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455  
标签:教学论文
品读课文,感动自己——让人性的光辉照亮我们内心(苏教版高一教学论文)
阴差阳错的关系,给职高的学生用了新课标苏教版的语文教材。考虑到学生的基础,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学习电影分镜头稿本《辛德勒名单》时给学生看了原版电影。不想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只关注电影中动作激烈的镜头,而作者和导演想表达的意图基本是视而不见。以后这样的情况又出现过几次,联系社会上对职高生的看法,作为教师也陷入了深思。我们的学生最缺的是什么?或者说,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缺少了什么?应该是因人性的缺失而丢掉的一种悲悯的情怀。

当前,伴随着语文课改和新课标大讨论的浪潮,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被广泛关注和认同。在我们这些小城镇学校,由于师生自身情况和客观条件限制,这方面的实践相对薄弱,正因为相对薄弱,才更需要更多的探讨和尝试。支撑语文课堂的要素有三:作为主导的教师,作为主体的学生和作为载体的文本,三者缺一不可。如果避开教材谈人性化,那么语文教育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终极目标就难以真正实现,教学效果也将大打折扣。语文课文作为语文教育的工具,也承载着厚重的人文精神。任何抛开教材或者忽视教材中人文精神的挖掘而空谈所谓的人文教育的做法,只是一种急于求成、有名无实的“无土栽培”而已。 

曾经听过一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品《项链》。可以说这篇自问世以来就以其精妙的艺术性和深刻的思想性的完美统一而倍受推崇的作品在中国流传甚广,当代的中学生几乎都在语文课本中读到过它,是一篇经典教材。为了上出新意,执教老师可谓绞尽脑汁、费尽心思,精心“包装”,十八般武艺齐上阵,演讲、竞赛、讨论、唱歌、辩论、演奏,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结果当然是获得了“一致好评”,不少人认为这堂课立足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当前语文教育的“三个维度”的理念,特别对几个“脱离了课堂内容”的讨论题给予了高度赞赏:认为题目设计新颖,学生反映强烈,不仅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更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堂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语文教学示范课。其实不难发现,这些讨论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表面上热热闹闹,但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效果很差。讨论在形式上也显得呆板单一,时间短了,讨论不清楚,时间长了,课堂时间又不够。加上引导不善,在枝节问题上争论不休,流于肤浅。还有的课堂,片面追求学生的主体性,不定内容,不定规范,由学生自由发挥,畅所欲言,结果失去控制,使课堂陷入混乱。为什么我们善意的初衷却无法在实际中发挥有效的作用呢?经过冷静地思索,可以认为,原因在于当前的人性化语文教学理念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一、对什么是语文教学的人性化认识模糊不清 

人文主义发轫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以人为本,尊重人格,颂扬人性,提倡人权,要求关怀人生的终极意义,概括地说就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这是哲学范畴内的人本主义,它与我们所讲的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并不是一回事,它的核心是“人的发展”。而人性化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实实在在的学习主体——学生,是语文教育过程中个性独特的“这一个”,关注的是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说人文性是语文基本特点,但并不能扩展为凡是具有人文性的内容都是语文教学的内容。语文教育目标的实现,并不能解决“人的发展”的所有问题,同样,“人的发展”的所有问题也不必全部搬进语文课堂,事实上,语文教育也无法解决所有问题。 

正是因为很多人忽略这一点基本常识,所以就出现了一些不像语文课的所谓的公开课、示范课,整堂课热闹非凡,从天文到地理,从音乐到舞蹈,从历史到社会,从数学到爱情,就是惟独不见了语文。失去了“语文味”的课堂还是我们追寻的境界吗?这不是语文,至少不是真正的语文,而是“八宝粥,大杂烩”。语文教学过程的本身决定了它必须立足语文,决不能脱离语文、抛开课本去抽象地空谈“以人为本”。 

二、对人性化语文教学理念的实践形式大于内容 

其实,人性化语文教学并不是什么新名词,它也不是什么泊来品,传统语文教学中早就有深刻的论述。孔子就有“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在《论语•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针对三人的不同追求和目标,孔子并没有单纯地评判是非对错,而是通过点拨、开导、激发和认同的手段来指导学生修身立志。这不正是人性化教学的典范吗?

语文教学的人性化是指导实践的科学理论,绝非是装点门面的口号。从当前的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说,我们天天都在喊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但一到具体的课堂教学的时候就又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丢了,看似热热闹闹的课堂讨论,其实不过是老师挖了一个接一个的“陷阱”让学生往下跳;说是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常是雷声大雨点小,或是虎头蛇尾没有下文。教学中人性化的落实,不能只重形式不重实质,人性化只有真正落到实处,我们的课改才有希望。

三、对人性化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不明确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伴随着科学主义教育思潮的冷落应运而生的,当人们发现科学知识并不能解决学生的所有困惑的时候,于是提出了人性化教学的理念。当前在形形色色的语文教学语文教育的冲击下,语文教育的目标渐渐地迷失了自我。其实,“语文教育本质在于培养人的听说读写的言语交往活动能力,以适应社会交往和改造自然和社会及自身发展的需要,”所以语文教学的人性化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切切实实地进行科学高效地进行语文训练,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在我们倡导人性化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保障我们的发展方向不至于有所偏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贯彻以下三个原则:

1、主体与主导并重(尊重主体的同时谨防教师主导地位的失落)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做老师评分。老师的教是布道式的,学生的学式接受式的,学生永远是虔诚的信徒,忠实的听众,冷漠的看客。这抹杀了学生的互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从人性化语文教学的角度出发,学生的主体性应该得到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核心地位应当得到保障,师生之间理应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但当前我们反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时候,常常把老师的作用忽略了:一堂课下来,给人的印象就是,老师形同虚设,可有可无。虽然我们说,教是为了不教,但决不是否定老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教师的地位不能夸大,但也决不可抹杀。不承认教师在与文本对话中对学生的启迪作用,不承认教师在课堂对话中具有的组织作用和支撑作用,就会造成语文课堂放任自流以致瘫痪的严重后果。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却了自己在课堂上的职责,那就是引导学生感悟、鉴赏、学习、提高。只有教师必要介入,为课堂探讨把好方向,对文本做必要拓展,才会激发学生进一步探讨的兴趣,也才能将探讨导入正轨,引向深入。放任学生在课堂上漫无目的、浅尝辄止地学习,就是老师的渎职。有人曾提出教师应该是课堂的主持人,但我们以为,仅仅是主持人是绝对不行的,教师有义务进行深入的点拨,也应该积极地参与探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关心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养。


展开全文阅读
2、个性与共性兼顾(凸显学生个性也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近年来,语文教学的人文理念得到全面贯彻,不少人一提到以人为本,首先想到的就是以发展个性为主,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需要,张扬学生个体的生命价值等等。相对于过去我们片面强调了学生的社会公共性,抹杀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言,确实是一大进步。但是我们不能从一个片面走向另一个片面,要知道,真理多跨一步就成了谬误。学生的个性当然要尊重,但讲究个性决不等同于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对教学规范的彻底抛弃。尊重个性,允许并鼓励学生敢于反叛传统,但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靠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来体现与众不同,还美其名曰:培养学生的个性。人性化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前提下的循序渐进、和谐发展的过程。

语文教学要落实人性化,应该“不但要构建与解构文本的静态语文能力,更要不断地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层级,促进每个学生的语言交往活动的能力不断发展,使学生的言语活动越来越符合社会规范”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人既是独立的个体,也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我们认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不同人的感受也有共同的原则。对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我们当然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对事物发表独到见解的能力。但过分强调个性而忽视共性,只会加重学生的“自我中心”的狭隘自私的心理。人性化语文教学,不仅应该关怀学生个体价值,更应该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未来的公民应具备善于学习、尊重生命、关心社会、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所以,在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发展个性特长的时候,也应该兼顾他人,学会倾听。

3、情感与双基共赢(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也不可放弃双基训练)

过去,我们一味地谈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宏扬人文性、个性化学习的今天,这种落后僵化的方式确实该到了被彻底改革的时候了。语文教学责无旁贷地担任起了培养学习个体健全心理和人格的任务,因而关注学生内心需求,以他们的情感为本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今天,在人文教育的感召下,全社会都在呼吁给学生减负,学生的负担要不要减?要减!但问题是怎样减?减哪些?是不是将所有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都放弃呢?如果不分青红皂白搞一刀切,造成的后果将是学生语文素养彻底退化。人性化语文教育决不排斥基础训练,言语交际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训练。文言文教学中,一些重点的实词、主要的虚词、特殊句式、部分成语以及意境、语言、手法上的主要特色等的确比较枯燥,但这些内容是学生继续学习,自主学习的基础,抛开对作品的人文解读,抛弃对作品语言文字运用特点的充分扎实的处理,而孤立地追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那也只是一种空中楼阁。比如有人上《窦娥冤》,抛开对课文的语言音韵美和悲剧因素挖掘,而把重点放在研讨“窦娥的贞节观念”上,这种跨越“知识和技能”两个基本维度而直奔“第三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做法,看起来热闹,实则对学生的能力提高没有任何帮助。

语文教学派别林立,但没有也不可能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来解决语文教学的所有困难,所以语文教师切不可盲目跟风,教学理念的选择必须经过理性地思考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借鉴、吸收、再创造地运用。人性化语文教学的原则就是:只有更适合的,而没有都适合的。语文教学对象不是面向全体学生,而是面向每一个学生。让语文课堂充满神韵和灵性,让人性的光辉照亮我们内心。

 
标签:教学论文 品读课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短歌行(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下一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炼字教案(苏教版高三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