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709  
标签:备课资料 高三备课资料
影视名作欣赏(人教版高三选修备课资料)
雷真民 

  电影是继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发明于19世纪末期,由最初被认为是“小学生的玩意”、“奴隶们的娱乐游戏”逐步发展成为20世纪最广泛和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它通过摄影机以每秒拍摄若干格画幅的运转速度,将被摄物体运动的时空转换过程记录在条状胶片上,然后将不同的胶片衔接起来,经过显影、定影。干燥加工成电影拷贝的过程,制成可以放映供许多人同时观看的影片。影片从最初拍摄一些活动的日常生活景象片断,发展到现在已能够拍摄丰富多彩、复杂变化的现实世界,具体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力和生动的艺术感染力。

  电影的样式和片种繁多,有注重完整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故事片,有报道某一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或历史事件活动的记录片,也有运用各种美术手段和材料制作的美术片,还有记录舞台艺术表演的戏曲片等等。在这些种类中又包含若干片种。如故事片中有喜剧片、西部片、爱情片、科幻片等;美术片中有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记录片中有传记记录片、文献记录片、新闻记录片等。

  电影艺术包括文学、戏剧、绘画、建筑、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成分,所以被称为综合艺术。它将各种艺术形式包含的艺术成分融汇贯通变成新的东西加以表现。它除具有一般文学艺术的共性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这在于电影艺术的表现工具与别的艺术表现工具不同。电影是用摄影机来反映的。摄影机具有真实记录反映对象及其运动的时空转换这一特点,由此形成特殊的电影表现手法和电影叙述语言,将各种艺术成分有机统一组合成新的艺术表现形象。

学习目标 

  1、了解电影及相关知识

  2、学习赏析电影的方法和技巧

知识汇总 

《城南旧事》——别样离愁,纯美格调

  在北京度过的25年可以说是我的金色年代,可以和故宫的琉璃瓦互映。北京城南的胡同、四合院,西山脚下的毛驴,以及脖子上挂着铃铛的骆驼……这些都给了我不尽的创作灵感。(著名女作家林海音)

  我被小说《城南旧事》中那种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深深打动了,整部小说充满了朴素、温馨的思想感情。当这部影片上映后,这种情感同样打动了无数的观众。(本片导演吴贻弓)

  看《城南旧事》,心头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因为她不刻意表达什么,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那样地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样地纯净淡泊,弥久恒馨,那样地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心。(影评人凌梦)

  《城南旧事》满含着怀旧的基调,那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吴贻弓继《巴山夜雨》之后独立执导的《城南旧事》为中国的散文电影提供了一个几乎难以企及的范本。影片以“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为情感线索,透过小女孩英子的目光,在离情别绪中讲着三个似乎互不相关的故事。小童星沈洁和“送别”的歌词与旋律是人们对《城南旧事》最感性的认知。影片注重意象的唯美风格代表了同时期一批中年导演的创作倾向。

  《城南旧事》 1982年出品 导演:吴贻弓 主演:沈洁 郑振瑶 张闵

  曾获奖项如下:

  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和最佳音乐奖

  菲律宾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

  南斯拉夫第十四届贝尔格莱德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

  厄瓜多尔第十届基多城国际电影节二等奖——赤道奖 

  半个多世纪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从台湾飘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京华古都的城垛颓垣、残阳驼铃、闹市僻巷……这一切都让英子感到新奇,为之着迷。会馆门前的疯女子、遍体鞭痕的小伙伴妞儿、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妈、沉疴染身而终眠地下的慈父……他们都曾和英子玩过、谈笑过、一同生活过,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却又都一一悄然离去。为何人世这般凄苦?不谙事理的英子深深思索却又不得其解。 

  50多年过去,如今远离北京的游子,对这一切依然情意缱绻。那一缕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她童稚的记忆里,永不消退…… 

  根据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城南旧事》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影片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乐音在记忆中萦回” 

  雪莱有一句诗“乐音仍在记忆中萦回”。“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这部影片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音乐,吕其明先生的配乐功不可没。其实小英子吟唱的《骊歌》是很早以前就有的歌曲,只是很多人是因为这部电影才听到。 

  林海音在小说里面也写到了这个歌词,人们叫它《送别》,说它是毕业的时候送别的一首歌。这首歌我自己小时候就唱过的,所以看到林海音写到她们在课堂上唱这首歌时,特别有一种贴心的亲切感。 

  这部影片很多地方是没有台词的,就给音乐留下非常大的创作空间,不同情境下的变奏把李叔同填词的伤感情绪烘托得非常充分。在《城南旧事》开拍前我设想:“未来的影片应该是一条缓缓的小溪,潺潺细流,怨而不怒,有一片叶子飘零到水面上,随着流水慢慢往下淌,碰到突出的树桩或是堆积的水草,叶子被挡住了,但水流又把它带向前方,又碰到一个小小的漩涡,叶子在水面打起转转,终于又淌了下去,顺水淌了下去……”。 

  二十多年后,在2004年导演协会颁奖典礼的最后,我和与我同辈、是我长辈,或者比我年轻很多的导演们又唱起《送别》,别有一番感受。(口述:吴贻弓)

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 


展开全文阅读
  吴贻弓执导的《城南旧事》透过一个小女孩的纯真眼光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老北京的社会风貌,带领人们重温了当年那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影片在结构上犹具独创性,编导排除了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所组成的情节线索,以“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为基调,采用串珠式的结构方式,串连起英子与疯女秀贞、英子与小偷、英子与乳母宋妈3段并无因果关系的故事。这样的结构使影片具有多棱镜的功能,从不同的角度映照出当时社会的具体历史风貌,形成了一种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体影片。 

  《城南旧事》中,导演对演员的选择和使用是得当的,英子(沈洁)的那双明亮、纯真、迷人、探索的眼睛足以使语言逊色;宋妈的朴实、含蓄、精湛的表演把人们带入那个痛苦的年代。导演没有刻意去追求直接的所谓“戏剧性”效果,而是把力量放在影片的那个无言的结尾。其实影片只表达了两个字“离别”——一个个人物在生活的历程中偶然相遇了,熟识了,但最后都一一离去了。秀贞和妞儿是那样,小偷是那样,宋妈是那样,最后,连父亲也是那样。在影片最后的5分钟里没有一句对话,而且画面以静为主,没有大动作,也无所谓情节,然而却用色彩(大片的红叶)、用画面的节奏(一组快速的、运动方向相悖的红叶特写镜头)、用恰如其分的音乐以及在此时此刻能造成惆怅感的叠化技巧等等,充分地传达人物的情绪,构成一个情绪的高潮。在这种情绪的冲击下,观众会自然地去总结全片给予他们的感受,因而也就达到了感受上的高潮。这个“高潮”并不是导演直接给予观众的,而是在观众心中自然形成的。

《阿甘正传》:英雄源自凡人

  美国“反智电影”的代表作,充满着好莱坞电影回归的保守主义精神,展现历史与个人的约定,以小人物的经历透视美国政治社会史的史诗片。

  电影概况如下:

  1994年出品

  导演:罗伯特•泽梅基斯

  主演:汤姆•汉克斯  加里•西尼斯  萨莉•菲尔德

  第六十七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佳导演等六项大奖

  第十六届电影金鸡奖最佳译制片奖

  美国百部经典名片之一

  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的反智情绪高涨,好莱坞于是推出了一批贬低现代文明、崇尚低智商和回归原始的影片,美国媒体称之为“反智电影”。《阿甘正传》就是这一时期反智电影的代表作,它根据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通过对一个智商为75的智障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独特的角度对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做了展现。它使美国人重新审视国家和个人的过去,重新反省美国人的本质。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对人只懂付出不求回报,也从不介意别人拒绝,他只是豁达、坦荡地面对生活。他把自己仅有的智慧、信念、勇气集中在一点,他什么都不顾,只知道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过了儿时同学的歧视、跑过了大学的足球场、跑过了炮火纷飞的越战泥潭、跑过了乒乓外交的战场、跑遍了全美国,并且最终跑到了他的终点。 

  每个看过《阿甘正传》的人都会从中得到些许感悟: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风搏击,或随风飘荡,或翱翔蓝天,或堕入深渊……

  我觉得故事里的阿甘简直就是典型的美国人,他的成长过程又正好是我们所经历的,他使我们清晰地回顾过去的历史。他是个好人,能令人落泪也能逗人发笑。(好莱坞制片人温迪•费勒曼)

  在这部影片里,我想让阿甘以一个头脑简单、纯真,而又缺乏主见的人物形象出现在银幕上,我把影片中的各个角色看做是美国国民人性化的象征。

  在我看来,这部影片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重新肯定了旧的道德及社会主体文化,宣扬了60年代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同时它又否定了其他前卫的新文化。我想正是基于此,它才能深得美国民心。(本片导演罗伯特•泽梅基斯)

  《阿甘正传》让我们熟知了两个人:阿甘和汤姆•汉克斯。这部影片改编自温斯顿•格卢姆的同名政治讽刺小说,但影片的总体风格似乎更像是一部人生寓言,在影片中,阿甘的智商尽管并不高,但他的身上却具有这个社会已经远离许久的诚实、守信、勇敢、真诚等美德,影片的开始,我们或许会被阿甘的木讷所逗乐,在他面前,我们充满着优越感,但在影片结束时,我们却不得不被他的真诚所感动,我们突然发现阿甘的经历正是代表了我们每个人的纯真年代,而我们的身上却已经覆压着太多的偏见与虚荣。   

  天空中,一根羽毛随风飘舞,飘过树梢,飞向青天……最后,它落在福雷斯特•甘的脚下,阿甘坐在阿拉巴马州的一个长椅上,滔滔不绝地诉说着自己一生的故事——

“傻子”阿甘 

  在影片中,带着美国南方口音、智力有障碍的阿甘凝视着充满野性的珍妮,仿佛和美国小说大师福克纳的名著《喧嚣与骚动》中的傻子班吉是远亲。但二者显然有着根本的区别:班吉只是一个家庭衰亡的象征,是个真正的低能儿;而阿甘这个“傻子”却几乎代表了这个时代所缺少的所有美德:诚实守信,做事认真,勇敢无畏,重情轻财,反过来说则是具备这些美德便成了愚蠢,这真是对当今某些社会状况的一个莫大讽刺。

  而阿甘所挚爱的珍妮则是堕落的象征,她染上了几乎所有的恶习,如吸毒、性解放等,最后她死于一种病毒——其实影射的是艾滋病毒。而阿甘却不计一切,始终如一地爱着她,影片在对他构成一种似是而非的责备的同时,更体现了他的纯真和善良。

  阿甘如同一个战士,以他貌似简单,实则更为简单的头脑和特殊的才能以及强大的体魄为武器,一次又一次地赢得了生存和发展。这是一种对上帝奖励善良的希望,同时,它更包含了一种基调:向前,跑。有人说,这样奔跑会给人带来希望。事实上,希望确实存在,这部独特的影片赢得了如此众多的观众,吸引了甚至只喜欢轻松的娱乐片的观众,便说明了希望本身和希望的魅力。

  阿甘形象的塑造颠覆了正常世界中的英雄形象,与传统观念背道而驰,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反主流性。阿甘的经历让许多“聪明人”相形见绌,我想导演就是想通过阿甘形象的塑造来反讽社会,反映社会现状,比如对人的异化、堕落的揭露等,借此来引起人们对社会与人们命运、前途的关注。有趣的是,阿甘身后总有一群尾随者,他们找不到人生的答案,盲目地追随阿甘,可以这么说,这就是美国当时社会的一种现实,人们对现实失望,找不到生存的动力与意义,只好无望地把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而阿甘却总能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现实,勇敢地跑下去,这不能不说是绝妙的讽刺。

  对于这样一个近年来好莱坞电影中少见的鲜明人物,阿甘无疑会被载入史册,在美国,阿甘就是战后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这代群体的化身,在他们的经历中,3K党、摇滚、越战、肯尼迪、尼克松等纷纷登台亮相,在和平的混乱中他们成长,道德的重建,个性的张扬,使他们的人生道路充满着变数,他们看来似乎缺少锤炼,步履蹒跚得让人放心不下,但他们终究是长大了,并且他们跑起来的速度出乎了父辈的意料。

  在小说《阿甘正传》里,它的结尾是这样写的:“不过,我跟你说,朋友:有时候到了晚上,我仰望星星,看见整个天空就那么铺在那儿,可别以为我什么也不记得。我仍旧跟大家一样有梦想,偶尔我也会想到换个情况人生会是什么样儿。然后,眨眼之间,我已经四十、五十、六十岁了,你明白吧?”

  相信即使看到这里,每个人内心的惶惑感一点都不会减少,但同时我们也会油然而生一种超脱的感觉,就像我们仰望星空,感到一种自然的和谐和伟大的力量,虽然一些问题还是没有答案,可是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时间总是无情地流转,它在催促我们不要因太多的思考而虚掷光阴。

  我们还是要走自己的路,然后,眨眼之间,我们已经四十、五十、六十岁了,你明白吧?


展开余文
《海底总动员》:父子亲情的颂歌

  迪斯尼出品的动画片绝少粗制滥造之作,而近些年与被称为“好莱坞CG业界的标杆”的著名CG动画制作公司皮克斯合作之后更是如虎添翼,从《玩具总动员》开始,迪斯尼的动画片就一部接一部地破票房纪录。而新近这部打破常规上映(迪斯尼公司一般在秋季上映动画片)的《海底总动员》更是在大片如云的夏季狂收3亿多美元,一跃成为史上动画片票房冠军,让人惊叹不已,更引起了人们对其魅力的探究。

主题——多重变奏的“主旋律” 

  单纯而充满童真的真善美历来都是迪斯尼动画片的不变主题,伴随了数代人的成长。近十年迪斯尼的动画片越来越具有成人化的趋势,具有了多层次的内容与寓意,不仅能给小孩提供一个浅显有趣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同时也使家长不再只是孩子的“陪客”,让大人们也能从中感到无穷的趣味并有所启迪,多重主题的迪斯尼动画片成了名副其实的老少咸宜的娱乐产品。

  《海底总动员》在主题和构思上并不新奇花巧,恰恰相反,它是以传统、淳朴的亲情和成长为核心主题,糅合着友谊与爱情、教育与沟通、选择与自由、勇气与超越等多重主题,甚至包含有人类对自然破坏的揶揄(该片中的人类都是不讨人喜欢的反面角色)。其中像影片通过小丑鱼马林与绿海龟的对比引发出的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思考——是“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处处呵护,抑或是具有更大开放性的“放开手,让他们去闯吧”的自主抉择,这对于时下日益增多的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来说不无有益的启迪与反思。当然,动画片的主体观众毕竟是小孩子,那些简单浅显而有趣好玩的“万里寻亲”的亲情故事与“大逃亡”的成长故事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关注与兴趣,并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而那贯穿整部片子浓得化不开的父子深情则更如影片中那汪洋大海里的碧波一样荡漾在每个人的心头,久久不能散去。 

情节——双线演绎跌宕奇遇 

  《海底总动员》所讲述的故事不复杂——一个叫马林的鱼爸爸,千辛万苦寻找失散的儿子尼莫;影片结构上采用的是常见的双线并行的方式:一边是父亲马林万里寻亲的冒险旅程,也是马林在寻找途中克服种种外界困难同时克服自身懦弱、保守等性格缺点以及改变某些观念的过程;一边是儿子尼莫的大逃亡,也是尼莫有所感悟的成长过程。尽管讲述亲情的故事主题并不鲜见,故事线索及其总体框架也较简单,但影片通过多种元素的综合运用,其在情节设置上却异常丰富、引人入胜,故事的双线始终在柔情万种(具有丰富的情感、喜剧元素)与危机四伏(具有悬念、冒险元素)的情境中交替进行穿插叙述,使观众在喜与忧、紧张与放松的情节进展中充分体验到种种观影快感。双线并进使得影片内容极为丰富(其实对于以小孩为主要观影对象的动画片,重要的并非故事的繁复、剧情的跌宕起伏,而是故事的好玩、有趣以及细节的丰富、生动,其中后者也是衡量一部影片想像力的重要标准),更值得一提的是,《海底总动员》充满了许许多多令人惊喜不已的细节,诸如那条深埋海底叫做“阴沉的美人鱼”的沉船、多莉学鲸呼叫、只尊重女士并能排成不同形状的银色鱼群、鱼缸中小虾为海外来客尼莫清洁身体、老海龟讲述如何搭救马林与多莉的经过、鹈鹕和海鸥的追逐斗争中大批插在船帆上黄色的喙、在下水管道上来回打架的螃蟹等等,众多妙趣横生的小幽默小细节闪烁电影编导创造力的火花,也体现他们在制作上的用心,让人在轻松中更添欢乐。 角色 个性十足的海底众生

  塑造出形形色色而各具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哦,应该是动物形象)是该片的又一大成功之处,在短短的一部影片中能塑造出如此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卡通形象实属不易。影片随着剧情的发展,一个个新鲜人物登场亮相,给孩子们描绘一个充满幻想色彩的“海底众生相”。该片无论是群体(如信奉素食主义而又时时受吃鱼欲望所折磨的鲨鱼三人组、只尊重女士并能排成不同形状的银色鱼群等等)、个体(如顽皮、好奇并充满逆反心理的小丑鱼尼莫,热心、乐观而健忘、罗嗦的蓝色帝王鱼多莉,热衷于旅游、冒险的老海龟,喜欢悠哉闲逛的鹈鹕等)还是角色搭配(如胆小谨慎的马林与热情好动的多莉便是迪斯尼卡通中经典的一庄一谐主仆搭档模式)都塑造得活灵活现、个性鲜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牙医家里那个小小鱼缸中露面不多的各种鱼儿,也都是众多充满个性的“这一个”,像向往自由而性情暴躁的小头目吉尔、喜欢观察兼监视牙医工作活动的海星、从事清洁工作的小虾、醉心于收集鱼缸中珠宝箱冒出的泡泡的黄唐鱼、整天心事重重的鲈鱼等等无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能够塑造出如此多性格各异的角色形象,皮克斯功不可没,他们以惊人的想像力与顶尖的动画制作技术把海底众多的生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并拥有各自光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画面——电脑动画以假乱真 

  《海底总动员》中的CG(Computer Graphics 电脑图形)画面美丽丰富得让人叹为观止,制作人员们以独特的创意和新奇的角度描绘出了一个全新的海底世界,动画发生的场景从陆地移到海底,使我们看到了更多全新的体验,那些精美绝伦、变幻莫测的画面,着实给观众带来了无限的惊喜。画面的优美突出地体现在构图与色彩的搭配上,充满天马行空般想像力的精美构图与变化多姿的绚烂色彩打造出的画面美得让人窒息,除了把三原色中的蓝、红色用到极致之外,影片中诸如在一片晶蓝海洋中安置着满是红色鱼卵的小丑鱼的家、那些柔软的海葵触角犹如花瓣一样在海水中轻轻舞动、迅猛海流中浩大的海龟群、数十个漂浮着的半透明粉红色的水母缓缓沉落海底等画面都充满了视觉上的愉悦感,鲜艳的颜色、逼真的质感、流畅的动效给予人梦幻般的感觉。毫无疑问,那些仿佛要溢出银幕外的彩虹般绚丽的色彩以及无数个斑斓夺目的画面只有在影院大银幕上才能深深地体会得到,真挚的人性、人情主题融合在近乎完美的画面着实让人沉醉不已。 

  总而言之,《海底总动员》又是一部成功地结合了科技与艺术创造魅力的电脑动画杰作,它集中了好莱坞式动画片中几乎所有的噱头与技术手段,是一部能够涵盖美国动画片实力和基本风格的精致之笔。能够诞生这么一部充满开阔自然的童真天性而又具有细腻饱满的沉稳气度的动画影片,我们的确应感谢该片的编导同时也是皮克斯的灵魂人物之一的安德鲁?斯坦顿以及他们整个制作团队,看着最后持续数分钟多达数百人的皮克斯公司制作人员名单,我们不能不对他们的用心与敬业表示深深的敬意。

  电影看得多了,在他人的故事里想自己的心情,动作、言情、历史、喜剧、魔幻、惊悚,很多时候有瞬间的触动回首,很快又回归生命琐碎的状态。在这个时代,制作让大多数人喜乐无限的电影并非一件易事。而皮克斯出品的每一部影片,至少对于我而言,都好象触动了人心最柔软的一个部分,缤纷的色彩下蕴藏最原始宽广的内核。看《海底总动员》,不需要准备任何东西,让这片蔚蓝的海洋濯洗我们发现童真的双眼,带着一颗晶亮的童心上路。

 
标签:备课资料 高三备课资料 影视名作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外国小说欣赏一(人教版高三备课资料)
下一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二:动人的北平(人教版高三选修备课资料)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