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861  
标签:教学论文
引领个性发展,彰显心灵彩虹——也谈素质教育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学论文)
 摘  要: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就是,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具有个性特点和独立性的,应该扭转以往过于重视接受型学习的现象,允许个性化、多样化的阅读习惯的存在与养成,本文侧重于语文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彰显学生心灵深处多彩世界,使阅读成为学生每天最喜爱的必修课。

      关 键 词:素质教育;个性发展;语文;阅读教学

      素质教育下的阅读教学该如何进行,这是当前困扰许多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其实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此有着明确的指导意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个意见的核心就是关注和重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但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是个性化解读文本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尽可能地发掘学生的阅读潜能,引导其在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中,萌发参与的热情,不断提高阅读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要求教师有严谨的教学态度,能在课前吃透教材,对文本有深刻、独特的理解,更要求教师时刻留心,做课堂的“有心人”,不断于细节处引发精彩。笔者在新课程实验教材的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简述如下:

      一、抓住细节,引出精彩

      在教学中,有时会对课堂氛围的平淡感到一些遗憾,我曾经多次思索这个问题,但总是找不出较好的方法。有一次在一份语文教学杂志上看到一篇题为《深入到“标准答案”的背后》的文章,作者总结了自己在教学《小橘灯》时抓住一个学生不经意间提出的问题而引发无限精彩的经验,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开始留意自己的课堂,发现其间也荡漾着许多细节的波纹,每一次,我都努力去捕捉它,力求使其漾出一片美丽的水花。

      上冰心的《纸船》的时候,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朗读时的停顿和重音,并说说这样做的理由。在学生展示阶段,班里语文成绩最好的乔敏说:“我觉得‘有一只’的‘一只’要重读才好,但我还没想好理由。”我没有接过这个问题进行讲解,而是如往常一样,顺势将这个绣球抛向全班学生:“对呀,为什么只希望‘有一只’呢?‘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地叠着,总希望每一只都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每一只都流去不是更能带去我对母亲的思念么?”

      “纸船是纸做的呀,一个小小的波浪就可以把它打沉,而我和妈妈又相隔那么的遥远,怎么可能每一只都流到妈妈身边?”反应最快的卓先龙又抢先发表了见解。

      “不对,按实际情况看,根本不可能有纸船真的流到妈妈身边!”喜欢理性思考的吴航锋习惯性地双手一摊。

      “的确是这样的,那冰心还要如此执著地去折,——这看起来似乎毫无意义!”

      “怎么会呢?明知不可能还要‘不灰心地每天地叠着’,仅希望有一只能流到妈妈身边去,付出这么多,所求却这么少,这正说明她爱妈妈爱得深呀!”

      “难道非要流到妈妈身边去吗?我觉得只要在她的心里觉得已经流到妈妈身边去了,她对妈妈的思念之情就会减轻一些。”

      “冰心折了那么多的纸船,相信皇天不负有心人,总会有一只真的流到妈妈的身边,带回女儿的思念之情,我想妈妈看到这只满载着女儿思念的纸船,忧郁的心一定会欢喜,心上的石头一定会落地,而这,正是女儿想要的。为了这一切,即使有多么难,只要有一线希望,冰心也决不会放弃。”

      “我想起了一句歌词‘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过得比我好,什么事都难不倒’,我想这恰好体现了这一境界。其实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感情也是这样的。我们的爸爸妈妈每天辛苦工作,忙忙碌碌,他们付出那么多,却心甘情愿,从不抱怨。这一切,也应该是源自他们对我们深深的爱吧。”

      “对呀,人间的爱总是相通的——只求付出,不求回报。”

      上课前,我只考虑要引导学生领会冰心带有淡淡感伤的思亲之情,但没有想到经过学生的一番演绎,竟然注入了如此深厚的情感,在为学生喝彩的同时,我又一次感到了压力: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如何敏感地抓住最佳教学契机,以自己的课堂机智碰撞出学生的思维火花并使之燎原,这一切,需要不断地努力。

      二、允许“越轨”,溪水淘金

      在课堂上,许多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牢牢循着自己的思路走,一旦听到一些“不着边际”或听上去有些“唱反调”的问题,就会认为那是调皮捣蛋。其实,提出这样问题的学生未必是存心捣蛋,而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与众不同,思维活动更为活跃。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不能随意地斥责、忽视,而应当宽容地给予他们陈述已见的机会,并趁机进行引导。虽然这些学生提的问题不可能都有价值,但如果教师梳理得当,还是可以从中发掘出许多金子的。我班上有位小个子的男生叫方周,语文成绩一般,但总喜欢在我激情讲解,渐入佳境的时候高高举起双手,提出一些出格的问题或发表一些异乎寻常的看法。最初,他的做法引起了班上学生的哄笑,我及时制止了学生们的这一做法,告诉他们能不断地提出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这样的学习才是积极有效的学习,才是值得提倡的学习。同时,每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都会引导学生一起来分析这些问题和看法,评价它们的价值。渐渐地,班里就形成了这样的氛围: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和看法,同学们就自发形成几派,展开论辩,在这自发的论辩中,往往能收获许多惊喜。现从中采撷一例:


展开全文阅读
      教学《山中访友》时,读到“蚂蚁,我的小弟弟,茫茫天地间,我们有缘分,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一句,在引导学生理解这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后,我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他们说说自己曾经怎样对待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的蚂蚁。一些男生红着脸说自己在此之前根本没有意识到蚂蚁也是鲜活的生命,有的曾经用脚踩死过它们,有的曾经将它们投入水中以看其挣扎为乐,有的曾经将它们的身体一分为二。学生的忏悔结束后,我趁机教育他们应该像本文的作者一样珍爱生命,珍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让我们这个世界和谐发展。这时,潘肖晖的手又高高地举起,不等我示意,他就站起来颇有些激动地说:“我觉得作者不能算是真的珍爱生命,因为他摘花了,而花也是有生命的。”不待我发话,学生们马上重读了那一句“采一朵小花,插上我的头发”,一番唇枪舌剑又开始了。

      “我不同意潘肖晖的说法。作者摘花并不是存心伤害它,而是因为太喜欢它,情不自禁地采下了它,这是喜欢的一种表现。”

      “我觉得作者的做法不对。喜欢它就应该爱护它,爱护它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它自由地绽放它的美丽,我相信野花也是更愿意这样的。”

      “是的,我想如果野花会说话的话肯定会抗议的,就像我们去捕一只鸟的时候它会逃跑一样。”

      “但野花和鸟毕竟是不同的呀!野花摘了下次还能重开,而鸟如果死了就不能重生了呀!”

      “野花和鸟都同样拥有生命,而生命应该是平等的!”

      ……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场论战,讨论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原来的问题。虽然由于这个“突生”环节,原来的教学计划被打乱了,但下课时学生的欢呼声告诉我他们喜欢这样的课堂,而我也为学生的表现欣喜。

      三、创设情境,增进体验

      课堂上,由学生而引发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毕竟不是很多,所以教师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是必要的。在教学中,教师不妨多提示学生“如果你处在这种情境,你有何感受”,“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这其实就是一种调动学生生活经验的方式。此外,许多活动式阅读指导如排演课本剧、人物角色转换等,都是调动学生生活体验的有效方式。教师利用图片、影像、音乐等方式的目的,都是为了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帮助对文本的解读。但我以为立足于文本的经验唤醒应是主要方式。在《木兰诗》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及木兰这一形象,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对于可汗的封赏,木兰为什么不接受?她选择留下来继续为国效力,为百姓谋福不是更好吗?”经过一番热闹非凡的讨论,学生举起的手就像雨后春笋一般。

      “因为她是个女孩子呀。在古代女子是不可以当官的,更何况,她女扮男装就已经犯了欺君之罪。”

      “应该是由当时女子在社会中的地位决定的吧。古代的女子被要求三从四德,相夫教子,这从很多古装电视剧中都可以看出。其实包括木兰在内的许多古代女子的才智并不比男子逊色,却被要求‘女子无才便是德’,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女子的歧视,所以木兰女扮男装建功立业是不被当时的社会所容的。”

      “的确是这样的,要不然木兰也就没必要女扮男装了,完全可以以一个女子的身份去保家卫国。我还觉得她辞赏还家并不是仅仅考虑了自己的生死,如果真相被发现,不仅她自己必死无疑,按照当时极不合理的严酷律法,势必殃及他的父母兄弟。所以选择离去是她不得不做出的无奈决定,这也恰恰体现了她的善良以及对亲人深深的爱。”

      “我倒觉得木兰未必就考虑了这么多。作为一个生长于乡村、劳动于乡村的农家姑娘,勤劳质朴是她的本性。对她来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荣华富贵,丝毫比不上与父母团聚的幸福,自由劳动的欢快,与姐弟相亲的和谐。”

      “是啊,穿了十多年戎装的木兰说不定心里是多么地讨厌打仗呢,她换上女儿装时是那样的开心,那样的活泼可爱,与其‘伴君如伴虎’,倒不如做个在父母面前撒娇的小女儿呢,也许她还已经有了心上人呢!”

      “还有,也许在十多年的军营生活中,她早已看透了官场的黑暗……”

      结束这个环节的教学的时候,我衷心地告诉学生是他们让我深深地理解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我欣赏他们敏捷的反应,宽阔的思维,相信长此以往,他们会有更惊人的表现!

      四、多维互动,丰富阅读

      课堂阅读环境较为特殊。它既能进行个体的独立思考,又会受到群体的阅读制约。阅读,说到底乃个体对文本负载信息的涵咏、感悟和发现,个体徜徉于文本思想智慧的海洋之中,进行多元化的文化选择和多方法的文化品味,但群体的从众效应也影响着个体的独特视角,因此,阅读必须互动。①生生互动。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流动的、鲜活的、生机的课堂,才是生生互动的课堂。个性化阅读结论的开放交流交换,畅所欲言,无所顾忌,可充实弥补完善优化自我结论,提升思考质量。②生师互动。即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个性化阅读教学,师生都是探究者,都面对着新问题,对文本都能在已有的知识积淀之上,建构自己的新视点,赋予自我的新理解,这也就决定了要相互探讨,相互启迪,而最终达成相互提高。③时空互动。即文本、文本作者和阅读主体的相互交流。文本传达的信息,文本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思想、趣味和意境,只有作者本人才清楚,读者面对文本所存在的时空差异,从而导致代代读书人对原作作出各自不同的阐释。于是,趣味和魅力也就产生了,读者凭着自我生存环境和所处的时代社会特征,审美趣味,直觉经验,追寻作品的原初意义,寻找契合点,默默进行着思想交流和情感共振,这一互动过程,其乐无穷。

      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权利和自主选择阅读的空间,才能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阅读需要。①自主选定阅读主题。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要了解和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根据个性与共性的发展关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自己确定阅读目标和选定阅读课题,学生自然有兴趣。教师只有善于点拨、大胆放手,才能造成宽松课堂教学氛围,也才能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进而培养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②自主取舍阅读内容。教师要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公。让学生主动地学,让学生自主取舍阅读内容,学生才能利用自身优势,去发挥个性阅读的自身潜能,有所取舍去读,有所目的去读,读才会有方向,也才会有兴趣,也才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阅读发展。③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学生因各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兴趣、爱好不同,个性阅读表现不同。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阅读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新课标告诉我们要重视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这就要求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运用自己的“个性”来展示学习过程,达到阅读效果。这样自主选择阅读方式,读与练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学生课外阅读会变得主动积极,读书兴趣也会大大提高。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才能丰富阅读课堂的教学资源,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阅读平等对话,以展现自主的阅读新方式。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尝试,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的体验一旦得到引发,他们对文本的解读往往能准确到位,往往能多姿多彩。为人师者,理应不断为其创设机会,使其秀出心灵的多彩。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深入到“标准答案”的背后》,《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7期,程东文。

      (作者,江苏省沭阳县颜集中学  宋加年) 
标签:教学论文 引领个性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妙用“成语”偶得(教学论文)
下一篇:情境教学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