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504
标签:
教学论文
应该重视对中学生的学法指导(人教版必修教学论文)
(一)学法指导的重要性
小学和初中的教育都是基础教育,我们许多教师对基础教育的认识,往往更注重于对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基本技能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现象的概率就会加大。我认为,这是现实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对基础教育理解出现的偏差,也是应试教学中长期形成的一种不正确的思维定势。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比单纯地掌握一定的知识量显得还更重要。
现在有许多初中学生,对学习方法一无所知。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随意散漫,毫无规律,学习似乎是出于无意识状态,没有一定的章法,更谈不上是严谨了。这样学习上的表症就是,掌握知识的效率极低,成绩难以提高。耗费大量的时间,却所得甚少。
我是一个初中语文教师,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从学生背诵古诗古文的效率上可以看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背诵方法)的指导是提高背诵效率的必要步骤,十分重要。比如,有些学生,拿来一篇古文,闷头重复机械地读着,反反复复,反反复复几十遍,这样下来他也能够把文章背出来。没有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看到这种背法,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的,但从我观察的几所学校来看,即使教师事先对课文进行过详细的讲解,这样背书的初中生还是达到百分之七八十,他们背书的语速很快,完全是不思考的,不信大家可去调察一下。这样背诵古文,不但花费学生大量的时间,而且还忘记得快,完全不符合背诵的要求。其实,我们只要让学生理解所背诵古文的“内在机理”,比如文意啦,段落层次啦,伏笔照应啦等等,有了这些行文脉络之类的知识,再加上慢读的习惯,边读边想文意边思考,只要把文章脉络理顺,文气贯通,学生对一篇文章的背诵就会显得事半而功倍。背出来以后,记忆的时间也会比较久一些。因此,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这里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因为应试教育追求急功近利的原因,现在有许多学校对自己的学生在传授知识方面十分重视,在课堂上教师越厨代庖,什么都给学生弄好了,学生只要记住就可以了。这种方法,只能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明显忽视了学法指导。这样长久下去,学生就会丧失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变得十分被动。教师讲课也就讲得十分吃力。课堂效果也就无法提高。会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
最近在学校听过一些课,也有一些获得了好评的课,事后反思一下,在对学生学法指导上还是不足。我们评论一节课的好坏,也只是从知识容量及教师教法上去下功夫,很少从学生学法上去讨论。这样上课,就会使学生局限于所讲的课文,而不能使学生举一反三,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
其实,在课堂上传授学生学法,在我国具有十分优良的传统。孔子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都是孔子在指导自己的弟子学习方法时留下的名言。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教育大家就己经开始传授自己的学生学习的方法了。正是由于孔子善于指导学生学习,才出现了我们古代教育史上最丰硕最成功的教育成果: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有些好的学习方法,到现在仍然对我们的学习具有指导意义。
荀子在《劝学》中也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毛泽东同志也曾经说过:“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和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可见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在学校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同一个班,同一位老师,同一门课,但几年以后,学生学习的效果却大不相同。有的学得很好,有得学得却很差,细心对比就会发现,除了禀赋以外,好学生常常都学有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这套方法,有可能是自己从学习中摸索出来的,更大的可能性是那些更有心的学生从我们教师平时讲课中学来的。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 时代飞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也不断加快。学到的知识很快就会过时,陈旧。只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够让我们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现代的教育提倡终生学习的观念,这是我们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人类个体发展的要求。而要终生学习,从小就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十分关键的。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我们也完全可以套用爱因斯坦的话说,学习方法比学到的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会过时的,而学习方法能让我们学到世界上的最新知识。所以,未来学家埃德加•富尔在联合国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预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教师只有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求知,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一个初中生学习成绩提高的必要条件,教师要教会学生求知,就必须重视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重视学法指导的前提
当然,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之前,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即使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他也不一定会去使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学生青春年少,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孜孜不倦地学习,乃自形成爱好和习惯。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学生就会挤时间,想办法汲取知识,也更会想办法摸索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这样说,学习的兴趣是学习方法之所以有意义的前提条件,也是学习方法向更科学化改进的一种动力。
比如说语文的学习,如果一个学生对语文没有兴趣,对语言反应迟钝,老师传授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他们基本上都无法掌握的,也更谈不上应用。反过来,不加以利用,时间久后,方法就会显得越加生疏。我曾经任过分层教学中的所谓的慢班的语文教学。刚接手时,这些学生基本上对语文不感兴趣,上课也是半懂不懂的。除小时看过一本半本童话书外,基本上没有任何课外知识。基础如此之差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说一个成语,他们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像这样的班级,教师水平愈好,教学效果就越差。按我平时自己私下里的想法就是,这样基础的学生,听不懂“阳春白雪”,倒是对“下里巴人”很敏感。如果教师不采用特殊的方法,是难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的。我所采用的方法就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爱看书的习惯。当然,要这样的学生爱看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时我会想到一句叫:“乱时用重典”的句子来形容我这次的教学。具体的方法就是,利用课堂的有限时间,穿插一些文坛中轶事传闻,佳话故事,比如说在讲到鲁迅时,我就适当地讲讲鲁迅仿张衡《四愁诗》所写的《我的失恋》这首诗,然后顺便提提这首诗与徐志摩的故事。这样一来,不但让学生了解了鲁迅先生除了有严肃的一面外,还有诙谐的一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鲁迅更感兴趣,从而也就对鲁迅的文章更感兴趣。另外,我也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比如,层次浅近的《解缙传奇》,《徐文长的故事》等等;深一些的如幽默书《围城》等等。
展开全文阅读
我对武侠小说也有自己的看法,有些学生喜欢,我觉得适当看看也未尝不可。尤其是像这样语文层次低的学生,看一下武侠小说,也许能够使他们树立一种要求进步的理想。当然,我向个别学生推荐的都是像金庸先生所写的那些经典性的东西。现在有些省份的高中教材都把武侠小说列为教科书了,但是有些学校还是十分忌讳武侠小说。说来说去,还是思想的问题,其实有些武侠小学写得也是文质兼美的。只不过写的事虚幻罢了。但是现在没有人反对把《西游记》收入中学课程。其实《西游记》也是虚构的成份多的。时下里有些教师,甚至一些教育工作者总是把学生其它课程差说成是看小说导致的。但我说,凡是都有一个限度,“牛溲马勃”,用之得当,皆可治病。武侠小说利用得好,也能为我们学习所用。我就这样长期坚持下去,过了一年,班上的语文成绩有了明显的改观。
所以,重视学法指导,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基础性学法
我们教师经常给学生讲“金手指”的故事。一个小孩,尚且知道,一团金子迟早会吃光,而有了“神仙老爷爷”那个“点石成金”的手指头,就不用担心没钱用了。那么,哪些方法才是我们在学习上能够“点石成金”的手指头呢?
当然,各年级各学科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各种学习方法都不会是万能的。由于学生个体在禀赋及经历的不同,识记特点、思维特点、记忆特点等都不尽相同,适合自己使用的有效学习方法也应该是千差万别的。有些学生善于形象记忆,这些学生就可以用各种图表画面为主要的记忆图像;有些学生则善于抽象记忆,则各种推理性的东西对他们更有用。唱歌好的学生,可以把所记的东西编写成歌曲,以助记忆。
但不管怎么说,我觉得,事先要勤奋。是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勤奋。
我们教师不但要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因为人生在于勤奋,勤奋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前提条件,是通向成功的途径。教师要教导学生无论在课内课外,还是在校内校外,都要把自己变成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勤奋好学,终身受益。而且更应该教育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做到善于学习。只有善于学习,才能使自己的勤奋达到最佳的效果。
军事天才拿破仑不但年轻的时候勤奋好学,而且在他成为法国皇帝后仍然手不释卷。每当他想进攻一个国家时,他都事先找来大量的有关这个国家山川形貌,风俗习惯的书籍进行阅读。正是由于这种孜孜不倦的勤奋精神,才铸就了这样一个神话般的军事天才。
据说,毛泽东主席也是如此,不但年轻时博览群书,而且在行军打仗戎马倥偬的时候也与书籍同行。平时更时稍有闲暇便捧书阅读。这种勤奋学习的习惯,几乎伴随着他的一生。使得他集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于一生的一个博古通今的领袖人物。
中学生要勤于读。读的内容可以是名言警句,段落篇章,也可以是定理公式,单词对话,还可以是有关的材料和课外书籍。中学生更要善于读。有关的材料和课外书籍、段落,一般的篇章可以粗读,以求产生印象。但精彩段落、篇章、定理公式、重点、难点和必须掌握的内容,却要下苦功夫精读,甚至达到诵读。青少年学生精力充沛,记忆力强,理应多读。多读有利于发现和理解学习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要点,有利于对学习内容的融会贯通,还有利于训练口头表达和说普通话的能力。
中学生要勤于记。教师上课所讲内容的重点、难点和要点;自己在课外阅读的有关书籍和相关材料的内容,自己认为好的有价值的,都可以用笔记本记下来。中学生更应该善于记。做笔记可以有摘抄式笔记和提纲式笔记。摘抄式笔记一般用来摘抄名家名篇,精彩段落和佳词妙语;提纲式笔记一般用来记载教师所讲内容的重点、难点和要点。另外,还可以有心得式笔记,让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景和物,把听到看到的对自己有启发性的内容随时记下来。笔记要主次分明,简明扼要,突出重点,避免“框架式”和“课堂实录式”,要留有空白,妥善存放,以备补充完善。多记有利于丰富知识,有利于积累知识,还有利于理解和复习课堂教学内容。
中学生要勤于练。文科的字词、段落、篇章,英语的单词、句型,重在练听说读写的能力的训练;理科的概念、公式、定理、实验,各种题型的解答,重在练解题和操作的能力。这些都要求学生要全面地把握。中学生更要善于练。练可以有课内的练,也可以有课外的练;可以有预习性的练,也可以有巩固复习性的练。练要讲求实效,重在提高质量。单纯的可以少练,复杂的可以多练,重点、难点要反复练。多练有利于把知识发展为技能技巧,有利于强化记忆检验效果,还有利于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生要勤于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于任何学习过的内容,都可以多问几个为什么。中学生更要善于思。预习阶段的思考,主要是自学课本内容,发现问题和准备回答问题。上课过程中的思考,主要是为了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练习和复习阶段的思考,主要是为了串联知识,完成书面作业。单一课节内容的思考,主要是对知识的纵向深化,意在吃透知识,综合章节内容的思考,主要是对知识的横向联系,意在贯通知识。室内的闭目静思,主要是把老师讲的和板书的知识过一遍“电影”,然后查漏补缺;室外的见缝插针,主要是把课堂中的有关知识过“电影”,重现知识的重点、难点和要点。多思加善思,既能使学生理解知识的重点、难点,脉络层次,又能使学的知识相互联系,融为一体,还能有效的巩固知识,发展智力,把书本知识化为己有。
中学生要勤于问。多向老师和学生请教问题。只有勤奋思考的人,才有可能有更多的问题需要问。所以有时我们会觉得,思和问二者是相联系的。我们在现实学习中,有任何疑惑都可以问。中学生更要善于问。问老师,重在解决练习和复习中的疑难问题,问学生,重在交流、切磋和讨论课堂上、练习中遇到的尚未解决的问题;在课内问,问老师未讲清和自己未弄懂的问题,力求掌握,在课外问,把作业练习中的知识点,疑难问题,加以梳理、分析、提炼,然后问学生和老师,力求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可以是教科书上的字词句篇,定理公式,实验等的操作和运用,重在知识的联系和脉络层次,也可以是教科书以外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政治、经济、军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知识,重在增加知识,启迪智慧。勤问善问有利于发现问题,在问中求学,有利于吃透知识,牢固掌握,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勤奋,是学生学习的态度。只有让学生树立理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做到勤奋。
而善于学习,则完全是学生学习的方法。必须要教师在教学之中重视,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
总之,我们教师在上课时都会备课。我们都对教材“备”得很熟;但我们却往往忽视“备”学生的这一环节。我们备课也往往注重于“备”教法,却往往忽视“备”学法。我觉得,我们的学校真的不该忽视了对学生的学法的指导。我觉得这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标签:
教学论文
应该重视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浅析《边城》中纯朴的乡土人情(教学论文)
下一篇:
社会实践课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评估的功能与控制(人教版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