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课堂实录
阅读:252
标签:
课堂实录
高一课堂实录
人教版高一课堂实录
从细治文(高一必修课堂实录)
从“细”治文
深圳市崛起实验中学 张训海
治文以“细”,就是写作时捕捉立意的见大之“小”,注重人物心理情感的细腻之处,用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细微处见真人。
一学生以“我的英文老师”为题作文如下:
老师是人类伟大的工程师,搭建道道知识的虹桥;老师是默默耕耘的园丁,哺育花圃里娇嫩的花朵;老师又是最辛勤的蜜蜂,为我们酿造最甘甜的乳汁。我的新英文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人。
记得初二第一学期的第一节英语课,在同学们等待和猜测的目光中,走进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她扎着一束马尾辫,戴着副近视眼镜,很甜柔很好欺负的样子,让那些男生兴奋不已。
她自己介绍她叫刘萍,第一排的陈伟趁机藏起了粉笔盒。她站在讲台前显得有点儿着急,一直用英语和我们对话。
她叫陈伟说出“手”、“脸”、“鼻子”的英文单词,陈伟只能回答“手”。刘老师的脸冷下来,陈伟只好乖乖地从他的抽屉里拿出粉笔盒。刘老师顺手抽出一支粉笔,问我们是什么。大家纷纷议论起来,我们几个女生小声嘀咕,让耳尖的左涛听到了抢着说:“It is a cake。”刘老师告诉他“the cake”是“蛋糕”的意思,“粉笔”念“the chalk”。最后盛意请左涛吃一截粉笔,惹得全班同学都笑了。
这一节课,让我们认识到刘老师是一个既厉害又亲切的人。
【升格指导】
师:作文写刘老师,没有老生常谈“带病工作”、“雨中送伞”之类的豪举,而是通过展示一堂课的真实情景,小选材,小中见大,表现其可亲可敬的师者风范。但“见”得如何?下面我们一道来“挑刺”。
生:我觉得文章平平道来,表情达意生硬平淡,缺乏亲和力。
师:“生动”同“生硬”只有一字之差,我们可以首先从作文形式或叙述角度上找“亲和”的感情楔入点。题目中“我的”这一定语透露出喜爱、自豪的情感,有时可以因时因需有意识地改变一下叙述角度,例如把第三人称“她”换成第二人称“你”(注意不是所有的作文都需要改变叙述人称);如果是自拟题还可以在题目中就加入细节。例如题目换拟为“你把我们惹笑了”,有了“惹笑”的细节,也许要形象细腻、感性生动些。
生:习作故事太粗化,像记流水账,人物形象也简单模糊。
师:一语中的。这篇习作太抽象概念了,故事只求梗概,人物只有大概,从“细”治文才是良策。
生:老师,这“细”字诀又如何理解呢?
师:所谓“细”者,细节、细笔也,是种具体入微、细致动人的细切笔触。用七个字分解之,即“小”、“曲”、“腻”、“致”、“肖”、“精”、“微”,我在下面的修改中将逐一阐释。
生:您还是没有解决作文故事叙述流水账的问题。
师:我来谈谈。“小”,就是故事“情节细化,点面结合,小中见奇”。你的选材视角对准了课堂这个“点”,没有大化却写淡写粗了,整个叙述像一种流水账式的直线交代,仅有“点”却缺乏一些情节的生动之“面”,所以需要追求行文的波折。所谓“曲”,就是“行文流水,一波三折,起伏变化”的意思。你大可从“受困——脱困——惹笑”三个方面体现“波折”和细节。
生:您谈的“小”、“曲”是选材和构思方面的问题,那其它方面呢?
师:真情实感始终是文章的第一生命力。你拿笔伊始就要设身处地,进入特定的情境,调动入微的情感触觉,注重细腻真实的内心感受。“腻”者,即“真情实感,一点一滴,自然流露”。像你的开头,是些较空洞的游离于作品形象之外的“大话”、“套话”,有穿靴戴帽之嫌,大可弃之删之。你可以为了写出“可亲可敬”的“神”而先用心求其“形”。
生:(删除第一段,圈出“可亲可敬”)那又怎样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呢?
师:打造人物,从真实出发;磨合人物,要精雕细刻。你就从刘老师的外貌、语言、神态方面的“形”入“细”入“神”,写出“很甜柔很亲切”、“可亲可敬”、“厉害”等特征感受。“致”,即“一颦一笑,举手投足,细致入微”;所谓“肖”者,即“一丝一缕,只言片语,惟妙惟肖”。作文中其他人物也要如此。这样抓住一个个细节,写出具体生动的“细笔”,就不愁人物形象单薄模糊了。
生:我明白了,人物要具体描写,细致刻画。
师:这篇习作通篇不见一景一物的点染,沙漠化啊。入文的“花、鸟、草、虫、木、风、雨、光”等,要从“特定的情境”出发,从“摇曳生姿”的角度调动它们点染、烘托、蕴涵的作用,为文章增添景点美点。“精”,即“一景一物,精美入契,烘托点染”。如开头,可从时节、情景方面点染一笔;结尾,“又厉害又亲近”用具体的细节体现时,可添上含蓄隽永的一物。
生:您说的七字诀中的“微”又是指的什么?
师:行文的遣词造句、语言表达、分段句读等,也不可忽视,要“微”细到“一词一句、一节段一标点、一修饰一句式、一角度一方式”。
生:好,下面我就细细斟酌,修改习作。
【升格习作】
你把我们惹笑了
栀子花淡了,丹桂的香气飘在教室,我们听不到上课的铃声。
“Who is our new English teacher?”
“MM?”“GG?”
“嘿,一个MM!”最后溜进的“火线侦查兵”李扬准确报告了军情,那些男生们顿时个个喜形于色。我看见坐第一排的的陈伟,跑上讲台捧起粉笔盒藏进他的课桌。
你二十来岁,及膝的裤裙配着一件紫绒上衣,俏生生地立在教室门口,微风拂动你耳鬓拢不住的几缕发丝,我觉得连这九月的金风也变得温柔起来。
教室突然安静下来,只听见最后一丝铃音和着窗外的蝉鸣远去。你笑盈盈地站上讲台,白净的脸上泛出红晕,一双清秀的眼睛隔着镜片闪动着惊喜的光。
“同学们好!My name is Liuping。”你清脆的发音宛如布谷鸟在唱歌。你放下教本,手在讲桌上却找不出半截粉笔,只好抬起手扶了扶鼻梁的眼镜。你长长的睫毛闪了闪,扫视了全班一遍,目光像春天的一只燕子掠过湖面,几个男生得意的笑容立即消失在嘴角。
展开全文阅读
“学好英语,主要靠一张嘴。”你扬起手缓缓说道,“ok,下面我们开始用英语练习对话!”
我的心里像揣着只兔子,有点羞涩地看了你一眼,你让我回答了姓名和班级。你微笑地点着头:“Very good!”
你热烈的目光又开始游移起来,正左右扭着身子的陈伟赶紧垂下头,正襟危坐了。可怜的他还是被你选中,他慢慢站起来,你笑着向他伸出一只手,他嚅嗫了半天最后答道:“a hand。”
“Yes!”你没等陈伟向他的同桌做完鬼脸,边将手指向自己的脸轻轻问道:“一张脸?”陈伟挠着自己的脑勺,尴尬地站在那里答不出来。我正替他有点难受的时候,你又将手指向了自己纤巧的鼻子,他更是目瞪口呆。
你的脸“虎”起来了,重重地说:“老师可有脸呢,鼻子也不能缺。”
陈伟的脸涨得通红,乖乖地从他的抽屉里捧出粉笔盒交给你。你请他坐下,用两指飞快抽出一支彩色粉笔,背过身去在黑板上流利地写出这三个单词,我看见你扎在脑后马尾辫梢的白丝绢,像蝴蝶般地翕动,生动极了。
你转过身来,嘴角两边早已绽开两个好看的酒窝。这时,教室里就像春风吹开了河面,“哗”地一下子笑开了。
“What is this?”你扬着粉笔问了两遍,我们又紧张起来。“粉笔念什么?”大家在窃窃私语,几个女生小声嘀咕出来,让耳尖的左涛听到了,他“腾”地站起来,大声念道:“the cake。”
“the cake?蛋糕!”你惊讶地张着嘴,唱着英文《生日歌》,慢慢走到左涛桌前,摊开细小的手掌,是一截粉笔。“the chalk,能吃吗?”我们在“Happy birthday to you……”的歌声中,又“哄”地笑开了。
下课了,男生、女生都“哗”地围上了很“厉害”的你。窗外,一只秋蝉“嘶”地斜掠过来,飞向远处一片郁郁的树林。
(作者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82区崛起实验中学 张训海 邮编518133 电子邮箱:zhangsuohai@sohu.com QQ:513878458 )
标签:
课堂实录
高一课堂实录
人教版高一课堂实录
从细治文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五步教学法学案(人教版必修教学案例)
下一篇:
《祝福》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备课资料)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