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516  
标签:教学论文
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a href=http://bbs.ruiwen.com(本站论坛专稿)/a
原帖地址:http://bbs.ruiwen.com/thread-20471-1-1.html

      非鱼

      高考考纲这几年变化不大,能力考察的很多,但究其本质,无非是阅读和写作两大块,而这两块又都是慢功夫,常常会出现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的困境。这也是几年来高三语文教学中,困扰我很久的问题。

      在长期的摸索与实践中,我意识到写作与阅读是不可分割的,我也注意到很多学生在高三因学业负担重,不读文章,只做题,死记硬背一些名人名言等所谓的作文素材,却不会用,导致作文生拼硬凑,叙议脱节,空洞无物。针对这种现象,我尝试着用以下方法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训练其写作能力:

      一将仿写练习与作文练习结合起来。

      长期以来,高三复习中仿写、选用、变换句式以及扩展语段和作文分属于两大专题,高三教学中,我们常常在专题复习中将两者分开进行教学,在学生意识中,这两者没有关联。其实。仿写、选用、变换、扩展属于语言表达能力,而仿写是作文写作训练中最有实效的一个环节。我们的学生写作言之无物,语言枯燥乏味,是因为缺乏足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对生活缺乏足够的敏感,也没有掌握更多灵活的表达方法,而这都可以通过仿写句子来解决。要知道,模仿是学习技能的一个有效方法,我的做法是:把仿写、选用、变换句式以及扩展语段这一专题化整为零,让学生每天写两道此类题,或仿写,或扩展,或变换句式,然后收上来,逐一批改,采用整体讲评或个别评改的方法进行指导,并持之以恒坚持下去,这样学生根据范本模仿句式、修辞,展开想象和联想,时间长了,生动的语言表达逐渐成为了习惯,写作也就不再是畏途。

      当然精选作业时很有必要的。鉴于学生阅读面窄,语言苍白缺乏表现力这一问题,我精心选择修辞运用精彩的句子、对人物评说精彩的句子,说理深入浅出的句子,总之选择能让学生感受到文字魅力的句子。

      例如一次练习中,我整理了一段关于屈原的句子:

      透过遥远的时空,我们看到的是你在荒野中踽踽独行的身影,我们听到的是你充满痛苦和悲愤的歌声。你把荷叶裁成衣裳,你啜饮清露和菊霜,在只膜拜权势的人群中谁欣赏你的高洁、你的清白?为了风雨中的祖国,你奉献出了满腔赤诚,在黑雾弥漫的朝廷里谁理解你的正直、你的忠贞?置身在阴暗的深渊中,你的灵魂飞跃出了深谷,上下求索的翱翔。滚滚的浊流,淹没不了你生命的火焰,一道炫目的霞光从汨罗江上腾空而起,穿过漫漫长空,永远在人民心中闪耀!

      要求学生看第五册《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整理一段文字,模仿上面文段的句式和写法,写一段文字。

      学生练习示例:

      1、追述亘古流淌的濮水,我们看到的是你,一位槁项黄首或的老翁,透过早已灰黑的天空,我们看到的仍是你,一位步履蹒跚的先哲,你把那种孤寂的踟蹰留在心底,是忘记了它的苦涩,还是不愿碰触脆弱的心灵,在崇尚权贵的世人中,你永远是历史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2、漫步在历史的风景区,我们看到的是你在濮水边悠然独钓的背影,我们听到了你的低吟浅唱,你那清亮的歌声吸引了我们。你跨骑海鲲,遨游水中;你驱驾大鹏,漫翔天空。在实行霸权统治的黑暗世界里,谁能领悟《庄子》的真谛,触摸你那炽热的心。在奔波劳累的旅途中,又有谁能感受你内心的悲苦与辛酸。在迷雾中,你总能看到路的那一头,永不会失去方向。你面对黑暗与不公,总是最无情而又最坚强;对受苦受难的人民,却是最多情又最温柔。黑暗的风,浑浊的流,永不会将你湮没。面对你,我们不得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你是历史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这样的练习既给出了成功的表达样本,又帮助学生积累了素材,既锻炼了想象和联想能力,又使写作成为了习惯,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多接触多模仿精彩句子,潜移默化中对文字的敏感性也就有了,阅读与写作能力自然就得到了提高。

      二 系统整理素材,多角度梳理,帮助学生学会素材的运用。

      高三学生常常会面临一个困境,即素材记得很多,但真正到写作时,却感觉没有一个能用得上,或者勉强用上了,却文不对题。据我的观察,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足够的应变能力,不会多角度地理解素材,不能合理的转换素材。鉴于我所带的是复习班,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不能充分的引导学生研读、积累、分析各种材料,我采用先包办,后自主的办法,先找出各种经典素材,再找出各种优秀作文中对同一素材不同角度的应用,印出来,然后在每一周的作文课上,发给学生,引领学生朗读、讨论,研究人物,了解事例,研究角度的变化,学习叙议的合理转换,等学生摸到门道后,再给出材料,让学生确定主旨,写一段文字,或者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自找材料,写一段文字,再在课堂上交流讨论,评定优劣。这样两个阶段下来,学生也就掌握了方法,提高了文学素养,培养了写作兴趣。

      高三语文教学因为直面高考,所以多了些应试意味,少了些文学素养的培养。怎样在得到满意的分数与阅读欣赏审美中寻找平衡点,的确是每一个高三语文教师该好好思考的问题。以上仅仅是我从教十余年来的小小体会和探索,也许并不成熟,写出来与各位同仁评论,以求更大的进步!

      
标签:教学论文 让写作成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作文辅导:如何用名句画龙点睛
下一篇:《历史的侧影》之股评家张良与操盘手刘邦(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