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1179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醉花阴教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理解词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4.分析词中的意象。

一  导入新课 

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但宋代有位女词人却以憔悴的“黄花”自指,同学们知道她是谁吗?(李清照)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诗画。她那无可比拟的才气和无比辉煌的诗词创作令无数须眉汗颜。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她的不少作品,大家能不能背出一两首来?或者说出一两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看起来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词都相当熟悉。她的词婉丽清畅、精美绝伦,是词中之精品,很值得一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早期的词作《醉花阴》。(板书课题)

二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她的词在苏轼、柳永、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赵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1127年赵明诚南下奔母丧。恰在这时,战乱爆发,金人攻破洛阳,徽、钦二宗被掳,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难,建立了南宋小朝廷。因赵明诚在江宁任知府,李清照于是载书十五车过淮渡江奔往建康。不久,他们藏于家乡十余间屋中的书籍、金石、器物全被焚毁。

两年后,李清照46岁时,赵明诚竟不幸病死。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生活旅程。她先是追随流亡朝廷到过温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难,最后又寓居于杭州。这期间,她随身携带的她所珍爱的古铜器、书籍等也相继遗失或被盗。她孤苦伶仃地度过了悲惨的晚年,大概于1155年在临安去世。

三 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独居青州,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南渡前:内容:闺情(离愁) 词风:清丽明快。

                                      南渡: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凉、低沉

前期代表作:《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

如 梦 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如 梦 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 剪 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后期代表作:《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

武 陵 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三  推进新课

(一)释题  

醉花阴,词牌名。初见于毛滂《东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劝君对客杯须覆”,词牌取义于此。双调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

(二)朗读体味

同学们结合注解,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注意停顿。

      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

(三)整体把握

《醉花阴》是一首小令。李清照的词有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情与景的交互相融。而且,她非常善于摘取个人生活当中极富情味的画面来写作,很有生活气息,情真意切。这首词也同样如此。请大家先仔细地阅读全词,思考一下,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谁能用四字短语把它概括出来?

上片  重阳思亲          (板书“重阳思亲”)

下片  饮酒赏菊          (板书“饮酒赏菊”)

 

(五)鉴赏评价

1 有没有同学能结合课文的注释,具体说说词上片的内容呢?注意,学习诗词要借助联想和想象,不要像古文一样原文翻译,可以自由地发挥、补充。

明确 薄雾淡淡,阴云浓浓,这漫长的白昼啊,好像永远没有尽头似的,真令人发愁啊。为了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只好在兽型的香炉当中点起了香料。恰好又碰上了佳节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让“我”更加想念在外的丈夫。秋夜就寝,玉制的枕头,轻纱作的帐幔,凉气透骨,真叫人彻夜难眠啊!


展开全文阅读
2 词人在上片中交代的大致的情形我们已经了解了,大家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作者的感受呢?(愁)

3 下面是我们的自主探究时间,请大家按小组讨论,紧扣住这个“愁”字,以情景交融为方向,自由选择词作中的意象来进行简要的鉴赏分析。

(1)现在看第一句“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谁来分析这一句?

 明确:“薄雾” “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

“瑞脑销金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2)好了,第二句“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应该怎么分析呢?

明确:“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

      “夜半凉初透” ,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凄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 

(3)上片小结:上片写秋凉,既写季节之凉,更写内心凄凉,情景交融。委婉地展现了丈夫理离家后自己孤独寂寞的心境。

好了,现在同学们能不能试着把上片背出来呢?(教师检查背诵)

4 我们先对下片作个整体品味,谁来翻译一下下片的大意?

明确:下片是写作者在重阳节这天到菊圃饮酒的情形。

这天黄昏之后,愁闷无比的“我”拿起几杯淡酒,来到东篱的菊圃里。在这里,菊花的香味四处流动,甚至盈满了“我”的衣袖。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爱的丈夫此时却身在外地,所以别说这景致不让人相思愁绝,黯然神伤啊。清风吹过黄昏,卷起了门帘,让人不觉感到一阵微凉。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黄色菊花,相思销魂的自己,不是比菊花更消瘦了吗?

(1)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然而她,却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方的亲人,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

问:“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写的是佳景还是愁景?何以见得?

明确 这是写佳境。但在词作当中却起到了“佳景衬哀”的作用。这要联系写作背景来分析。重阳是菊花节,菊花正值盛放之时。东篱下的菊花想必开得无比灿烂。黄昏之后,花香四溢,当然更富有情味了。可是对于端着酒杯的作者来说,此时却只能一人对花独酌,空想与丈夫在一起时的快乐光阴,所以眼前的美景不但没有让她变得快乐,反而更激起她心中无限的思夫之情。黄昏正是令人惆怅之时,更加衬托了作者的愁闷相思。

(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取义新奇传神,言情含蓄。

问:这首词以“愁”字开头,以“瘦”字结尾,谁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个瘦字

人“瘦”很容易理解,但作者认为菊花也是“瘦”的,这自然只是一种感觉,或者说是作者的一种表现手法吧。菊花本身的菊枝瘦细,菊瓣纤长,但仍能在寒风中傲立。以“瘦”来形容是极见神韵的。而词人因为思夫之情无法排遣,已然形销骨立,为伊消得人憔悴,所以才会有人不如花的感慨。全词以“瘦”作结,在人与黄花的比较中寄托了极为深重的相思之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3)下片小结:下片写黄昏后独自饮酒的愁绪。 

六  作业   1 背诵全词    

           2 完成课后第二题   

           3 预习《声声慢》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声声慢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下一篇:水龙吟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