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3528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拿来主义(人教版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鲁迅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了解杂文的文体特征。
2、把握文中的比喻、讽刺、反语和特定语境中词语的含义。
3、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法。
4、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透过词语表面,分析其深刻内涵。
2、联系历史背景,揣摩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学方法:
讨论法、品读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对外屈膝投降,对内采取高压政策,进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一时封建复古主义和主张“全盘西化”的错误思潮甚嚣尘上。其中,在左翼文艺队伍中一些主张革新、要求创新的进步人物认为不向文化遗产拿点东西,照样可以创造出新文化、新文艺来,仿佛革新与继承是没有什么关系,更没有必然联系。面对如此背景,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二、文体介绍
杂文,一种文艺性政论文,主要是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烈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它的形式灵活多样,无论是杂感、短评、随笔,只要富有浓厚的文学性和锐利的议论锋芒,都可以称为一篇好杂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既然“拿来主义”是一种观点态度,那么对什么应采取“拿来主义”?
明确: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
2、为了说明“拿来主义”这一抽象而深刻的道理,作者采用了人们熟悉的什么事物作比喻来阐明?
明确:大宅子。
四、具体研习。
1、对这个大宅子,作者批判了哪几种具有错误态度的人?他们的特点是什么?
讨论明确:孱头——不敢接触 昏蛋——全盘否定 废物——全盘接受
2、正确的态度应是什么?怎样做?
讨论明确:占有——前提 挑选(运用、放出、自己) 创新——目的。
3、实行“拿来主义”者的素质是什么?
明确: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4、文章重点是论证“拿来主义”,但在前半部分却论述“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为什么这样写?
讨论明确:(1)作铺垫
(2)“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把“拿来主义”衬托得更加突出。
五、品析语言
分析下列词语的含义,了解鲁迅杂文语言风格。
抛来——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动机。
抛给——带有目的、恶意的输出。
送来——接受者的自我安慰,自我粉饰,实为抛给。
鲁迅杂文的语言风格:犀利、幽默、讽刺。
六、总结写作特点:
(1)先破后立,破立结合。
(2)运用贴切的比喻阐明抽象、深奥的道理。
(3)语言犀利、幽默。
七、小结
同学们,大师离开我们已七十年头,今天重读先生的文章,犹在耳边回响。面对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势在必行,我们应该如何去拿?
首先,“拿来”必须爱国。
其次“拿来”必须有用,要有选择地拿,不要抱着“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偏见。
最后,“拿来”的目的是为了创新。
附:板书设计
拿来主义
孱头——不敢接触
错误态度 昏蛋——全盘否定 犀利
废物——全盘接受
大
宅 占有—— 前提
子 鱼翅——有益无害——使用 幽默
鸦片——有益有害——存放
正确态度 挑选 姨太太
烟枪——有害无益——毁灭
创新(目的)——新人、新宅子、新文艺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拿来主义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宝玉挨打(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下一篇:
祭十二郎文(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