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831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虞美人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连云港市田家炳中学高一语文导学案
高一年级 班级: 姓名:
课 题 《虞美人》 课型 新授课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江林波
备课时间 2009-5-13 上课时间 2009-5-15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诗歌,体会诗人作者的亡国之痛和浓如春水的愁绪。(重点)
2、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重点)
3、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难点)
学法指导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与背景) 2、诵读(熟读,直至背诵)3、品读(领会作者抒发的感情)4、悟读,体味李煜词的思想。
【诱思导学】(预习展示内容)(我敢 我能 我行 )
一、知识链接(了解作者,词的文学常识)
1、作者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 ,号 。李璟第六子,90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卒。他的词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 降宋时作为界线 ,题材较窄,主要反映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如《喜迁莺》“晓月坠”、“宿云微”、《一斛珠》“晚妆初过”、《菩萨蛮》“花明月暗飞轻雾”等离别相思的作品如〔清平乐〕“别来春半”;后期主要反映屈辱的生活,亡国的深痛,往事的追忆《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无言独上西楼"。
2、词的一般知识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首词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学习内容】
一、翻译诗歌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研读文本,回答问题。
1.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2.为什么而愁?
学生感悟
【合作探究】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答:
展开全文阅读
2、“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能否把“又”换成“已” ?为什么?
答:
3、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答:
4、请同学们思考全词中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体现“愁情”的呢?
答:
【达标检测】
一,结合全诗,回答下列问题
1、“往事知多少”中“往事”指什么?这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诗人问什么把“雕栏玉砌”和“朱颜”对照着写?
展开余文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这首词写于亡国入宋后。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词抒发情感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结合词的内容具体分析。
【学习反思】
【预习作业】 《蝶恋花》诵读诗(字音、句读),合作解决字词。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虞美人教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雨霖铃教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下一篇:
修辞无处不在(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