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1637  
标签:备课资料
古诗鉴赏题的几种答题模式(人教版备课资料)
   一、 分析意境类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解题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了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范式】描图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的第12题) 

   春行即景(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明确】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描图景)。但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有“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点氛围),从中更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析情感)。 

   二、 分析技巧型 

   【提问】这首诗(词)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解题分析】表现手法是诗(词)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表现手法分抒怀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1)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及托物寓理等。 

   (2) 描写手法主要有衬托(正衬和反衬)、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对比、白描。 

   (3) 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范式】明手法(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示例】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浙江卷第16题)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青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依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明确】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明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阐运用),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析效果)。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花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也娇羞之态(阐运用),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析效果)。 

   三、 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唱、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答题范式】明特色(有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重庆三检) 

   观祈雨(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上有什么突出的特色?试作简要的赏析。 

   【明确】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明特色)。第一句中的“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列例证)。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和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析感情)。 

   四、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那一个字?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过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读,应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范式】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全国卷第三套题)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 


展开全文阅读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中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明确】“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呤,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含义,描景象)。“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点情境) 

   五、 一词(句)统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词)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字、一词或一句就能成为全诗的线索,构成全诗的感情基调,抓住它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学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范式】思结构(它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它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辽宁卷第16题) 

   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头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貌。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明确】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思结构),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虑主旨) 

   六、 观点不同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解答分析】依据原诗(词)作答,一定要从原诗(词)中找到理由、原因。 

   【答题范式】找要点(找到原诗句中的关键点)+分条述(用翻译的形式) 

   【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浙江卷第16卷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明确】游子思乡归: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已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找要点,分条述)。 

   思妇盼归人:上片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高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找要点,分条述)。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以上六种答题范式只是一种模板,它可以使广大考生明晰答题的正确指向,至于在这个框架内具体填写什么内容,还需要广大的考生对全诗作悉心的口味和揣摩。只有将“正确指向”和“准确内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抢占古诗词鉴赏的制高点。

 
标签:备课资料 古诗鉴赏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李商隐《锦瑟》诗摭谈(人教版高一备课资料)
下一篇:感悟生命系列(人教版备课资料)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