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作文指导
阅读:692
标签:
作文指导
高二作文指导
苏教版高二作文指导
作文指导学案(苏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此情可待成追忆”作文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抒发真情实感的相关知识,了解主要的抒情方式。
写出真情,能够做到以情感人。
过程与方法:知识解读---作文误点剖析---思路拓展---佳作品读
---写作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培养人文精神,注重体验生活,懂得如何酝酿美好的情感。
【教学重点】:1、2
【教学难点】:2、3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训练法
【知识连接】:
重视抒发美好的情感
"情"是一篇优秀作品的灵魂,是联系作者和读者的重要纽带,作文的终极目标是以情感人。那么真情实感从哪儿来?
一、感受生活,积累情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情感从生活中来,自然、社会、人生都是写作的沃土。我们要获得生活的真情实感,根本的办法就是去观察生活、亲历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积累情感。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大自然的风霜雨雪、山川草木等,美不胜收;改革开放带来的新事物、新气象等层出不穷;我们身边每天又上演着多少精彩的故事。茅盾曾说,“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我们只要随时随地充分调动各种不同的感官,就能捕捉到因外界而引起的某些情绪或情感的波动,将对人事的观察深化为内心情感上的体验,从而“找”到周围人身上的“美”,“品”到周围事特有的“味”,积累起丰富的生活情感。此外,我们还须亲历生活,参与生活,去体验生活的过程,充分感知它的曲折、惊险与趣味,才能获得个人具体、独特的生活情感,在“做”中学会“做”自己的作文。
二、思考生活,孕育情感
对生活中的一事一物,我们不能仅停留于感知的表面,而要善于联系,把握实质,获得某种启迪。如贝壳,本是人们惯常玩赏的普通物品,但在作家席慕蓉笔下,她从多彩的自然现象联想到社会生活,由贝壳“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却在身后留下了精美的东西而生发出感想:人是不是也应当踏踏实实地生活工作,为世间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呢?这种由此及彼的联想,由表及里的思考,由感性向理性的升华,使她有了自然贴切、意蕴深厚、启人心扉的生活感悟。
由于生活中许多事物、情感往往在人们眼前和脑海中“昙花一现”,我们须养成随手记写的习惯,学会写情感日记,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录下来,并对其进行褒贬和评论,做个“多情善感”之人;平时,多与他人交流彼此对事物的看法和内心的感受,促使自己深入体察,学会思考,在讨论和争辩中逐渐孕育出成熟的生活情感。
三、回忆筛选,提炼情感
表达真情实感,不是说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作文不是生活的简单相加,我们经历过的、体验过的,或许并不丰富,或许没有价值,或许只是小我的偏见,但如能认真回忆和筛选,再进行适当加工、组合与提炼,也能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来。
朱自清自小也得到过父亲的许多关怀、体贴与爱护,尽管后来聚少离多,但他在写《背影》时,着重选取、提炼了父亲给自己买橘子时穿铁道、爬月台的情形,集中地反映了父亲对儿子的真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深情,读来感人至深,脍炙人口。亲情是最易打动人也最易感染人的写作主题,我们不妨多从此入手,学习名家的写法,把笔触伸向心底,选择能触及自己灵魂的东西,感动自己的材料,将某个片断、细节或某一句话提炼为习作的“动情点”,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抒情的基本要领是真实、充分、融洽。
真实就是不要矫情。情从心出,要打动别人,就得先打动自己。
充分就是要把情感表达到位,不要欲言又止,犹抱琵琶半遮面。
融洽就是选用最合适的方式把情感抒发出来,抒情的成分与文章的主题和谐
当然,我们有了生活体验,有了强烈的情感表达欲望,有了一定的语言积淀,还需掌握一些表达方法,方能在习作中更好地表达我们的真情实感。
四、掌握方法,表达情感
古人所谓的"披情入文"、"一切景语皆情语"都是对抒情的最好阐释。抒情从表现形式上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前者是作者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直接表达出来,后者是借助描写、叙述等表达方式把作者的内心情感自然地流露出来。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抒情的方式包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等。
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
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往往带有一定的抒情成分。其中叙事散文可分为
1、记人散文。记叙人物的散文以人物为中心,但在刻画人物形象上与小说不同,不追求人物性格的完整,也不要求全面周致地描写人物命运,而是通过富有特征的细节、人生片段或性格的某一方面来寄情写意。人物二、三事法,这是散文常用的记人方法,就是通过日常的几件事来写人物的一种方法。,如鲁迅《藤野先生》.
这些事情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人物的这些事应该是作者和人物共处、共事、交往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另外,人物二、三事法所写的事一般都比较零散。
四注意:注意选材,注意情感,注意组织,注意描写。
2、叙事散文。记叙事迹的散文以事件的发展为线索,寄情于事。所叙述的事件可大可小,可一件也可多件,可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也可以是片断的组接或特定场景的描写。但一般要侧重选择某一曲折有致、富有情趣和内涵的侧面或场景。
【学习过程】:
一 上次作文误点剖析
二 思路拓展
三.佳作品读
站在老屋的门口
一座低矮的小木房,只在屋顶披着一层灰色的瓦,时光侵蚀了老屋的门。而我徘徊在门口,想着那些平常小事。
先前是爷爷守着老屋。他喜欢坐在门口,一口又一口优哉游哉地抽着自卷的旱烟。而当每次呛得满脸通红时,便急急地招我给他捶背。那场景重复了几年。而我印象中染红老屋门口的那一抹残阳,落了又起,起了又落。不经意中,爷爷便没了。老屋的那扇门吱呀吱呀地在风中摇曳,担摇出的只是一阵又一阵凄凉的心痛,终究,没了坐在老屋门口的人了。
展开全文阅读
后来迁了新居,奶奶却执意要呆在那所老房子里。她也不解释,只是如爷爷一样沉默地坐着,大家违拗不了她。但稍稍懂事的我想,这老屋的门,承载了太多太多。放学回家,我喜欢伏在老屋门口的小板凳上写作业,一来那儿安静,二来也可与奶奶做伴。奶奶喜欢唠叨,唠叨那些我好奇的往事。偶尔也有三三两两的老婆婆们聚在老屋的门口,谈着那些谁会先入土的事情,平平常常地,如同拉家常一样。但我偶尔也会听到奶奶一个人埋怨,埋怨那个糟老头子去得太早。那时候不知是奶奶倚着门,还是门倚着奶奶。孤零零地,我噙着泪,听着她呜咽,却哭不出声。
时间久了,老屋也成了摇摇欲坠的危房。村里的人劝爸爸把屋拆了,我没肯,当然,爸爸也执意没有答应。记得他同我一起走到老屋那挂锁的门口,听他喃喃地说:“等我老了,还住在这屋里。”我想我是懂的:爷爷奶奶都在这里去了,爸料想是在这门口看到了他们的身影;而人近中年,也想到了自己的归宿。那时候,我天真地应了一句 :“爸,等我老了,也住在这屋里。”爸没吱声,摸了摸那扇小木门,转身便走了。我想他是不愿在老屋的门口哭,怕爷爷奶奶瞧见了伤心。
而如今,我站在老屋的门口,不愿去推开它,因为怕触及那些尘封的往事。但有些事物,如同老屋的门,经历了太多太多,却依旧沉默无语。我不敢撩扰这一份岁月的无声与沧桑,但我想,今天与明天之间,也许也只隔着一扇门,我们都站在岁月的门口徘徊,追忆着那些过往的事与过往的人。
我站在老屋门口,想着那些平常小事。老屋的门,被岁月锁着。
踮起脚尖
夜很深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父母还未回来,我有些怕了,也有些生气。一家三口挤在这二室一厅的房子里,家具很少,却还是有一部老掉牙的黑白电视机,虽然穷,却仍是不愿低头。在这个陌生的大城市,我没有钱去上优秀的高中。但我有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我虽然衣着破旧,却有自己的尊严。今年是高三二期了,高考是我实现人生梦想的转折点。
唯一让我心中有一丝不满的便是父母,他们每天总是那么早地起床离去,又是那么晚的回来。我多么想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在周末去公园游,去河边吹风,可是连这一点小小的要求,上天也没有给过我一次答应。
不行,今天一定要等到他们回来。我知道他们是为了挣钱,是为了我,可是我不愿他们如此劳累。我愿意过得更艰苦些,毕竟我还有很长的明天。
门外的楼梯隐约传来了一丝丝响动,那么轻、那么微弱、缓慢,那声音慢慢地靠近,到了门口,颓然停下。
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的听到一丝轻微的金属碰撞声,一个物体慢慢地插入锁孔,又是一声轻轻的转动声。门,悄然打开了,“轻点,孩子睡着了”,这是母亲的声音。
我能感受到她正踮着脚尖向我走来。
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得到,那个轻轻的脚步,正一步步地温暖我的心。“又踹了被子!”
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慢慢地移到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地离去……
自始至终,家中的灯没有亮一下,也没有发出什么很大的声音,只有父母那踮起的脚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头。
拉过被子蒙住头,我强忍着声音不被流露,泪水却一行一行的滑落。、 这一晚,我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我只知道湿了一大片。
男儿有泪不轻弹,今夜我却泪千行!多少年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每晚父母都是这样踮着脚尖,在一片漆黑的房间里慢慢地移动,我还有什么要感到生气呢?
朱自清有父亲的背影,史铁柱(生)有母亲推着轮椅的身躯,傅聪有傅雷先生殷切的家书,而我,我有什么?我有父母踮起的脚尖!
父母是平凡的,父母对子女的爱却是伟大的,是无与伦比的,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财富。
踮起脚尖,父母的爱,今生永不忘,也不敢忘!
【写作训练】
幸福无处不在。读书是幸福,思考是幸福;牵挂是幸福,欢聚是幸福;收获是幸福……幸福是一把无形的尺子,丈量着我们生命的丰富和尊严。
请以“幸福”为题,写一篇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叙事类散文。
标签:
作文指导
高二作文指导
苏教版高二作文指导
作文指导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高祖本纪(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下一篇:
祭十二郎文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