、养神气、净心灵,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相信同学们背了不少古诗词,谁能给我们背几首?

鼓励学生各显神通,积极背诵自己掌握的古诗词。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请同学们分别读一下这几首诗。

(2)弄清下列词语的意思:

“次北固山下”中的“次”:

万籁:

钟磬:

唱黄鸡:

3、自由读: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并分别说说诗的大意。

二、熟读,会意境。

1、引导学生再读诗词,深入领会诗词的意境。

2、意境,就是通过读诗所领悟到的“眼前有画,心中生情”的一种境界。同学们分别说说你都领悟了哪些境界?

三、诵读,赏妙句。

1、充分肯定学生的领悟以后,让学生反复诵读,并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说明理由。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配乐诵读

教师先示范读,学生用心听,再跟读。

四、小结

吟诵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快乐。这几首诗都是故事中的名篇,“海上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饱含哲理;“曲径通幽”让人浮想联翩;“铜雀春深”充满思辨;“流水能西”令人乐观向上。请同学们尽情吟诵这几首诗,进一步领会是个所描写的境界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至背诵。

第二课时  泰戈尔诗三首

一、情境导入

1、著名诗人冰心曾说过:“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像一颗闪光的珍珠,串在了你记忆的项链上,即使两鬓斑白的时候,岁月的尘埃也掩埋不了它那诱人的光泽。”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印度诗人泰戈尔一起走进那新月般纯洁美好的童年世界,去重温童年的梦,去感受孩子心中那份挚爱纯情。

2、检查预习,交流学生收集的有关资料。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他多才多艺,一生写了50余册诗集,代表作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其中《吉檀迦利》、《园丁集》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二、诵读欣赏

1、让学生自由朗读,用笔圈出生字、词。通过查字典或小组交流自行解决。

2、让学生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孩子,然后用几个词概括一下。(调皮、可爱、天真、活泼)

3、试着用孩子的语气朗读课文。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朗读。师生讨论、归纳:文中的孩子天真活泼、调皮可爱,他与妈妈难分难舍,十分眷恋妈妈,应该用舒缓的语调去读,特殊语句还要具体对待。

学生可按照老师的提示,再次诵读。

4、配乐朗读:找基础较好的同学深情朗读,要求其他同学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发挥自己的想像,设想这是在一个什么情境下一个孩子表达对母亲的热爱、眷恋,头脑里要出现相应的画面,去感悟母子之间那种真挚感情。

提醒您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

5、总结:三首诗能表现母子之间那种亲密无间的真情。《金色花》让人感受到了母子之间和谐有趣的生活;《高诉》让人感悟到孩子对母亲的无限眷恋;《培树》使我们想到离家的孩子对故乡、母亲的思念。

让我们齐声朗读这三首诗。

三、探究练习

同学们合作探究,思考下列问题:

1、幸福的孩子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的,《金色花》中的孩子是那样的天真活泼、可爱。他为什么会那样幸福?《金色花》有什么意义?

2、“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不愿让妈妈知道呢?“我”为妈妈做了那么多好事,妈妈为什么还数我“坏”?

3、我们天天和妈妈在一起,突然有一天,你要离开妈妈,你会怎样想?心里感觉如何?你会怎样表达对妈妈的思念?《告诉》中的孩子为什么把自己想像成“清风”与“涟漪”,你会把自己想像成什么表达对妈妈的思念呢?

4、《榕树》中孩子也许离家很久了,他想家乡的榕树了吗?为什么要对榕树进行描写、沉思?为什么把自己想成“风”、“影子”、“鸟儿”,这些与榕树有关吗?他到底要吐露内心怎样的感情?

四、小结、作业

    这是一组优美的散文诗,是美丽的童年生活的再现,要深刻体会亲情的可贵。课外选择阅读一组泰戈尔的诗。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诵读欣赏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下一篇: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诵读中的作用(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