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反思
阅读:716  
标签:教学反思
构建语文学习兴趣平台(人教版必修教学反思)
 构建语文学习兴趣平台

老河口市第三中学     耿家根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敲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大门的金钥匙,是引导人们走向知识神坛的明灯。但在我十几年来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有一个越来越明晰的问题困扰着我,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并为之探索,力求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些许途径,那就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日渐淡化。 

    通过本人的观察和归纳,可把具体表现备述如下: 

     一、学生的学习重心的转移 

     初三毕业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三大重点科目大会战由来一久,热火朝天的场面令人感动。近几年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明显降低,以被动学习为主。课外所花时间甚至少于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传统副科。 

     二、家长的关心程度明显降温 

     从初一到初三的各个学段,每次召开家长会或者与个别家长交谈,大部分家长关心的是学生数学、英语成绩,对语文成绩的好坏漠不关心;甚至在新生入校择班的过程中,许多家长青睐于数学、英语班主任,并想办法托关系,不惜一切代价让学生入住这些班级,这种现象在高中尤为突出。同时,在严厉禁止的社会办班现象中,家长们仍为学生寻找数学、英语辅导班而不辞辛劳。 

     三、部分老师观念的改变 

     在部分老师的意识中,轻视语文现象也很严重。甚至有些老师认为,学生酷爱语文为“误上了贼船”;有些领导也认为,在对学生培优提升的过程中应把语文排除在外。 

     种种现象较为清楚地向人们展示了一种令人担忧而又令人费解的事实:人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已经淡化;家长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关心程度也有所降低;部分老师也误入了轻视语文的禁区。究其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语文学习的空间令人无所适从。深受高考语文试题的影响,重课外、重创新、重能力的考试形式逐渐波及到初中,甚至小学。让缺乏语文知识积累的初中生,尤其是小学生无法应对。考试题目的设置渐有不分学龄阶段渐趋同化之势。如话题作文是高考作文的首创,而现在已被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全盘吸收,成为语文老师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的看家本领。考试内容,初、高中语文试卷大部分内容可以互用,令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尚有欠缺的初中学生无所适从,望文生畏、望文生厌。而课外阅读的设置更是没边没沿、没深没浅。这无形中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无法超越的障碍。 

     其次,语文老师的观念未能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需求。“学以致用”是各个学科的终极目标。“学而不用”、“学而无用”终将摧毁仍然以分数论高下,以实用主义为目的的学生对语文兴趣的底线。有些老师仍坚守自己多年养成的成规陋习,仍以书本为自己的根据地而毫不动摇,仍紧握自己的写生字、记生词、死记硬背等法宝不放,使学生面对新问题而无法应对。最终形成学与不学一个样的结果,岂不给认真学习语文的学生当头一棒,又怎能不使处在十字路口的学生放弃学习语文的最终兴趣? 

        第三,老师教学语言、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单一也使学生深感语文学习的索然无味。用同一种语调、同一种   模  式组织语文教学已成为某些老师的习惯,这也势必导致思维活跃、追求个性化的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 

     另外,学生的课外阅读、作文等老大难问题在初中阶段也未能有大的突破。作文阅卷中的档次未能拉开,好作文的价值未能体现,差作文也可能因字迹清楚、卷面整洁而挤身高分行列。 

       基于此,为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构建语文学习兴趣平台,针对上述现状及成因,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些改进措施,以期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以进微薄之力。 

        首先,根据学生的学龄特点定位语文学习空间。学习讲究的是循序渐进,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做到有的放矢,不能赶时髦、赶潮流。我们应根据《大纲》组织教学、组织训练、组织考试,不能拔苗助长。但可对特优生进行适当的拔高训练。同时,老师应深入钻研《大纲》,结合教材给不同学段学生的语文学习设定明确的目标,给学生设定明确的语文主线。魏书生的“知识树”的建立,为学生自学语文提供了依据,使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仍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为最好的例证。 

        其次,注重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方方面面:教师的基本功,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评价等方面。语文教师首先应当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会写一手规范的汉字,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随机应变应对学生所提出的质疑,能妙语连珠,用自己丰富的知识作后盾展示任何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渲染喜怒哀乐的人间真情,这无疑既树立了老师个人的光辉形象,又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另外,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肯定性的评价,不能一棒子打死,用“错”、“不对”等用语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单纯的否定,而应该进行补充或鼓励性的肯定,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因为成功的体验比100分更令人深受鼓舞。 

        第三,采用多种形式的语文教学环境,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语文的教学环境不应受制于教室,应大胆引导学生走向自然,步入社会,让他们在自然中体会课文中所展示的自然美景,让他们在社会中体会人物活动的环境,体会人物的具体感受。同时,也可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录音机、VCD、多媒体等,向同学们展示用语言难以表达,利用现实条件无以企及的场景,让学生有种深临其境、如临现场的感觉。这一切都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另外,利用第二课堂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演讲比赛、诗歌朗诵、知识竞赛等。这些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无处不在,生活中不能缺少语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使语文真正与学生的学习紧密相联,也与学生的生活相依相伴。

 
标签:教学反思 构建语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诗歌鉴赏手法4(鲁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
下一篇:初中生必学诗名(北师大七年级必修备课资料)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