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735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艰难的国运与雄侥国民(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一、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文中精彩比喻所蕴含的情理。
3.感悟雄健的精神对我们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二、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精彩比喻所蕴含的情理。
2.感悟雄健的精神对我们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三、知识储备
(一)积累生字生词:(提示: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准确把握生字词音、形、义)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逼狭( ):
崎岖( ):
阻抑( ):
险峻( ):
一泻万里:
奇趣横生:
回环曲折:
亦复如是:
2、从以上词语中选三个写一段语意连贯的话。
(二)走近李大钊(提示:可以通过互联网、图书室查阅相关资料,详细了解作家作品,以便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展开全文阅读
1、作者介绍
李大钊,李守常,河北乐亭人。1907年入天津法政专门学校学习,1913年赴日本,就学于早稻田大学。1916年回国,任北京《晨报》主笔。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1920年3月,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著作有《守常文集》、《李大钊选集》、《李大钊诗选注》。
2、时代背景
此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1923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一件惨案——“二•七”惨案,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而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李大钊正是在这件事后写下了这篇文章的。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他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全文不满500字,但内容丰富,激情澎湃。
四、文本把握
(一)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用一个词来概括你读完课文以后的感受。
2、默读课文,请你说说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些具体内容。
方法提示:抓住各段中的中心词和关键句进行概括
(二)合作探讨——深入理解
1、“雄健的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2、文章用了一系列的比喻来说理,试找出文章用了哪些比喻,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怀?
提示:“学贵有疑”,你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新的问题发现吗?请大胆的提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三)拓展延伸——感悟升华
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生活实际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精神”吗?
(四)巩固提高
完成同步精练中的“语段精读”和“同步阅读”。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艰难的国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下一篇:
爸爸的花儿落儿 教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