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阅读:612
标签:
备课资料
高三备课资料
高中语文复习(苏教版高三备课资料)
芮红灯
表达技巧类
一.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即事明理)如于谦《石灰吟》、李白《望庐山瀑布》
描写: 动静结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虚实结合(今宵酒醒何处)、视听结合(两岸猿声啼不住……)、时空切换(遥想公瑾当年……)、色彩渲染(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二.写作技巧
比喻、象征、夸张……李贺《李凭箜篌引》<赠汪伦>
烘托:如《大风歌》
用典:《京口北固亭怀古》
联想和想象:姜白石《扬州慢》、“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
对比、借代、互文:秦时明月汉时关
常见的修辞手法:
对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比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拟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夸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借代: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互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通感: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还有排比、反复、回环、顶针等)
三.解题步骤
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是怎样用这种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感情。
四.巩固练习:
1.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2.阅读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寸草心”、“三春晖”分别比喻什么?说明了什么?
3.阅读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诗中不作一句议论却是怎样怀古的?
4.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5.
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技巧类答案
1.后两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两”、 “相”二字把人和山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两字更突出了诗人对山的喜爱。
2.以小草比喻游子,以春天三月的阳光来比喻慈母的恩惠。说明慈母的厚爱,儿子是无以报答的。
3.诗人只选取了野草、斜阳、飞燕三种景物进行描写,而把对历史盛衰兴亡的感慨,寓情于景,让人思而得之,含蓄有味。
4.采用拟人化(对写法)的手法(步骤一)。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步骤二)。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步骤三)。
5.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标签:
备课资料
高三备课资料
高中语文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正确使用虚词教案(粤教版高三教案设计)
下一篇:
词类活用(苏教版高三备课资料)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