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464
标签:
教学论文
高三教学论文
闲花细雨开落在生活的土地上(高三教学论文)
马熙玲
今年的北京作文题一出,令多少猜题、押题、套题的人瞠目结舌。于是乎,斥责者有之,愤激者有之,大呼其难者更有之。然而,在激动、愤慨之余,我们为什么不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有什么问题呢?我们给了学生多少思维拓展的空间?我们有没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有没有从重视传授转变为重视学生的发展,我们有没有从教学的模式化向教学的个性化转变……而这些正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
当众多个“有没有”拷问我们语文教师的灵魂时,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给学生的世界太狭窄了!我们平时的作文训练太套路化了!我们总是在应试的区域里游动,我们并没有把作文教学深深地扎根在生活的土壤中,让学生在生活的土壤中开出想象的花,结出智慧的果。仅从这些方面看,我倒要为今年北京的作文题叫好!因为它堵住了一些人的套路,它让你训练千题也防不胜防!诗句无非就是一个引子,它引出了你对社会、对生活的独特思考!你的思维必须在生活的土地上进行拓展,这最能反映平时作文教学中的功夫。所以我说,今年的作文题并不难;若非要说它难,就难在了我们平时的作文训练并没有到位。“闲花”、“细雨”恰是开落在生活的土地上,正所谓作文生活化,真情生活化。下面我想就今年 的北京高考作文题谈谈我对作文教学的一点看法。
一、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问题
笔者作过调查,学生在作文中最苦恼的问题就是拿到题目无话可说!从小学到高中学了十二年的写作,为何还无法下笔?这难道不值得我们语文老师深思吗?学生觉得作文题目离自己太遥远!我们的训练就是要将看似遥远的话题与学生拉近,拉近到我们的生活中,让他们从身边最熟悉的生活入手,如自然界的花、鸟、虫、鱼;生活琐事都能和作文题目挂钩,让学生感到,作文离我不遥远,作文就在生活中。当我们真正地关注了学生的学习问题时,我们的教学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二、将作文题目与生活嫁接
教师教写作必须让学生写出他自己心里所要说的话,必须要搭建起学生生活和写作材料之间的桥梁。写作能力训练是“生活 思考 表达”的往复过程。凡是能在生活中发现的事物,如最常见的花鸟虫鱼,都可以与作文的材料挂钩。
以今年的北京高考作文题为例,“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我们可以让学生展开多角度的构思,将思维拓展训练生活化。
1、“细雨湿衣看不见”我们可以联想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也可联想到“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等众多诗句,并由此嫁接生活。
2、“闲花落地听无声”由此我们联想到这一类人——教师、医生、公安干警……(文中提示,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多少人在做着细雨湿衣的工作,多少人为了我们的社会在默默地奉献,孔繁森、任长霞……他们都是在死后才被人知晓。
3、从逆向思维角度,联想到我们生存的环境:又有多少人在破坏着我们生存的环境,也许正是在“细雨湿衣看不见”的情况下,我们的生存环境,一天天恶化,我们的物种每7 秒钟就消失一个,这足够让人类警醒!保护人类生存的家园是我们共同的心声。多少志愿者在做着“闲花落地听无声”的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北京的蓝天会越来越多。
4、从自然界的花、鸟、虫、鱼切入,也能和这个作文题目挂钩
蝉:法布尔说,它们在黑暗中苦苦等待了四年,只为了阳光下四个星期的精彩。人生也是如此,我们多数时间都像蝉一样处在“闲花”、“细雨”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但是,只要我们守住寂寞,守住心灵的净土,就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明媚阳光。
蚯蚓:生在地下,生命来之不易。其作用却不可忽视,给庄稼、花草松土,默默无闻地奉献,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如奥运志愿者、体育工作者,特别是训练场上陪练员,他们永远是做着“细雨湿衣看不见”的工作,我们要为这些人高歌。
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它开花之前要经历多少看不见、听无声的苦寒的浸彻,刘翔在一举成名之前,又付出了多少鲜为人知的努力。
树:白杨树:默默地,稳稳地站立在戈壁滩,经受风雨的洗礼,把根部紧紧扎入大地。他们就是“细雨湿衣”的化身!
我们的奥运工作,我们的和谐社会,我们的教育改革,我们的农民政策,我们的对台政策哪一点不是在做着“细雨湿衣”、“闲花落地”的工作……
经过多角度构思,经过学生们的想象加工,经过学生们贴近生活的思考,我们已在不断地把远的、难的题目与我们的生活拉近。学生每打开一个角度都会推开一扇生活的窗口,每一缕光线穿射迷离的晓雾,都会带来怦然心动的璨美。学生们渐渐地走入生活,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捕捉到同样动人的光与影。学生们感到作文离我不遥远,作文就在生活中。年轻的目光透过诗句中真切的“景语”,关照的是自身内潜的“情语”。在生活与文题的交流和碰撞中,学生发现了属于自身的“第三只眼睛”,即创造性地解读生活。
三、打开想象的闸门,点燃生活的火种
作文的材料无非就是一个引子,一个例子。依我看,今年的作文高考题和2002年以来的“规则”、“转折”、“包容”、“说‘安’”、“北京的符号”是一脉相承的,它同样形成了北京高考作文试题的导向特色——紧扣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由“细雨”、“闲花”诗句可引发学生多种联想。我们平时的作文训练如注重了学生的拓展思维训练,注意引导学生将写作和生活嫁接,那学生看到什么诗句都会有话可说,都能打开想象的闸门,点燃生活的火种。而不是像有些人说的是“以古代诗人惆怅、失落与孤独之类的个人情感为题旨,与之前的高考作文题目不和谐,与今日首都的时代主旋律相去甚远”,说这话的人本身就没有吃透出题人的意图,更没有把握出题人传递出来的新的学习精神,又怎能妄下结论,怀疑作文试题的科学性、选拔性、时代性以及可信度呢?更不会像有的老先生说的:“这道作文题的考查功能是否出了问题?是考诗歌鉴赏还是考作文表达?命题者和审查者是否应该在‘考什么’上再多下工夫!”
其实,依笔者看,今年的出题人恰恰是在这方面下了工夫,恰恰是向我们传递出一种教育改革的声音!如果我们耍惯了棍,就只会耍棍,而没有使枪的本领,更不要说耍枪,而去一味地指责人家为何出枪?那我们是否显得有些可笑呢?所以我说今年的北京作文题恰恰是深思熟虑的,反映了科学性、选拔性和时代性。“闲花”、“细雨”恰恰是开落在生活的土地上。
展开全文阅读
新课标强调发展学生的思考力,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强调教学的生成性,强调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当新课程向我们迎面走来时,我们只有以研究者的姿态,带着微笑去面对她、拥抱她;而不是指责她、排挤她。在21世纪只有终身学习、终身研究的人,才可能有“本钱”为“人师”。这就是我读今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的一点认识,愿与同仁分享与商榷。
标签:
教学论文
高三教学论文
闲花细雨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呐喊〉自序》、《诗三首》(沪教版高三必修备课资料)
下一篇:
唐诗漫笔:野望
(本站论坛专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