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778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北师大七年级教学设计
《狼》教案(北师大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读古文,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理解、背诵、翻译课文。

2.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3.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能力目标

1.复述故事,理解故事的寓意及其现实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语言简炼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情感目标

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让学生懂得用智慧同敌人做斗争。

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体会语言的精妙,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故事复述,多角度地阐释自己对古文的理解与感受。

教学设想

1.疏通文义,但切忌烦琐的讲解,也不必字字句句求确解。

2.理解本文的主旨主要抓住两点:一是故事之“奇”,一是作者的议论。

3.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呈现“狼”的图片)讲有关“狼”的故事:《小红帽》、《东郭先生与狼》等。说说“狼”是怎样一种动物呢?

与有关狼的成语:如狼似虎、引狼入室、豺狼当道、狼奔豕突、狼藉满地。由此可以看出,狼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总不够光彩——反面的形象。

对于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不是险些被它吃掉吗?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又会怎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相信它会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的。

2.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他毕一生精力完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山市》)

《聊斋志异》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或揭露官府黑暗,或批判科举弊端,或表达婚姻自由。它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现实意义。欣赏歌曲:《说聊斋》。

《狼》出自清代小说家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之二,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情节曲折紧张,语言描绘生动形象,既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狡诈的本性,也突出了屠户的勇敢机智。

二、知识积累

字词积累

缀zhuì    窘jiǒng   苫shàn    蔽bì    弛chí    

眈dān     瞑míng    隧suì     尻kāo   黠xiá

惧:恐惧。从:跟随。故:原来(一样)。驱;追赶。窘:困窘。

恐:恐怕。顾:看到。瞑:闭眼。暴:突然。毙:杀死。

股:大腿。寐:睡觉。黠:狡猾。

缀: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弛: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一词多义:

止:同“只”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神情意暇甚想,企图,打算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攻击恐前后受其敌敌方盖以诱敌

前:前面恐前后受其敌向前狼不敢前

词类活用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重要语句翻译:

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恐前后受其敌——(屠户)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

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犬坐:像狗似的坐。洞其中:在其中打洞。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会儿功夫两只狼先后毙命,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三、整体感知

1.全文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叙事,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第1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开端。——屠夫“遇狼”。

第2段,写屠夫投骨拒狼,而狼仍不罢休,照样追赶。屠夫“惧狼”。第2、3段是故事的发展。

第3段,写屠夫被迫倚在草堆前,持刀而立,准备搏斗。——屠夫“御狼”。

第4段,写屠夫奋起劈狼,随后又劈一狼。——用屠夫“杀狼”。第4段是高潮和结局。

第5段,“评狼”。

2.本文前四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前四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前四段是讲故事,第5段是评故事。

本文整体上可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叙事,又分四个层次;第二部分议论。

中心:本文表明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3.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4.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即本文究竟是写“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必能战胜恶狼”呢,还是写“狼无论怎样狡诈、欺骗,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结论:应是后者。本文的中心线索是屠夫,但表现的主体却是狼。

根据:①标题。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②行文。通过屠夫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狡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③结尾。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


展开全文阅读
由此可知,屠夫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智勇敢,更在于突出“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这一中心的。

当然,应该认识到,人和狼的搏斗,矛盾的双方是不能缺少的。狼毕竟是被人战胜的;狼的“变诈几何”,是以人的机智勇敢为条件的。归纳时应将人和狼结合起来认识

5.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贪婪凶恶、狡诈阴险的本性的?

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6.文章是如何来刻画屠户的形象的?

心理描写: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

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

“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

“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

“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

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7.“止增笑耳”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屠户胜利的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作者写《聊斋志异》这部书主要是借“狐仙鬼怪”来讽喻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所以作者嘲讽的不仅仅是恶狼,而是借“狼”来讽喻当时社会上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

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正义必胜,邪恶必败。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要善于识破他们的假象,并且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才能取得胜利。

除恶务尽,要像屠夫那样两狼齐毙,不留后患。

四、体验反思,互动释疑

1.从“投、复投”等词看,屠户为什么不一次将骨投尽,使两狼并止,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屠户对“狼”的心态是怎样的?后来“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又可看出当时屠户是怎样的心态呢?

②从“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可以看出狼此时的心态是怎样的?后来狼“眈眈相向”又可看出狼当时是怎样的心态呢?

③如果此时两狼有一番对话,它们会说些什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④如果你遇到像狼一样的坏人你会怎么办呢?

要冷静、镇定,利用周围有利地形摆脱对方。

要大声喊救命,向周围人求救。

万一对方有利器,要智取,先保住性命,再寻找有利时机摆脱,并记住对方相貌特征,及时报警。

五、总结拓展

1.这篇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故事的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要明白: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它还是反面形象,是坏人的象征,杀狼理所当然,顺理成章。那么狼真的是那么可憎可恶吗?抛开课文,联系社会,我们对狼还有别的认识吗?

我们现在已经很少见到狼了,从生态平衡的角度讲,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狼?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北师大七年级教学设计 狼》教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试谈中学生写作中的“个性化”体现(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学论文)
下一篇:《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案(北师大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