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646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边城(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边城(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本案例依据山东省高中新课改思想,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文学素养为宗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教师只作适当引导点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参与的积极性。

主要特点:①思路条理清晰。因本课教材篇幅较长,学生宏观把握有难度,理解易支离破碎,所以笔者以三种情串起全文。②重点突出,并让学生走进文本,体验、品味、探究,避免架空分析。《边城》无论思想还是语言最大特点就是“美”,所以笔者在设计教案时着重强调“美”。③还有,本案例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加了课堂容量,开阔学生的眼界。总之,本案例易于操作,实用性强。

【教学目标】1、体会文中人性美

2、感受作品的乡土气息

【教学重点】体会人性美

【教学过程】

(注:案例括号为学生讨论、回答的内容,加下划线的为板书内容)

一、导入:

二十世纪初的湘西乡下,一个穷苦的孩子十四岁加入本地土著军队,流转驻守许多地区。古朴的风土人情使他萌发了写作的欲望,于是只有小学文化的他来到北京学习写作。对世界、人类、大自然的爱使他写出带有乡土气息的作品,这些作品使这个“乡下人”成为30年代中国京派作家的代表,享誉中外,他就是沈从文。

今天学习代表作《边城》节选:

出示目标

二、主体

1、人性美:

美在何处?主要通过人的情感来展现,那么,文中写哪些情?(亲情、爱情、乡情)

①亲情

祖孙情:

翠翠对爷爷什么感情?(看课本。胡思乱想“出走”真的吗?(不会)为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害怕/不停唤爷爷“我要你”,撒娇/文章末尾对话。)不舍得离开爷爷。从来跟着爷爷,对爷爷有依赖感。怎样坐?(“傍”、“依傍”)只是爱撒娇的小女孩吗?(还是理家好手,勤劳持家)文中体现?(一到家就会嗅到锅中所焖瓜菜的味道/安排晚饭,在灯光下跑来跑去/用蒿艾驱蚊)

这是孙女对爷爷的爱。

爷爷对翠翠怎么样呢?(爱)文中体现?(为翠翠唱歌、讲故事……/叮嘱莫坐热石板/爷爷对翠翠婚事的关心/教给翠翠坚强,不许哭)文中125页写爷爷“你在我身边,我很快乐”“我就驾了……找你”“我到那时可真象疯子”说明不舍得不愿意让翠翠离开自己,既然这样,那为什么急于为翠翠找个好人家嫁出去,留在身边一辈子不好吗?(担心自己不久于人世,翠翠无法生活)文中有无暗示?(125页“爷爷不在了,你将怎样?”“……我死了呢?”125页“只有被死亡抓走,那一回事情不好办”)爷爷的爱不是自私的,正是由于对翠翠的爱,才希望翠翠过得好,这才是伟大深沉的爱。因此,听到半夜情歌,又忧愁又快乐?(忧愁的是翠翠长大快要离开自己了,快乐的是孙女终于有了满意的归宿,今后有了托付,自己可以放心死去)

第122页“温和悲悯地笑着,并不告诉翠翠晚上的事实”,为什么?(未确定是谁,谨慎起见,怕重复女儿的悲剧/不了解翠翠的想法,怕孙女对此无意,徒增烦恼/怕翠翠害羞。)

下文“不告给翠翠一个字”,也缘于此,“一到了晚间就故意从别样事情上,促翠翠注意夜晚的歌声”为了什么?(让翠翠亲自体会,做出决定)话说的“妙”,开导翠翠明白歌里的感情,说“笑话”,为何这么婉转?(①谨慎,怕不同意造成伤害②试探,怕翠翠一下子接受不了③照顾女儿家面子)

文末“爷爷的话”?(引起翠翠注意,极力促成这件事,让爱的对象在翠翠心中进一步明确)

从以上对爷爷言行的分析,可看出爷爷——用心良苦,开明,不包办,对翠翠爱的深沉。

总之,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相互关心,孙女依恋爷爷,爷爷疼爱孙女。

手足之情:

表现?(公平竞争/为了弟弟而离开驾船丧命,弟弟也因此出走)亲情和爱情在他们心目中哪个更重要?(亲情)毕竟血浓于水。

②爱情:

翠翠:

一开始“薄薄的凄凉”为什么?(因为体念或追究到这个当前一切)“当一切”是怎样的,(照样的人和事景周而复始,太平凡,热闹人群、鸟叫、热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乏味。爷爷虽疼爱,但老不在身边,孤独寂寞)世上万事万物生机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好像缺少什么”,内容骚动不安多情,却不能像雀子、杜鹃。人多热闹,但没有人能体会一个思春少女的感情,所以她感到“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好象缺少点什么”如何理解?(生活的波澜。如:爱,寻找另一份感情寄托)忽然哭起来,为什么?(翠翠怀着满腔心事无人能诉说,渡船上人们悠闲过渡,又有谁能了解她的心事?船上的人的安闲和内心的波动形成静与动的对比,表现了看似无来由的哭的深意,还是孤独寂寞)爷爷“问她是什么事”?“祖父不理会”,说明爷爷真正理解女儿家心事吗?(不,说明爷爷无微不至照顾她,却不理解一个花季少女的情怀,而女儿家心思又怎能说给爷爷听。)所以翠翠很觉得“悲伤”,听故事“无法将那种东西挪开”,那种东西?(轰轰烈烈的爱)这些表现都说明翠翠不再是无忧无虑幼稚的小女孩,翠翠心中的爱已开始萌动。15岁的少女情窦初开。

后来在情歌声中做了一个顶美顶甜的“梦”。什么梦?(飞起来,采虎耳草)虎耳草红色心形,可看作爱情的象征。“平时攀折不到手”可望不可及,现在却选了顶大的叶子,这意味着翠翠心中的爱已发芽生长。但“不知送给谁”说明什么?(爱朦朦胧胧,对象不明确。)

最后从爷爷话中她知道是谁了吗?(知道了)爱的对象明确了,于是她的爱情之花悄然绽放。“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的开”。文中哪处表现?(第124页“似乎为了等着这样的歌声,沉默了许久”“当真愿意听一个人来唱歌”)真的“吹不好”吗?(有心事,月光如水,等待的人却没有来,“一片草虫的清音复奏”更使翠翠的心乱。)“吹得心柔软”怎样理解?(心像月光般清澈温柔起来),只在心里憧憬爱,多情但又羞于启齿,“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已不是在梦中。

总之:翠翠的爱由朦胧逐渐走向清晰、走向成熟,她的爱纯洁美丽。

天保:走车路,又与傩送走马路,追求翠翠。


展开全文阅读
傩送:

唱了半夜情歌。

唱得怎样?(“竹雀”)只是嗓音好吗?关键是歌中的情,大家猜想歌词?(根据文中121页“能用各种比喻解释爱与憎的结子”。运用比兴手法,如:鸟、山、水、月、船……。美)大胆热烈。肯定赛过张信哲。并且不说别的,光看辛苦程度也足以感人,十首歌反复唱唱半夜,并决定唱到对方答应为止,痴情。

③乡情

兄弟俩不嫌贫爱富,爱人不爱财/爷爷不顾劳累,“与人方便”,恪尽职守,淳朴。

 

2、乡土气息:

这些美丽的人、美丽的事,出现背景?让我们领略一幅幅风景画,举例?(文章第一段,121页“月光如银子……”)齐读,概括特点?(“温柔”“美丽”“平静”)具有湘西特色,充满乡土气息。出示课件1、2(湘西凤凰县风土人情图片)

景美人更美,人性美与风景美相得益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三、总结:

赏析到这儿回味一下,作者其实就是在写什么?(“爱”和“美”)沈从文从乡下跑到大都市,对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对城里人的“庸俗、小气、自私、市侩”深恶痛绝,于是故乡没有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淹没的淳朴民风和洁净山水,成了他心目中“爱”和“美”的化身。出示课件3(文字资料:关于《边城》的创作动机,作者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因此题目含义?(大城市的对立面,不只是边地的小城)

(出示课件4)课后作业:

沈从文说过:“我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等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你能看到作品中的”“热情”与“悲痛”吗?课下阅读整部作品及《读本》中“经典助读”,写五百字文章,谈谈你对“热情”与“悲痛”的认识。

板书:(也可课件展示)                     

亲情            风景:温柔

爱情   爱             美丽   美  萌动→发芽生长→绽放   湘西

乡情                  平静         纯洁                   

【教学反思】

这堂课效果很好,能抓住小说的精髓,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以此领略了沈从文作品的风格,感受到文学的魅力。重点突出,目标明确,线索清晰,节奏紧凑。学生讨论热烈,回答积极。美中不足因时间有限,学生讨论时间稍显不足,还可留给学生多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作为补充,下一堂课可就小说暗含的“热情”和“悲痛”专门讨论分析,以此对小说全方位多角度“透视”。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边城(苏教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苏教版高一必修课堂实录)
下一篇:《我与地坛》(苏教版高一必修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