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491
标签:
教学论文
科研型教师——素质教育的呼唤,成功教师的境界
天津耀华中学特级教师 张俊瀛
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呼唤着教育科研作先导,呼唤着大批科研型教师的涌现,这是教育“三个面向”的需要,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是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需要。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地位与作用是通过教师和教师的创造性的工作去实施和体现的,只有具备了鲜明的教育科学理性的观点,坚定地在科学理性的指引下,才能走上追求成功教师的征途并逐步进入成功教师的境界。
自我定位,明确方向
教育、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理论与实践都告诉我们,它大体可以分为四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实践——辛苦型。这一类型的教师勤于实践也勇于实践。他们对工作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奉献精神,深入备课,耐心辅导,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一丝不苟。但是在工作中明显地缺乏研究意识,因而漠视许多值得探讨的有意义的教学现象、教学方法;不注意经验的积累与反思,缺乏对有价值的实践成败的总结,丧失了对自身、对周边教育教学现象因果关系的探索。因此常常与好的经验、方法、规律的发现失之交臂,在成功或失败时也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使之蒙上偶然的色彩。刚刚参加工作两三年的青年教师,有这种现象是正常的也是自然的,如果已经是有七八年以上教龄的教师也停留在这个水平;应该是值得反思的。
第二种境界是经验——积累型。这一类型教师重视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认真总结自身实践的成败得失,深入思考其中的心得与体会,感悟与启迪。他们也能够较自觉地观察周边的教学活动中的现象,借鉴其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的经验与教训。这样的教师往往是教学的有心人,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有着强烈的把工作干得更好的愿望与热情,也有着冷静而深刻的归纳总结的理性。然而由于个人实践固有的局限性,对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的空白或浅表性,造成他们有时表现出视野不开阔、焦点较单一,思维停滞在解释、佐证的层次上,缺乏说明力,缺乏普遍指导意义,他们的谈论及文章大多是回顾和介绍自己在实践中被证明为有效的做法,剖析自己在实践中得到的提高与教训。
这样的教师正处在前进的十字路口上,要么“固守家园”,囿于自身实践的狭隘和理论的局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往复循环,无新意,无发现,无创造,最终退化到实践——辛苦型;要么在自己已有的经验及理论的基础上,孜孜不倦地学习研究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学方法,探索教学现象的规律,使自己的实践从盲目走向自觉,使理论从含混趋于清晰,向着更高的境界迈进。
第三种境界是科研——创新型。通过教育科研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这一类型教师的自觉选择和自我追求。他们远远不满足于个人的体验和浅层次的认知归纳上,而是强烈地坚持走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道路。一方面在自己努力积累的经验中寻求内在规律并使之升华,一方面如饥似渴地学习移植他人的经验并追求其成功的内涵,明显地表现出高度自觉的追求与事业心。科研——创造型教师是一批既有研究能力又善于钻研的人,对教育教学的理解达到了相当的深度,他们身体力行的是既教书育人,又从事教育科研,既提高自己又出成果福及他人,无论是现代教学的基本原则,还是现代教学的新观念——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质量观,都广泛涉猎,勇于探索。这是一批教师队伍最高境界的预备队员,正在向最高层次冲击。
第四种境界学者——专家型。达到这一境界的教师完全进入了教育教学的自由王国。他们积几十年的实践积累、理论探讨,对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熟谙于心,身体力行,挥酒自如,游刃有余。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惟其如此,他们才能既视野开阔,左右逢源,又个性鲜明。你总能感到这些教师的言论、实践的独到之处和高屋建瓴的气势。
扫清障碍,否定自我
对教育科研在认识和实践的误区是束缚教师投身教育科研的主要障碍。一些人认为,中小学教师搞科研、当学者,既无学家渊源,又无名师指导,岂不是痴人说梦!其实,“研究——创造型”教师,乃至“学者——专家型”教师本质上依然是教师,并非固守书斋、专事考证,孜孜于自我体系的学问家。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的真正意义乃是深入研究教育现象、准确把握教育规律、自觉调整实践行为,在实践中钻研、积累、升华。对教育科研的种种摆位不准或失误,究其原因,不外乎是:认识不到位,主观不努力,领导不重视,客观无压力。具体表现在:
1.教学与科研不是“一体化”,而是“主营”、“兼营”的关系。科研属“兼营”,既是“兼营”,则可有可无;既是“兼”则不能喧宾夺主。持这种看法的人常常表明的态度是“教是本份内的是,不干绝不行,研是专家的事”。其源盖出于把教学仍看成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陈旧教育观,没有确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思想——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思想。
2.教师主体妄自菲薄,视科研高不可攀。实际上,在复杂的教学过程中,有我们认识不够研究不完的规律,种种正常与异常教学现象的表露不乏教学本质性问题的反映。凡看到的、听到的教育教学现象,对它的一番认真思考就是研究,思考之后产生自己的观点、看法、评价,写成文章就是学问。一边教学一边研究,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久而久之,就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及风格流派,此中毫无神秘可言,也并非可望不可及,需要的是执着追求者的勤奋。
3.科研与教学相互对立,此起彼伏,顾此必失彼,二者不可兼得。殊不知,现代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中的实事为对象,运用科学方法揭示其本质和规律的创造性活动。如果作为教师仅仅教书育人而不从事教育科研活动,那么他的教育教学便不会有什么长进,缺乏教研的教学是一潭死水,丧失了深化教改的前提和提高质量的保证途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水是教育科研,惟有它才能浇开素质教育的奇花异葩。教师只有善于把教育教学工作自觉地纳入研究的轨道,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研究习惯,学会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状态下研究,才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工作与研究的一体,才能发挥其循环加速机制,长此以往,才能超越感性。
展开全文阅读
4.怕人说写论文搞科研是醉翁之意,沽名钓誉。现实中确实不乏其人——为利益而驱动,发表文章名利双收,甚至东拼西凑、剽窃他人。但这毕竟是新鲜空气中的微尘,不能因纤尘而不要空气,停止呼吸。应该看到科研使教育教学活动充满了朝气和生机,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收获与效能。真正一边从事教学工作一边狠抓教学研究的教师,非但没有影响正常工作,反而更充分地利用了业余时间搞科研,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一石二鸟,水涨船高,抱有“研就是教,教就是研,不研也能教”的观点的人只能终生为“匠”。
科研先导,重练内功
江泽民主席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教育者没有或缺乏创造力,不懂得如何激励和开发创造力,那么教育活动也就失去创造性。教师的创新意识与措施的源泉充分体现在教育教学的科研上,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呼唤着教育科研作为主导,如何针对学生特点,积极探索用什么方法,教什么内容,使学生有什么素质,追求哪些目标(知识的、技能的、方法的、能力的、情感的、德育的……),培养什么能力(观察、动手、自学、思维、表达……),为学生打好什么基础,树立怎样的意识、观念、理想……所有这些只有通过教育科研才能找到切合社会需求及学生自身条件的合理答案。
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依赖教育科研,这既是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所以建设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样也是追求成功教师的自觉选择——这就是依赖教育科研为自身实践与发展导航。教师队伍中实践——辛苦型,经验——积累型大有人在,他们对很多值得研究的现象熟视无睹,置若罔闻,丧失了宝贵的研究机遇和提高自己的课堂。传说释迦牟尼曾经问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会干涸,众莫能答。释迦牟尼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不会于涸。同样道理,科研是一滴水,教学是大海。教学是一枝花,全靠科研使它更艳丽持久。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科研成果不仅要学问高,而且要积累多。
教育是整体的、发展的、开放的,所以我们迫切需要调整和确立一种新的观念、新的意识——教师即研究者;教育教学即研究活动,树立牢固明确的科研意识。
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决定了科研的多向性和多角度,为科研开辟了广阔的视野。教学、科研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生活经历与经验,有着层出不穷、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场景,这都是教育科研的源头活水,肥源沃土。教师应当充满自信,你有着“提出问题”的敏锐感觉;你有着“搜索资料”的广泛条件;你有着“分析资料”的独特优势;你有着“建立假说”的实践基础;你有着“形成理论”的发展领域,现代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的五个方面就蕴含在教师的工作中,我们需要的是选择与坚持。首先就是选择课题作为起点。这关系到研究是否顺利,方向是否对头,有无成效及成效大小。为此必须兼顾需用的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其次是坚持,目标始终如一,不为人际关系的好坏所左右,不为环境恶劣所干扰,不为个人名利所纠缠。留心处处有学问,细心时时有发现,上心事事长见识,专心必定会收获。
克服教师自我中心意识,永远谱写科研与备课的主旋律乐章。众所周知,教学不息,备课不止。同样道理,教学不息,科研不止。科研与备课是教师生涯的永恒主题。常言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既是教学中知识能力的困惑,也是科研中方法目标的困惑。一堂课的成功绝不是45分钟的功力,而是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备课的必然。长期备课有别于短期备课就在于,前者是以知识积累为目的的过程,是全部自身修养的过程,是追求教学艺术精益求精的过程,是呕心沥血倾注于教研的过程。
第三次全教会对素质教育赋予时代的特征和新的内涵,突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这个号召再一次告诫我们:必须彻底克服教师自我中心意识,深入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勤字当头,路在脚下
科研型教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造就的。教育教学研究是综合的和整体的,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更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作为教师应当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注重在教育动态中不断获取新的教育理论,提高自身的研究修养。当然,更要突出教育科研的基本特征——创新,及时了解、掌握教育教学的新信息、新动态、新趋势,选择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的课题及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只有以超功利的奉献精神敢于实践,乐于创新,敏于捕捉,精于积累,善于总结,勤于思考,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实施自己追求成功的策略,必然会逐步“登堂入室”,成为教育科研的行家里手,真正进入成功教师的新境界。
勤字当头,路在脚下。勤于思考是捕捉选题、捕捉灵感、捕捉素材的源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对学习而言,那么对于教学则应是“教而不研则退,研而不教则废”。
勤于阅读是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修养水平,借鉴他人成败优劣的途径。读专业书、理论书、杂志报纸,甚至于跨学科的有启迪有哲理的读物,就是与智者对话,得到的是一种不可言传的精神享受和行为教养、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的提高。
勤于积累是厚积薄发的需要。只有采集花粉才能酿出甜蜜,教师的花粉就是在浩如烟海的种种资料中,撷取自己需要的,摘记,剪报,制卡片……日积月累就可以成为令人惊羡的“富翁”。
勤于总结。教学与写教科研文章是相互促进的,因为经常写才会时时留心辨别教学问题,才会更加主动积极地吸纳别人的成功经验,才容易发觉自身的不足,才能把握住时机找到提高自身的切入点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增长点。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不写教研文章的教师只不过是经验型的,而经常写的教师则有可能是创造型的!写得多,写得好的人未必是名师、大师,但不写者则一定不是名师、大师。
标签:
教学论文
科研型教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让学生喜欢写作文
下一篇:
教师心理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