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1587  
标签:作文指导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与校园文学创作现状调查(网友来稿)
福建省平和正兴学校 罗文斌(原平和一中)

      87年以来,地处闽粤交界处的农村中学-----平和一中校园文学发展迅速,景象喜人。我们认为自觉研究校园文学,掌握学生写作规律,可为作文教学创新拓展一方广阔的天空。尤其是我校新星文学社的成立和社刊《山鹰》的复刊,并越办越好,极大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淋漓尽致展示文学才华。开展校园文学活动,搭建各种写作平台,为课堂作文教学与创新,提供了许多宝贵启示:

       启示我们应当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让学生健康情感充分涌流;启示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让学生文化底蕴不断提升;启示我们确实加强文学练笔活动,让学生写作技巧日臻成熟。同时,作文教学的新探索、新发现,又为校园文学的蓬勃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使校园文学沿着正确、健康的轨道运行。

      为此,我们加强对校园文学活动指导,努力探索作文教学规律,进行了三年的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对校园文学的研究,寻找写作教学新路,拓展学生习作平台。

       把校园文学放在当代文学的背景下考察,可以看到,校园文学为低迷徘徊的文坛寻找到一条新路,又为作文教学拓展了崭新平台。在多种文化媒体高度发展的今天,文学仍然是中学生的追求与梦想,文学在帮助中学生构筑健全的人格、提高生存质量方面,依然发挥着其无法替代的作用。作家韩作荣说:“文学是人类灵魂的避难所,若干年后,当人们厌倦了纸醉金迷的物质文化,必然会重新拾起那些震撼心录的东西,譬如文学。”一个没有文学滋养的民族肯定是贫血的。校园文学,提醒我们不要忽视研究探讨其创作规律,不要忽视其潜在价值。

       ①校园文学对学生的影响是很长远的,深广的。

       王蒙的《青春万岁》,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从现在的眼光来看,它更应该是当代文学史上校园文学的鼻祖,其作品的思想内涵影响了几代人。

       而当代学生的群体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有着非常强烈的文学表达愿望。在目前的文学格局中,校园是与社会和网络并驾齐驱的三大文学阵营之一。校园文学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当代学生群体有强烈的文学表达愿望。这一群体的出现,让我们看到文学的新希望。文学队伍中出现了新生的后备力量。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社报社刊纷纷涌现。呈星星之火燎原之势。中学生发表文学作品有了许多园地,如《新校园小说》这样专发校园文学作品的杂志。它们与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主办的《中国校园文学》月刊交相辉映。为了深入调研当代青少年对祖国文字和文学的爱好情况,其开辟了“小说星空”、“岁月驼铃”、“牛刀初试”、“风铃如歌”、“他山之石”等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栏目,为青少年服务;以大气、活泼和厚实的文学作品引导青少年的文学阅读品味,从而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已成为广大师生喜爱的“绿色刊物”。随着郁秀的《花季•雨季》一炮走红,再加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青报“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等活动的举办,一大批有才华的中学生崭露头角。其中的佼佼者如韩寒、杨哲等还都走上了出书的道路。一时间,“少年军团出书热”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

       青少年校园文学作者们以他们的亲身经历,执著和纯真的情感倾诉着校园生活,引起众多在校学生的共鸣,校园文学作品也成了时下的热销书籍。如:东方舟《三个半大学》、龙秀梅《新的班主任》、张力慧《青春美丽豆》等少数成人写的校园文学作品外,韩寒《三重门》、管燕卓《一个高三女生的日子》、扬哲《放飞》、谷子《我是男孩,我的死党》、张蒙蒙《告诉你,我不是丑小鸭》吸引了不少学生。很多学生喜欢同龄人的作品,这类作品尽管不太成熟,文学性不高,但没有成人作品中的世故和矫情,阅读时感到流畅自然。

       ②校园文学促进学生了解社会、提高审美能力、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我们的校园文学活动与“研究性学习”互相结合、互相促进。文学社、校园文学刊物,团结大批爱好文学的积极分子,激发创作热情。通过文学活动,学生拓展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渠道,同时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 校园文学与“研究性学习”互相结合,使学生较广泛地涉猎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据我们的统计,每一届学生纂写的“研究性学习”论文有百分之三十八点七是文科方面的。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中心,把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具体目标,使受教育者具备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素质。文学教育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兼具德育、智育、美育的多重功能。文学即人学,文学是使人发现、反省、完善自身的镜子,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人的精神世界,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中学语文课的重要补充,业余校园文学活动要培养中学生的文章读写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并且让他们在创作学习中学习民族文化、认识社会、人生、自然。张志公先生说:“文学教育不仅可以丰富知识,提高文学的理解力、鉴赏力以及联想力与想象力,更可以启迪思维,非常有利于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文学教育又是有意识的文学审美活动,为中学生创设了陶冶情操、完善人性的艺术环境。

       ③开展校园文学多种形式的活动,实施文学教育,提高文学素养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理念的组成部分。

       我们开展校园文学活动多年来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以其趋雅重文的纯正文学品位和紧贴校园的靓丽风采,赢得了学生们的青睐。坚持歌颂美好、歌颂崇高、鞭挞虚伪、鞭挞丑恶,为读者建造精神家园。


展开全文阅读
       对我校新星文学社社刊《山鹰》(计)98期的学生文学习作内容和三年的创作活动的调查分析,可以证明上述观点。

       首先,开展文学阅读活动,积极引导阅读文学作品。开展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要求他们 “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其次,开展校园文学写作竞赛等活动,营造校园文学氛围、发现和培养校园文学人才。我校的做法是注重平时的各种文学活动。

       文学社团活动是校园中最具有活力和吸引力、最精彩部分。各地成千上万的校园文学社团创造了丰富的成功经验。我校文学社借鉴其经验,同时从多年艰苦探索最近几年迅速崛起的历程中深深体会到:要办好文学社,必须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提高校园文学意识。形成领导高度重视,文学社师生辛勤耕耘,广大师生热情参与的生动局面,形成浓厚的氛围。办好文学社,持久、规范地开展生动、丰富的文学活动,把校园文学活动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良好的个性特长。同时,教师在指导校园文学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作文教学教研能力,尤其是作文写作指导能力。

       我校文学社组织健全,社长从学生中竞选产生,有社委分工协作,有文学小组,有相对固定的指导教师。文学社活动经常化、规范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上辅导课、学生习作讨论评析、请专家或有成绩的文学作者演讲,参观访问,举行朗诵、演讲、辩论、现场写作等各种比赛,开展专题读书活动等等,文学社刊《山鹰》定期出版,为社员和学生提供了施展习作才华的园地。结合“瞻仰平和暴动纪念馆”、“参观海峡两岸(漳州)花博会”“采访福建(平和)涫溪蜜柚节”组织文学社小记者采访等活动,写出习作。这些活动大大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④ 办好文学社刊是校园文学活动的主要窗口,是文学社活动成果的展台;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良师益友;是作文教学生动鲜活的校本教材;是语文教师作文教研教改的园地。结合办刊实践,我们的文学社、刊具有以下特色:

       一是校园特色。我们的社刊设置 “校园多棱镜”、“小荷尖尖”、“青春节拍”、“百花园”等栏目,稿件绝大多数是学生的“以我手写我心”。文学社指导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写作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学习当编辑,组稿、修改和编排版面。从内容到形式,基本上都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指导教师把握办刊大方向。

       二是地方特色。我们引导学生从本土文化中吸取营养和写作素材,介绍地方风物。如,结合“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举办“寻找家乡名人的足迹”活动,让学生走出书斋,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出生于平和县的世界文学大师林语堂说过:“如果我有一些健全的观念和简朴的思想,那完全是得之于闽南坂仔之秀美的山陵。……如果我能够向着社会上一般士绅阶级之孤立无助、依赖成性、和不诚不实而微笑,也是因为那些青山。如果我能够窃笑踞居高位之愚妄和学院讨论之笨拙,都是因为那些青山。如果我自觉我自己能与我的祖先同信农村生活之美满和简朴,又如果我读中国诗歌而得有本能的感应,又如果我憎恶各种形式的骗子,而相信简朴的生活与高尚的思想,总是因为那些青山的缘故”。

       我们寻找(曾经在平和县内省级风景区灵通山隐居修学的古代名人)黄道周、(台湾阿里山王,祖籍平和县人)吴凤的足迹,来到灵通山,感受:从玉屏洞到灵通岩,峰回路转,曲径通幽,泉水叮咚,杜鹃吐艳,古木奇崛,深涧鸟鸣。站在一泓山泉边上,抬头仰望灵通岩所在的主峰,只见岩顶流下一串串璀璨的明珠,此时,春雨初霁,太阳光从云缝里钻出来,照射在倾泻而下的水珠上,一瞬间金光闪烁。时而点点滴滴,时而片片倾泻,如一首钢琴曲,有时舒缓,有时高亢。一道虹,赤橙黄绿青蓝紫,多姿彩绸当空舞,珍珠舞入古木丛,飘进翠竹林,汇入山涧清泉。甘泉流进山脚层层梯田,写下一行行绿色诗句;流进茂林修竹,描绘一篇篇温润青翠;流进水库,泛起碧波盈盈。

      清代著名音乐家李文察,当代著名艺术家周碧初,这些出生于平和县的古今音乐家、文化名人、文学家们的作品、乡情,均成为我校学生了解本土热爱家乡陶冶崇高情感的教材。这些名人,因为出生于平和县,所以使我校学生的崇拜心理很快转化为激励奋进的内在动力。体现在学生校园文学作品中,也就呈现出地方特色。

       三是时代特色。高扬时代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写出积极向上、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诗文。紧贴学生各个领域的生活,从社会到家庭、校园,从他人到自己的心灵,使文章有浓郁生活气息。《山鹰》尽量扩大发表面。从指导写稿到修改评点,从封面设计到编校质量,精益求精。现在,我社刊设置十几个栏目,既有稳定栏目,也有滚动栏目。作品可长可短,从数千字的小说到十来字的格言,不拘一格。作品有指导教师或学生编辑点评。适当插图,朴实美观。新星文学社和社刊《山鹰》,显示了学生文学的天分和生机:那无拘无束、自由不羁的精神,在作品里随时都能发现和感受得到,而这些无疑是属于文学本身的,是文学最天然的财富。清新、率真的笔触,记录了青少年成长中的真实,展示了社会发展对年轻心灵的触动。他们自如和放松的写作姿态,显示出了文学创作的活力;他们的语言习惯、写作方式,以及对文体样式的理解为一种“非文体”,表现了他们不受文体局限的创造性,具备着新的文学特质和潜质。虽然他们的文笔是那么稚嫩,他们的感悟是那么肤浅,他们的瑕疵是那么明显。但是,没有今天的幼稚,就没有明天的成熟。

       推荐学生课堂作文中的佳作发表在文学社刊《山鹰》,极大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作文写作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这是学生的时代特色。

       (二)研究的结论引发教师深入思考 ,校园文学创作活动对课堂作文教学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全方位的。

       我们在对我校校园文学活动的研究中,深刻认识到,校园文学创作活动,引发我们对课堂作文教学的诸多思考,校园文学对作文教学产生积极影响。启示我们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校园文学创作提供展示习作才华的舞台,让学生健康情感充分涌流,使学生储备了丰富的课堂作文素材。解决了学生写作“欲炊无米”的难题。

       校园文学尽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学生健康情感充分涌流。我们的文学社刊《山鹰》,定下了“学生写、写学生、学生读”的办刊方针,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启发指导他们分工合作。稿件,百分百来自学生、社员,既有写作特长者的投稿,也有一般同学的参与。版面的设计、佳作的收集,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人人动手,最大程度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刊《山鹰》成为学生喜爱的校报。随着校园电子网络的不断完善,平和一中学校网页上还开设了“山鹰展翅”专题栏目,转载学生在《山鹰》上发表的习作。开通了E-mail电子信箱,开设了“班级专版”、“我手写我心”等栏目,创设这样一个崭新平台,为学生施展才华提供用武之地,大受欢迎。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闻到油墨散发的清香,他们的文章被传阅,这给他们巨大鼓舞。同时也激发了课堂作文写作的热情。


展开余文
       中学生的情感最真挚、最纯粹。让学生健康情感充分涌流,通过写作体验并珍惜人世间一切美好的感情,体验父母舐犊情深;领会爱国爱乡情感;珍惜师生真挚情谊;观察社会,记录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校园歌手赛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温馨班级我的家”主题活动,参与学校运动会采访,组织参观活动,采访著名企业家、采访当地文学名人,甚至游戏等等。

       在上述种种活动中仔细捕捉这些生活中体现美好感情的每一个闪光点,倾注于笔端,形成校园文学作品。

       以上这些同时又为课堂作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解决了“课堂作文写什么内容”的问题,解决了作文教学中学生最头疼的“欲炊无米”问题。

       其次,校园文学创作“个性化”以及“以人为本”理念,让学生文化底蕴和思想涵养不断提升。这是提高学生作文品位和深化主题的有效途径。

       文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生活的真实与文学的真实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开展校园文学活动,坚持文学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紧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通过演讲,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以“我欣赏的名家名著”为话题,从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豪情,到鲁迅“寄意寒星荃不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深沉情怀;从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精神,到毛泽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志存高远;从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尚节操,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奉献。既丰富其人文素养,开阔生活视野,为学生课堂写作积累了大量的文化素材;更重要的是,关照了学生品格升华,重塑优化了人格,陶冶了情操,积淀了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

       类似这样的文学活动促使学生心灵品位的升华,为其课堂作文中的立意高调、题意深化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新星文学社和社刊《山鹰》,显示了学生的天分和生机,那自由不羁的精神,个性化的特点,在其习作品中随时都能发现和感受到。而这些无疑是最天然的财富。清新、率真的笔触,记录了青少年成长中的真实。他们自如的写作姿态,显示出了写作的活力;他们的写作方式,以及文体上的“非文体”,表现了他们不受局限的创造性,虽然他们的文笔不乏稚嫩,他们的感悟有时肤浅。但不能不说这是虽然粗糙但的确是真切的艺术美质。

       把这种美质引导到课堂作文写作中来,是提高学生作文品位的有效途径。

       新课标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这就要求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植于传统文化土壤之中,以正义和正气塑造人格。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过程,也是增长知识、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健康人性和健康人格的过程。“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就是要充分发掘语文教学的人文资源,发挥其对提高学生人文修养的独特优势。在新时期,作文教学不能只重知识或形式,更要注重人文性的内容,坚持用真善美去培养学生的人生境界,丰富学生的美好心灵,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作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提升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一个人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深厚文化底蕴,文化底蕴有赖于从大量的文学活动中来。历代大家留下的文学、思想瑰宝,凝结着运用语言的高超艺术,对学生的写作的影响虽不能立竿见影,却有潜移默化的、深刻长远的效果。阅读名篇,既学到运用语言的科学方法,也领略了语言中蕴涵的思想境界。阅读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接受思想的过程。人文阅读,当立足于这个基础。

       几年来,我们坚持指导课外文学阅读,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学生通过鉴赏优美的文学作品,从中获得身心上美的熏陶。让学生真正懂得,只有书籍才是天长地久的最好的老师和学校,把读书作为人生的第一爱好。并进而从中吸取营养,提高写作能力。阅读与写作本来就是语文教学的一体两面,它们是分则两伤,合则俱荣。我国古人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道理,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两者的密切联系。古人说“不读庄子秋水篇,见识终不宏阔”,说明了阅读对人的眼光的影响。我们主张开卷有益,提倡“随便翻翻”的自主自由阅读。

       结合指导课外文学阅读,我们在写作教学中注意运用文学社活动中学生的阅读积淀、习作经验,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提高批判能力,掌握明确的真、善、美的标尺,培养高品质的人才。

       贾平凹认为,当年学校给他的教育启蒙了他:“不要被什么格式套住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熟悉什么就写什么,写清、写具体就好了”。他还说:书中的世界滋养着他,“书尽闲书,读起来比课本更多滋味,那些天上地下的,狼虫虎豹的,神鬼人物的,一到晚上就全活在脑子里,一闭眼它就全来”。鲁迅先生认为写文章的秘诀是“多看和练习”,以经典名著、大家风范来砥砺思想境界和语言修养,以文学巨匠、思想伟人来丰富情感世界和心灵体验,以科学理论、最新成果来提高思辨能力和认识水准。

       我们在指导做读书笔记时,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鼓励其发挥个性。读书笔记的写法有随意而自由的,有佳句摘录,有内容提要,有感想式的,有借题发挥,有三言两语,有长篇大论,可以简单,可以复杂。我们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贵在持之以恒。同时采用经常交流读书笔记并及时作出等级评价的方法,促进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交流读书笔记时,一个学生的劳动成果得到全体同学的共享,他的发现或多或少给他人带来启发,交流读书笔记的过程就是一个合作探究、互相促进的过程。

       在阅读与写作方面,文学社的活动与语文课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有着极密切的联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第三,校园文学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与写作技巧日臻成熟。是广开教师写作教学之路,打开学生写作灵感之门的重要途径。

       我们文学社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感受、领悟的能力。“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新课改提出这样的要求。这也是我们指导学生进行校园文学创作时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在文学社活动中,我们引导学生感受平和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扬“惟有拼搏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而掀起种蜜柚、香蕉等水果的热潮。我们因势利导,指导学生体验荒山变成果林的艰难历程;观察人民辛勤劳作的神态动作;倾听群众发自内心的精彩话语;看看茂密枝头挂满的累累硕果;欣赏漳州花博会上的蜜柚金塔;阅读家乡水果畅销的喜人消息;把握工业兴县富民的时代脉搏。领略平和大自然无穷无尽的美。学生积累生活中美的材料,激发了创作欲望。

       文论家刘勰说过:“积字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读以穷照,驯致以怿辞。”讲的是材料的积累和提高,观察分析能力的重要性、辞章修养方面的作用。只有在不断丰富材料,提高材料运用的能力上提高构思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否则,作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大量的实例证明,灵感是创造者在顽强的、孜孜不倦的创造性劳动中达到创造力巨大高潮和紧张时所处的心理状态。灵感是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晶。艺术大师列宾说:“灵感是对艰苦成功的奖赏。”可见灵感并不是虚无缥缈的,只要勤奋,总有一天会“功到自然成”,灵感油然而生。激发写作灵感,重要途径是引导学生做大量的、多样化的观察、体验、记录和练笔。

       校园文学的实践证明,多样化的练笔手段是广开教师写作教学之路,打开学生写作灵感之门的唯一途径。

       剪报练笔、时文鉴赏、课前演讲、辩论竞赛等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生的写作灵感才会“油然而生”,乃至“万马奔腾”。学生只有在多角度、多渠道的表达训练中,才能唤起他们自我设计、自我创造的热情,才能形成他们“以我手写我心”的写作冲动,才能形成灵感。我们努力创设表达的契机,指导学生课外文学写作,与校内外各种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要求学生经常写写实性练笔、想象性练笔、感悟性练笔和学步性练笔,写札记,写随笔,写各种说不上什么文体的文章。

       我们设计诸如此类话题:为平和蜜柚写广告词;夸夸家乡的水果;畅想美好明天等等,学生感到话题切合生活实际,写作兴趣倍增。有的写道“品尝平和蜜柚,饱览灵通风光”;有的写道“蜜的海洋,柚的世界——平和蜜柚之乡欢迎您”;等等,富有特色,耐人寻味。为推广普通话设计广告,学生写道:“学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海狸叔叔,你的牙齿怎么这么好?——因为我说普通话。”、“普通话,咱老百姓自己的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也不是天各一方,而是你说方言,我什么也听不明白——请你说普通话。”这样奇思妙想、充满创意的广告词令人过目难忘。又如,夸家乡荔枝红彤彤,家乡的上空笼罩片片红霞,甘甜生活红红火火;有的赞香蕉黄澄澄,晶莹的汗水化成串串果实,蕉香四溢商贾云集。有的夸芭乐胖嘟嘟,小康的道路越走越宽顺,前程光明凯歌阵阵等等。

       事实证明,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发创新思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写作冲动和兴趣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好途径。


展开余文
       所以应该结合课堂作文教学,引导学生练就敏锐的眼睛,拥有善思的脑袋,养成多写的习惯。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新事物不断涌现,新情况层出不穷。常看常思常写,越写越乐越新。如,互联网走进我们生活,它让人欢喜让人忧。如果我们完全禁止学生“上网”,采取“放一把火烧光”的态度,就有可能导致学生远离先进科学知识,失去一条拓宽思维的有效渠道;也有可能引起学生逆反心理从而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成为“问题少年”,后果堪忧。如果我们完全放任不管,学生就会成为不良网站的俘虏,陷入泥潭而不可自拔,断送美好前程。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必须采取“拿来主义”的正确态度。鲁迅先生意味深长地说:青年人赤手空拳到深山看虎狼,固然是危险的。但倘若虎狼关在笼子里,青年人却不敢看,未免是懦夫。互联网有“虎狼”的一面,我们有责任把它“关在笼子”,也就是不断增强学生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不被伤害。我们文学社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积极的一面。如,点击优秀文学网站、查找美文、与优秀写作者交流、学习新科学、开拓新视野 、养成文明的上网习惯。摒弃消极的一面,不断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达到真善美的境界。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持之以恒加以引导,互联网就会成为学生学习新知的有力工具。

       校园文学有富于创新的特点。学生的校园文学创作常常有创新思想的萌芽,这萌芽往往是稚嫩的,需要教师的精心呵护。我们应引导学生把首创精神运用在作文写作中。

       学生观察的事物有限,知道的现实有限,作文强调创造,强调写实,或强调技法,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威压。作文现状调查发现,学生对课堂作文(不管是命题的,或者是材料作文或其他的凡属于指定的作文),普遍持有抵触情绪,原因就是:作文前没有原动力,非自愿、冲动而作文。久而久之,便积淀成畏惧写作文的心理。倘若畏惧心理超过正常程度或者发展到严重地步时,便会妨碍正常思维甚至伤害创造性思维。教师在布置作文、评改作文和讲解作文时,有的老师一人说了算,使学生形成一种观念:作文写作、评价标准只有一种,学生很难企及,陷入无法自由发挥的困境,常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中。只好盲目追求考试分数,不主动积累研究作文。学生既无心理安全,也无心理自由。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恰恰是发挥创造力积极作用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失去了它们,如何去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呢?要改变作文教学的被动局面关键在教师。鼓励学生的作文创新,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发现自我,消除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增强他们的信心,努力创造出良好的氛围。办法有:尊重,鼓励,互动,放手。 教师的尊重、鼓励对学生来说,是信任,是力量。他们往往由“信任”得“安全”,由“安全”获“自由”,时时产生进行创造思维的冲动,互动、放手,形成和谐、平等、宽容的氛围,更能激发出学生的创造火花。

       校园文学活动恰恰反映出学生思想上的写作上的“心理安全和心灵自由”,闪现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这“火花”就是写作灵感。有了灵感就产生进行创作(写作)的冲动,也就解决了课堂作文思路阻塞的问题。

       学生创作校园文学作品,教师也应参加,而且教师榜样式的亲自参与,会给学生以极大的鼓舞。教师亲自体察写作文章时主题立意的深浅、行文思路的畅通与阻塞、字里行间的喜怒哀乐,无疑会为前期的有目的指导和后期的讲评指导积累丰富的经验和充实的材料。

       校园文学有富于想象的特点。一切创造性的活动动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创造以后得到的一种形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形象思维。创造性的想象首先是一种创造性的综合,是把经过改造的各个成分纳入新的联系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完整的形象。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一种创造力,也就是一种综合的原理,它的对象是宇宙万物和存在本身所共有的形象。”一个文思敏捷的人,往往想象十分丰富。一个会想象的人,脑中宛如有活水,涟漪波澜,层叠不穷。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想象力如此重要,下笔作文就要让思想插上翅膀奋力翱翔。

       而青少年校园文学作者们以他们的亲身经历,执著和纯真的情感倾诉着校园生活,引起众多在校学生的共鸣,用文学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强烈愿望。有人说,青少年是诗歌,(中年人是小说,老年人是哲学)。青少年校园文学作者们往往想象十分丰富有的甚至很独特。校园文学锻炼了丰富了学生想象能力,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把这种能力迁移运用在作文写作中,使学生学会在课堂上下笔写作文前“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作文时才能如行云流水,纵横驰骋。

       (三)突破瓶颈,注入活力,善于将校园文学创作规律与作文教学规律相结合。

       作文教学为校园文学引入新的活力。在为校园文学创作繁荣而高兴的同时,我们要突破各种不利于校园文学发展的“瓶颈”现象。必须加强课堂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为校园文学的繁荣发展引入新的活力。尤其重要的是,要善于将校园文学创作规律与作文教学规律相结合。

       ①面对校园文学的弊病:

       有人这样认为,只有描写学生、描写校园,也就是描写了校园围墙之内的作品才是校园文学。这样定位无疑局限了校园文学的范畴。由此而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作品的内涵必然是狭隘的,只能是在象牙塔里挠首弄姿、故做忧伤。校园外是社会,是现实,是生存,是尘嚣。校园其实是这个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演练场,脱离了社会,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表现在写作技法上的不成熟,很难想象这样的作品能走多远。现今不少校园文学作品,在题材的表现上,也开始逐步陷入了狭隘的空间。都是在再现似曾相识的场景、大致相同的情节和语言,曾经有过的活力正在丧失,作品中的人物整体上出现模式化。写校园生活,有的总要往早恋上套;写家庭关系,少不了“代沟”。有的是没有多大意义鸡毛蒜皮的小事;有的模仿“新概念”,刻意追求幽默感;有的故作深沉,让人看了一头雾水。这些决不是作品本身的需要,而是出版炒作的需要。 

       哲学思考人生,艺术优化人生。文学诞生于人,其目的也在于人,在于升华人的生命质量。只要是号称文学,就应当用文学的价值去加以判断。然而遗憾,在那些被吹捧成“显示出深刻与经验”“确实是个天才”的某些“神童”的印刷品中,充眼都是调侃人世、油滑人间、嘲讽人格,冷漠、尖酸、做作。在那里,文学的精神、文学的价值、文学的审美、文学的智慧、文学的技巧,统统不在话下。“不会写字就出书”,豪言壮语气吞山河,其目的是作秀和获取名利。在某些所谓“神童”印刷品的背后,明眼人一看便知那是唯利是图的书商在暗地操作,其手法不外乎刻意包装,“名人”作序,广告轰炸,传媒狂炒,正反意见越多越好,有的还挖空心思在书后印上一个什么“北京大学XX信箱”,甚至还要打上“儿童文学”的标签。书商赚足了钞票,“神童”获取了名利,家长也借此沾光。不捞白不捞,捞他一把之后,谁管他什么文学不文学、读者不读者。     ②突破校园文学创作瓶颈的方法:

       作家王蒙认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规范运用语言文字还是中心任务,至于文学创作则是更高的要求。他以习字为例说明了写作规范的重要性。“先学正楷再习狂草”,新概念写作也不应该排斥传统的语文教学。他认为,写作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做到文通字顺、减少错别字这样的基本要求,并能够把自己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谈到最近出现的5岁写诗、9岁写小说这样的“文学天才”,他笑着说,那些都是特例,“概率是千分之一,比飞机失事和中彩票的概率还低”。他提出理想的写作教学模式是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捕捉灵感的习惯。他认为,写作教学不是以牺牲其他科目为代价,而是应该带动其他科目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求真务实,重视学生写作基本功的训练。

       一篇(部)留传久远的文学作品必然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的结合。由于思想难免幼稚,更谈不上有艺术手法,青少年校园文学作者目前肯定还产生不出真正的文学作品。现在学生创作的校园文学作品之所以热,主要还是一些出版社炒作的结果。翻开一些学生的作品看,大都还停留在直抒胸臆和记流水账的层次上,难以像挖掘学生灵魂深处的精品那样让人震撼。这些少年作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鉴于校园文坛的这种状况,我们认为,作为学校文学社指导教师,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努力创造各种有利条件,突破校园文学创作“瓶颈”,不断为日新月异发展的校园文学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其沿着健康活泼的轨道发展。

       其实,校园文学本质上来说,是学生在不断观察思考的思想引领下进行习作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看似独立,实质是学生练习写作过程中独有的一种现象。认识到这一点,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就应该也能够充分利用“校园文学作品”写作过程中种种有利于课堂作文教学的因素。把作文教学规律同校园文学创作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教师作文教学水平,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

      

      (本文于2006年提交论坛并获一等奖)

      作者邮箱: phyz1929@163.com
标签:作文指导 农村中学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人文优先:课程生成的价值追求(人教版必修教学案例)
下一篇:审美规律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2008-2009学年教学感悟(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