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968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永久的悔(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永久的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掌握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所含的复杂感情。

  2.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本文的教学主要从找出文章线索人手,然后围绕这个线索按照段落顺序逐步讲解,所运用的方法主要有问题法、讨论法、教师范读、演讲法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使其懂得审视自己的行为,珍惜亲情,探寻与/义母、长辈相处的最佳方式。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1.学习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平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2.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情感教育。

难点1.本文的线索是吃的东西,这一点较不常见,对此应稍作分析。2。文章对母亲的描写不多,却感人至深,其原因何在?教学突破    对学生情感的教育不能用说教的方式,可通过演讲,引导学生自己明白体会。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查阅资料,掌握作者情况及作品背景。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从文题入手,创建情景,导入课文  1.讲述让自己悔恨的往事,进入新课学习2.分析课文第l、2自然段    2.朗读课文,在教师指导下研读l、2自然段3.让学生默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  3.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思考相关问题

一、创建情景。导入课文(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在学习本课之前,我想请大家回班

  忆一下,有没有什么事情让你们至

  今想起仍悔恨不已呢?

2.鼓励学生举手讲述,注意对学生的

  心结进行开导。

3.师:本文题为“永久的悔”,它的作者

  是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老师,写这

  篇文章时季老师已年近九十,却还

  在对一件往事耿耿于怀,可见这件事 1.低头沉思,回忆往事。

 

 2.举手讲述让自己至今懊恼不已的往

  事,注意情节的完整性。

3.听教师讲述,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

  对本文的学习产生兴趣。

 

 

  在他的内心深处有着怎样的地位。

  那么,让这位九十岁的老人永生难

  忘,始终无法释怀的到底是一件什么

  样的事呢?

  板书课题。  

 

二、分析课文第l、2自然段(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齐读课文第l、2自然段。

2.师: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

  抽学生回答。

  板书: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3.师:为什么说它是作者心中“永久”

  的悔?

  抽学生回答。

  板书: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

4.师:作者在第1段用了两个成语“俯

  拾皆是”和“唾手可得”,它们在文中

  起到了什么作用?

  抽学生回答,总结。

 

5.让学生用上面两个成语造句,并加

  以点评。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感情。    .

2.思考回答。

  生: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3.思考回答。

  生:因为它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

 

 

4.思考回答。

  生:这两个成语说明作者后悔的事

  有很多,但却能不假思索地说出让

  他感触最深的事,因为它一直在他

  心中,是作者无法解开的心结。

5.用“俯拾皆是”和“唾手可得”造句。

 

 

三、让学生默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明了文章线索(约    分钟)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请学生默读课文。

2.师:刚才大家都阅读了课文,对文章

  的内容有了大致了解。请大家思考

  一下,作者这篇怀念母亲的文章是围 1.默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

  2.踊跃回答。

  生:全文是围绕吃的东西展开的。

 

  绕什么展开的?

3.师:很正确,具体有哪些吃的呢?

  抽学生回答。

  板书:白的黄的红的

4.师:不错,“白的、黄的、红的”就是本

  文的线索,它贯穿文章始终。作者

  为什么要以吃的为线索呢?这一点

  作者在文中作了说明,请大家找出

  来。


展开全文阅读
5.抽学生朗读相关语句。

 

 

 

6.师:因为孩子最容易关心吃的东西,

  所以作者对小时候的记忆总与吃的

  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可以理解。但

  为什么母亲吃不到好东西这件事也

  会让他想起母亲呢?

  组织学生讨论。

 

7.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加以总结。  

3.思考问题。

  生:白的麦子面,黄的小米面和棒子

  面,红的高粱饼。

4.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5.朗读:.“第一,我作为一个孩子容易

  关心吃的东西。第二,除了。黄的’

  以外,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

  东西,几乎都与母亲无缘。”

6.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小组长,作好

  讨论记录。

  生:母亲之所以只吃红的是因为她

  把白的和黄的让给了我,这让我感

  动至深。

  生:母亲艰辛一生,作者儿时无法体

  会,成人时又无法报答,内心悲凉。

7.汇报讨论结果,在教师点拨下明确。

 

  四、本课小结

  本课熟悉了课文内容,明确了文章线索,对第l、2自然段进行了分析,知晓了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初步感受了母亲对“我”的关爱和我对母亲的怀念。

五、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永久的悔

    季羡林

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永久的悔: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线索:白的黄的红的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一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阅读理解3、4自然段    1.阅读3、4自然段,对作者家境和母亲形象有初步认识

2.分析阅读5-8自然段     2.阅读5-8自然段,初步感受母亲对自己的关爱

3.重点研读9-11自然段    3.研读相关部分,进一步感受母子情深 

 4.辅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4.完成课堂练习

一、阅读理解3、4自然段(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阅读第3、4段,思考这两段

  主要讲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抽多名学生回答,并总结。

 

 

 

3.师:这两段篇幅不长,却将作者父辈

  生活的艰辛深深地印人读者脑海。

  文中有些词语极富表现力,请大家

  找出来。

4.指导学生用这些词语造句,以加深

  理解。

5.师:母亲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抽学生回答,将内容板书(见课末板

  书设计)

6.师:如何理解“这个五里路,就是我

 

  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

  组织学生讨论。 1.阅读3、4自然段,思考这两段在文

  中的作用。

2.生:这两段主要讲述了作者贫困的

  家境,将母亲的大致轮廓也勾勒了

出来,为后文的展开铺垫了感情基

  调。

3。生:立椎之地、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举目无亲、背井离乡、千辛万苦……

 

 

 4.用上述词语造句。

 

5.生:娘家姓赵,十分贫穷;不识一字,

  连名字都没有;走过的最长的路就

  是从娘家到婆家的五里路。

6.讨论这一句话中所饱含的深情

 

 

 

二、分析阅读5-8自然段(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细读5~8段,掌握其内容。

2.师:吃白的是最高标准,其次是黄的

  和红的,作者家平常都吃些什么呢?

  抽学生回答。

 

3.师:但“我”却偶尔可以吃到点白的

  或黄的,有哪几种途径可以得到呢?

  抽学生回答,将内容板书(见课末板

  书设计)。

4.让学生齐读第7段,注意读出感情。

 

5.’组织学生讨论:文中母亲在中秋节

  给我半块月饼的事是整篇文章唯一

  一处对母亲行为的描写,语言极其

 

  朴实,却让人感触甚深,为什么会有

  这种效果呢? 1.细读第5-8段。

2.思考回答。

  生:“‘白的’与我们家无缘,‘黄的’

  与我们缘分也不大,终日为伍者只

  有‘红的’。”

3.生:可以从家境较好的大奶奶那里

  得到一小块馍馍;中秋节母亲会想

  办法给我弄一点月饼;为二大爷割

  牛草也可得到一点黄的。    ’

4.齐读第7段,体会文中流露的母子

  情深。

5.分组讨论,汇报交流讨论结果,在教

  师指导下领会文中自然流露的母亲

  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三、重点研读9一ll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母子情深(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饱含深情地朗读“我在她身边呆到

  六岁……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

  界”。

2.抽一个学生朗读第10自然段。

3.师:这两段是本文最感人的部分、每

  次读来都让人有一种辛酸的痛。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

  待”,年少时对母亲的恩情理解得并

  不深刻,等到知道报答时却已不能, 1.听教师朗读,感受其感情基调。

 

 

2•充满感情地朗读第10自然段。

3.领悟作者平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深

  情,联想自己的情况,体会父母对自

  己的爱。

 

 

 

  这里面包含了作者多少无奈啊!

  指导学生领悟这两段作者平实的语

  言中所蕴含的深情。

4.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


展开余文
  待”为题组织一次小型演讲会,对学

  生进行情感教育。

   

 

 

 

 4.踊跃发言,说说自己平日是如何与

  父母、长辈相处的,从哪些小事中可

  以反映父母对自己的爱。检讨自己

  的不足,并思考应该如何去回应、去

  报答父母、长辈的关爱。

 

四、完成课堂练习(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疑难字词练习(见随堂练习设计)。

2.指导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 1.掌握相关知识。

2.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课后习题。

 

  五、本课小结    

  这节课主要按段落顺序对课文进行了较为详尽地分析,使学生对文中质朴语言所蕴含的复杂情感有了深入体会,明白了文章之所以动人应在于情而非文。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认识到父母及长辈对自己的关爱,懂得思索探寻与他们相处的最佳模式,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空悲切。 

   

  六、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永久的悔季羡林母亲:

娘家姓赵,十分贫穷不识一字,连名字都没有走过的最长的路就是从娘家到婆家的五里路毕生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一辈子都没有笑过    日日夜夜盼着自己的儿子回来,直到去逝

线索

白的:大奶奶给;中秋节母亲想办法弄

黄的:为二大爷喂牛讨得

红的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一般的纪念性的文章都会围绕被怀念的对象展开,但本文语言平实,对母亲的描写着墨极少,只有一处行为描写和一处语言描写,却同样能触人心弦,让人潸然泪下,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可让学生课外模仿作文。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1)他非常懒,总爱去邻居家憎饭吃。    l(2)年少的他懵懵懂懂,做了很多错事,其中有二件让他至今后悔不已。(3)那个工作对他来说垂手可得。    (4)他拿出一个馒头,扳了一块给我。个性练习设计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母亲不知有多少个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回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请随意想像一个片断(如村边眺望、临终思念等)对母亲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教学探讨与反思

    1.文中有许多成语,让学生把握运用,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有一定作用。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可以从理清文章线索人手。  

    3.本文写得极其朴实,没有对母亲作过多的描写,只一块月饼和一句话语,就将母爱展露无遗,看不出任何修饰的痕迹。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明白,自然真实的情感流露才会出最好的文章。此外,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个重点,可通过演讲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永久的悔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抓住课堂,促进有效课堂教学发展(苏教版八年级教学论文)
下一篇:古代诗歌分类鉴赏归类整理(一)(备课资料)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