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师随笔
阅读:830
标签:
教师随笔
死记硬背就是应试教育?
K12新闻评论 2001-05-23
阿华:政治、历史、地理的考试方式及题型,出题专家们就应好好从方向上研究研究,高考这根指挥棒完完全全左右着教师的教和学,也主宰着教师的名、利以及学生的命运。所以考试方式的变革、考试内容的变革,才能真正解决“死记硬背”这个顽症。第一线:不统考就可以啊。。要统考,我就是要叫学生死记硬背。不这样我得下岗啊。。
育博:不死记硬背是为了记住有用的、感兴趣的东西。例如家庭成员的姓名,售货员关心的商品价钱,歌唱家热爱的歌曲,外交官头脑中的国际局势,数学教师教授的数学公式,等等。该记的当然要记住,但决不是死记硬背。社会这个大考场是开放性的,为什么学校考试不可以开卷呢?
Zhoujm:端木先生不上学也可以,这有什么!谁不知道历史的东西在历史书上,政治的东西在政治书上,你不去记忆怎么不可以呢!一个人要去西藏,只是不知道西藏在什么地方,怎么办?按端木先生的方式委简单,查找一下地图就可以了嘛!不需要死记硬背,问题是字也没有记不知道他怎么个查法!此外,开卷考试的方式也不是什么就玩意儿,早在一九七四年就已经实行了,只是经过实践的证明它不利于教学,培养出了一批文盲而早已淘汰了。学习固然不可什么都死记硬背,但也不是什么都不记,有些东西还是要记要背的,在一个人的脑子里没有任何知识的积累还能学会什么!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爱民:关于这个问题我早就发表过意见—— 现在我们的教育是:该“死记硬背”的不记不背。而不必去记去背的却拼命地背!例如,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现代名家名篇中的精彩语言……这些,死死地记住、硬硬地背出来,不仅有利于语文能力的提高,更是一个人修养的重要方面。这些,这几年却被带上了“死记硬背”的帽子而打入冷宫。其他那些纯“应试性”的所谓标准答案却要求“背死”“硬记”。这里,关键还是“应试唯一”,抓分要紧的思想观念在作怪!现在,提出了这个问题,考试指挥棒转了。但愿要分清上述的区别,别倒脏水把小孩也倒掉!
百无一用:这个问题也要分两面来看,有些东西还是需要去死记硬背的,如一些基础的东西,其他的就不必要去这么做了。总之,我们要用鲁迅的“拿来主义”去看问题。
明天:当学生时背熟的东西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工作后那些东西已被一年年逐出记忆,说真得中国的现行教育不能光喊改革的口号而该动大手术了。
Dolcevita:其实我认为,政治、历史等完全靠背的题目应该完全剔除。我是过来人,实话说,中学时背的东西,现在看来基本上没什么用处。即使现在有需要用的地方,找一本书来烦一下,易如反掌地就知道了,当时何必背得天昏地暗。
标签:
教师随笔
死记硬背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忧师谵语
下一篇:
在学生面前是权威 教师权力谁来制约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