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54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记忆(人教版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记忆的内涵及其对人生的积极作用   

2、了解寓哲理于形象之中的艺术特点     

3、学习富于情感、洗练精辟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巧妙的构思。  

2、理解本文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生动鲜明的形象所寄寓的深刻哲理。 

安排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五彩斑斓的世界上,每个人的头脑中都会留有不同的记忆。其中有些是令人愉悦振奋的,有些是让人痛心遗憾的,正确对待这些已逝的岁月能激励自己奋然前行,反之也可能使人心灰意懒。什么是记忆,怎样正确地对待记忆,记忆有什么作用,要想弄清这个看似平常却又十分深奥的问题,让我们一起从韩少华同志的散文《记忆》中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板书课题《记忆》韩少华

三、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1、这篇文章作者依次写了什么内容?  

   全文共31段,作者虚拟了一个长者和年轻的朋友对话的形式结构全文。根据这一特点全文可分为六个部分。即:第一部分,1~6段;第二部分,7~11段;第三部分,12~19段;第四部分,20~22段;第五部分,23~29段;第六部分,30~31段。             

2、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回答“什么是记忆”而要从“忘却”谈起?  

   “忘却”是“记忆”的反面,二者是有联系的,弄清什么是“忘却”有助于对“记忆”的理解。这里从反面强调应该“记忆”,因为“忘却”是一种病态,是负义的表现,是对革命的背叛,而且大多数人像佛教信徒那样“置一切忧喜于心外”想“得大自在”是不可能的。            

3、记忆的特点是什么,“既可以……又可以……”包含着什么道理?  

记忆无影无形,它没有重量,没有体积,没有色彩,没有标价。“既可以……又可以……”是并列关系的复句,它从正、反两方面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记忆的作用和记忆的二重性。                       

4、作者在回答什么是记忆的问题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比喻(博喻)的修辞方法。通俗而形象地说明了人们心目中的记忆,却是过去的辉煌,既已成为过去,大可不必铭记于心。            

5、文章第16段,“其实呢……正在孕育的信息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作者赞美了那些曾经为社会做出过无私奉献的人,并且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即使记忆成为“灰烬”等也不必悲观,因为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的无私奉献,历史也将铭记他们的功绩,他们曾经做出的奉献已经或正在变换成新的形式继续造福于人民。并以此昭示人们正确对待过去的辉煌,淡泊名利,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奋勇前进,创造新的辉煌。                 

6、诵读16、17、18段,说说这三段分别描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说明了什么道理?  

   文章第16、17、18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组成了排比段。作者满怀激情地描述了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宁愿奉献自己的青春才华,为了他人的生存宁愿牺牲自己,为了人民的幸福安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三个英雄形象。他们是时代的楷模,社会的中坚。他们心中只装着别人,唯独没有自己;他们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却从不索取任何回报。他们的英雄壮举为记忆做出了最科学、最权威、最有价值的诠释和佐证,他们的音容笑貌将世世代代永存于人们的记忆中。作者赞颂他们,正是在昭示年轻的一代以他们为榜样,奉献自己的青春,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自己壮丽的人生。                      

7、复述两个传说,诵读哲学家和诗人的评论,说说两个传说蕴含的道理。  

既搞“阴谋”,又可称之为“家”,可见罪孽深重,死有余辜,想要毁掉别人的记忆以掩盖自己的罪行,是绝对办不到的。等待这种人的只能是历史的审判,正义的惩罚。  

“过路人”多么普通,多么平凡!他在危难关头,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用自己的“死”换得他人的生,并以此作为人生的最大乐事。他那勇敢者的笑容将永存于人们的记忆中。  

这两个传说一反一正对比鲜明,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憎,启示读者对人生做出正确的抉择。                 

8、文章是怎样诠释记忆这一概念的?  

列举了有关记忆的六种现象,用词褒贬分明,在这“忘”与“记”的对比中辩论揭示了记忆的真谛,点明了做人的准则。  

10、文章最后一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这一部分作者以抒情的手法高度赞扬了能体现“记忆真谛”,人生真谛的“真正的勇士”。  

结尾的询问使全文显得顺畅自然,又回应了全文,巧妙地揭示了中心,结构谨严。  

11、以本文为例谈谈你对散文“形散神聚”的理解。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1)取材广泛;忘却、记忆的特点、记忆的作用、有关记忆的三个英雄形象,关于记忆的两个传说,关于记忆的种种不同认识等。  

(2)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两个传说,抒发对英雄人物的赞美之情,议论关于记忆的种种见解。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对比、反复。  

(4)全文中心思想:本文以记忆为线索,围绕关于什么是记忆的话题,通过一系列鲜明生动的形象,阐释了记忆的真谛,引导青年朋友了解做人的道理,使他们成为敢于开拓,勇于进取,愿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一代新人。

四、归纳本文的艺术特色  

五、作业:

向英雄人物学习谱写壮丽人生(小作文)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记忆(人教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民族自信力断想(人教版教案设计)
下一篇:荷塘月色(人教版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