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4367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登上地球之巅(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抓住要点概括登顶的几个阶段。
2、复述故事,提高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
3、体会景色描写的作用。
重点难点:
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
学法指导
1、联想法。2、导读法。3、语感品读法。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
(1)砭骨( ):
(2)履践( ):
(3)崔嵬( ):
(4)窒息( ):
(5)养精蓄锐( ):
(6)齐心协力( ) :
(7)斩钉截铁( ):
重点段落赏析
读课文 “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回答问题。
1. 为什么选文中几处提到珠穆朗玛山顶峰、群峰在夜色中的黑影?
2.段⑷中加点的词语“斩钉截铁”和“异口同声”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3.对于这三位登山运动员来说,阻碍他们登上顶峰的最艰难的三个障碍是什么?
4.你认为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这些登山运动员具有怎样的精神、意志?
拓展延伸
1. 课文中写到“活着就是幸福,就是胜利,就是一切”,而刘连满为了别人能活下去却选择了死,你是怎样看待生命的呢?
2、49年前,中国登山健儿历尽艰辛最终完成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创举,49年后的今天,杨利伟作为第一名造访“天宫”的中国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2008年,“神七”问天,请联系实际、结合课文《登上地球之巅》,谈谈我们民族精神的内涵。
当堂达标
1、1.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耸立(sǒng) 缭绕(liáo) 冰镐(gǎo) 携带(xié)
B.石膏(gāo) 摄影(shè) 陡滑(dǒu) 砭骨(biān)
C.海滨(bīn) 呼啸(xiāo) 窒息(zhì) 崔巍(wēi)
D.匍匐(pú) 匍匐(fú) 巉岩(chán) 滞留(zhì)
2、把词语补充完整
( )精( )锐 ( )心( )力 ( )昏( )花
腰( )背( ) 勇( )直( ) 体力( )( )
3、下面有关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新闻的节选,报道了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壮举。
B.文章按照时间顺序,生动地记叙了登山队员们突击珠峰峰顶的全过程,赞扬了登山队员们顽强勇敢、不畏艰险、勇于牺牲、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
C.作者叙述事件有详有略,选择最典型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如重点写征服被外国探险家认为不可逾越的“第三台阶”事件来表现中国人的顽强无畏,写刘连满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来表现队员们的自我牺牲精神。
D.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用闲笔描写美丽的珠峰景色,给人美的享受。
展开全文阅读
因为本文是一篇通讯,记录了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壮举。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C )
A.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的最高峰,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认为“连飞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
B.1960年的5月,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从北坡攀援而上,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
C.在严重缺氧的情况下,队员王连满毅然把氧气筒放回原来的地方,以便留给战友,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D.“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这些景物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登上地球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在沙漠中心(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下一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