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8740  
标签:教学论文
论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中学阶段大力提倡创新教育,高度重视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和国家综合国力的大问题。在新旧世纪之交,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之际,全社会应充分认识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教育工作者应探索在中学阶段实施创新教育的规律,研究实施并取得成效的途径。 

           一、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趋于成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判断能力,思想活跃,接纳信息量大,求知欲强,可塑性较大,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心理和生理基础、在这一阶段,中学生还未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模式,知识迁移能力形成速度快,阻滞因素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 

           目前,人们较多地责备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出的创新人才少。殊不知,中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许多进入大学的新生被中学的应试教育训练成“考试机器”,他们博闻强记者多,富于创新才能的少。而一些获得诺贝尔奖较多的国家的中小学就非常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尽管我国中学生参加奥林匹克大赛屡屡获奖,我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却几十年无缘。我国参加奥林匹克竞赛的中学生选手是层层选拔,集中训练,由专业教师专门辅导,训练出的选手所向披靡,远胜其他国家选手一筹。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在探索未知世界时,则在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需要常人没有的创新能力。这一事实足以使我们认识到当前中等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的极端重要性。 

           二、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要面向全体学生   

         人们以往对创新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认为培养创新能力只是对部分优秀学生而言,这是将创新与创造的概念相混淆而产生的错误认识。根据《辞海》的解释,创造”指“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突出地表现在“首创”和“前所未有”上,而创新则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创新既包括前所未有的创造,也包括对原有的知识的重新组合和对其使用价值的重新发现。由此可见,人们常说的创造属于最高层式的创新。事实上,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创新就是我们个人自身有一种新的经验或思想的产出和获得。因此.可以说人人都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创新潜能。因此,中学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注意开发每个学生创新的潜能。教师只有珍惜学生创新的巨大潜能,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加以开发和利用,才能使每一名学生都感到创新是自己能做到的能做好的事情,使创新成为学生生活中的动力和快乐的源泉。 

           教师在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发和利用所有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能力,主要的是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弘扬中学生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和欣赏每一名学生,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的意见;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提供机会,启发学生思维,使他们依靠自己的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③教师要鼓励所有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独立探索与解决问题必教师要支持学生学会合作,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共同创新;⑤教师要自觉地将创新意识融入教学中,要在教改实践中勇于创新,在教学中求新求异,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把创新的种子播撒在每一名学生的心田里。 

           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对原有的课程、教材、教法、教学手段进行改革。 

      同时,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它要求教师:①运用启发式教学,尝试发现法、探究法,运用变式教学,教法有新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热情;②提供创造学习的气氛,平等、自主、民主、开放度全、温暖、幽默,让每名学生都沉浸在创新式学习的快乐中;③善于发挥每名学生的长处,创造性运用提问技巧,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④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讲课少而精,以让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为主线,指导学生学会思考;⑤避免过早地下结论,特别是启发学生自己学会判断,鼓励学生要有独立见解,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创意和与众不同的观点。 

           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两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首先,要注意培养每一名学生的独立人格,创新就其实质来说应该是人的自觉自愿的行动,完成创新就要有发自内心的强烈的创新冲动。由于我国正处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时期,又经历了较长时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人的主体价值长期得不到肯定和尊重,教育也忽视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创新是一项需要人们投入全部智慧的事业,是自我价值实现的最高表现形式。一个具有很强创新能力的人,必然是一个自尊、自立、自主、自强的人,也必然是一个具有很强的独立人格的人。一个没有独立人格的人,必然要迷信过去,人云亦云,满足于现成结论,懒于独立思考,迷信权威。这种类型的人必然也不能自觉地进行创新活动。中学阶段,学生的人格开始萌发形成,中学教育要使学生形成独立人格,成为活动的主体,展现每一个学生的个体价值,使每一名学生都自觉投身于创新活动。另一方面当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许多创新活动需要很多人的协作共同完成,需要每个从事创新活动的个体。善于使自己向他人、向社会、向整个人类的认识网络开放,利用他人的、全社会、全人类的智慧从事创新活动。因此,必须具有开放的意识、合作的意识和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创新的能力。 


展开全文阅读
           三、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和实现创新设想的实际能力,其中,创新思维居于核心地位。心理学研究证明,创新思维与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密切相关,聚合思维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它十分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试图形成对外界事物理解的种种模式,追求问题解决药惟一正确的答案。发散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它不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不追求问题解决的惟一正确答案,它试图就同一问题沿不同角度思考,提出不同的答案。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都能通向创新之路,两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创新思维的基、础。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首先,两者是性质不同的思维方式。聚合思维是一种有条理、有范围的收敛性思维,它具有方向性、判断性、稳定性、服从性和绝对性等特点。其本质是按照形式逻辑,逐步进行分析推论,且终得到符合逻辑性的结论;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无规则、无限制、无定向的思维,具有灵活性、流畅性、多变性、新颖性和相对性等特点,就其实质来说,发散思维定强调对未知信息的相像和假设,因而很大程度上是新信息的形成。其次,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相辅相成,构成了创新思维的基础。因为,没有聚会思维,就没有创新和变革的条件和基础;没有发散思维,就没有创新和变革的想像基础和动机。此外,在创新思维中,两者不是等量齐观的,发散思维在创新思维中居于比较重要的位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有三个特征:变通性(指对事物能够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受各种心理定势的影响)、流畅性(指对事物反应迅速,在短时间内可以想出种种不同的念头)和独特性(指对事物能够有不同寻常的见解)。发散思维的这些特征可以被视为创新思维的主要构成要素。由于我们目前的中学教育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而忽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因此,要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充分认识发散思维在中学生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要在培养学生聚合思维的同时,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这是因为,我们的教材、教学方法、学生评价方法产试制度都有利于聚会思维的形成,而不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 

           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创新思维形成过程中非智力因素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心理学研究揭示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要和培养与创新思维有关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这里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求知欲、独立性、灵活性、坚韧性、强烈的动机、热情、自信心。吃苦耐劳等等。创新是每个人都有的内在潜能,要有效地开发出这些潜能,需要个体有从事创新活动的驱动力,个体的兴趣和动机是从事创新活动的内驱力,非智力因素减弱以至降到很低水平,是创新思维不活跃的关键因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因素,就要激发强化他们的非智力因素。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育信心,要让他们相信自己有创新能力,有能力受到他人的尊重,有能力独立地解决各种问题。其次,要尊重学生的想像力,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永远保持其具有好奇、质疑、探索的自觉意识。最后,要形成一种商讨气氛,允许不同意见存在,这应成为每个集体成员的共识。 

           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创新思维,还要有实现创新设想的能力。这些能力既包括思维能力,也包括实践动手能力。 21 世纪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竞争性的世纪,发展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其创新潜能,是中学生教育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没有中学创新教育的成功,就没有中华民族强大的创新能力。 

      
标签:教学论文 论中学生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电教媒体在语文侧重教学中的作用与效果
下一篇:知识经济与构建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